• 阅读22009
  • 回复3

[城事] 三伏天,高温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6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六安新周报 于 2012-8-6 11:03 编辑

三伏天,高温下……
来源:六安新周报
  进入三伏天以来,皋城天气转入“高温”模式,火辣的阳光、热滚的气温,让这个夏天有点热过了头。就是在这个有点无情的夏季,许多战高温、冒酷暑的行业岗位和一个个坚守的身影、坚定的目光,让这个城市又充满了温情。
  近期,本报记者兵分几路,跟随烈日下的劳动者、体验高温下的行业,用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向他们说一声:你们辛苦了!
IMG_0143.jpg
交警.jpg 供电.jpg 工人.jpg
环卫工邹家敏:
一天喝掉七斤水 衣服开出盐花来
时间:72714:00
地点:皖西路
地面温度:43
  下午2点,记者准时到达体验地点。当记者从空调车上下来时,一股热浪扑面而来,汗珠也开始“前赴后继”往外冒。
  正当记者准备拿餐巾纸擦汗时,一位女环卫工人在记者面前挥着扫帚扫着马路,她就是环卫工邹家敏,她每天要负责皖西路西都段约3500平方米地面的卫生保洁,而这块区域的人流量最密集,垃圾量也有增无减。
  在体验之前,记者看见短短200米的路面,邹家敏扫了十几分钟。时不时会从过往汽车的车窗里扔出一张餐巾纸或者一个塑料袋,邹家敏要来回躲避着车流,到路中间去扫,当她走到马路中央,却又被来往车辆“困”在了原地。
  好不容易扫到了路边,她之前扫的一堆垃圾,又被几辆汽车带起的一阵风吹的“四分五裂”,邹家敏不得不重新再扫一遍。
  记者实在“看不下去了”,向邹家敏提出帮她扫。“你还没扫就已经流这么多汗了,这一扫就更热了。”邹家敏打量了一番,看记者不像干活的架势,替记者捏了一把“汗”。
  “没事,我试试。”记者硬着头皮挥着扫把扫了一通,不到两分钟,垃圾没扫干净,汗水流了一身。“你们天天都是这样扫吗,不休息吗?”记者问邹家敏。
  邹家敏拿起挂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擦脸说:“这地方人多、车多,只要路上一有垃圾,我们就扫,难得休息。”
  倒完垃圾,邹家敏又拿起火钳在绿化带里捡西瓜皮,捡完垃圾,她又用抹布擦拭着垃圾桶。一遍活干下来,她的衣服被汗水湿透后,又被骄阳晒干,如此反复,她的工作服一天要“干湿”几回。
  邹家敏拿起放在路边的大水杯,一杯水足有一斤,她连续喝了几大口说:“像这样天热的时候,一天我都要喝六七杯水。”
  记者感言:凌晨4点半到中午11点半,下午2点到6点,这是环卫工人的夏季作息时间表,虽然避开了中午高温时段,但还是全天候作业在烈日下,他们扫的马路,有时地表温度高达50℃。
  全市城区还有2000多位环卫工人,每天在高温下美丽着这个城市。
工地工人叶能才:
闷在1.5米深沟“蒸桑拿”
时间:7311530
地点:三道巷
沟渠温度:39
  731日下午330分,气温已达37℃。记者赶到城区支管网雨污分流五期工程施工工地三道巷时,安徽九州地矿建设公司工人叶能才,已经干了半个小时的活儿了。
  叶能才和工友们在一个深约1.5米、宽1米的沟渠中工作着,叶能才戴着一顶红色的安全帽,脖子挂着一条用的已发黄的毛巾,下巴上豆大汗珠早把胸前的衣服浸湿了,一双黝黑的大手,不停的挥动着铁锹,挖掘着沟渠。
  正当记者准备与叶能才说话时,突然,哐当一声,叶能才手中的铁锹被滚下来的大石块震落。
  “这下面的地层结构挺复杂的,大石块特别多,稍有不注意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叶能才捏着肩膀说。当记者要求下到沟渠时,叶能才挥手说:“下面温度更高。”
  记者拿出温度计,放到堆土旁,温度从37℃升到了39℃。“地势低,空气流动慢,温度会比上面高。”叶能才解释说。
  记者在现场待了30分钟左右,额头上就已满头大汗,有些扛不住了。“来,把我的草帽拿去戴着,舒服些。”叶能才将他的草帽递给了记者。
  叶能才的一名工友告诉记者,施工单位考虑到他们高温施工,除了避开高温时段施工,还特意准备了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
  而且在附近也开了几间空调房,如果实在太热了,大伙可以去避避暑。对于这样的考虑,叶能才和工友们打心里感激。
  记者感言:看着叶能才和他的工友顶着烈日劳动的背影,感触良多。他们的工作是平凡而艰苦的,在这里没有鲜花和掌声,有的是日复一日辛勤的劳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他们工作的真实写照。
供电工人侯青波:
负重爬上60℃铁架 那叫一个热
时间:7311000
地点:三十铺镇
作业温度:45
  731日,记者来到六安农电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施工现场和露天作业场所采访。
  上午10点,在三十铺镇,六安农电明诚电气公司的20多名施工人员,正在进行312国道10kv线路杆线迁移施工。
  在三十铺镇和平路附近,四五个人正在进行变压器方架组装,施工人员侯青波踩着登杆脚扣,吃力的将重达70多公斤的方架,扛至高达15米的线杆上安装固定。
  10分钟,20分钟……半个小时过去了。在烈日直射下,记者携带的温度计显示气温已高达45℃。而侯青波仍在高处不停的作业,正在进行变压器高压侧引线的连接,记者摸着发烫的混凝土线杆用温度计测量,此时已到达最高刻度50℃。
  仰望上去,可以看到侯青波和工友们的工作服,无一不被汗水湿透。但是他们没有一个喊苦叫累,听到的只有现场工作负责人的提示声和下达的指令声。
  安装完毕,脸膛被晒得通红的侯青波,一边擦着额头的汗水一边对记者说:“这杆子爬在上面都烫肚子,铁架的温度高达60℃,赤手根本握不住!”
  明诚电气公司经理吕少峰介绍说,三十铺镇附近的杆线迁移是312国道升级改造的一部分,需架设10kv线路15公里,240线杆,钢管塔20基。
  为了加快施工进度,保证施工安全,施工人员每天凌晨5点就赶到施工现场,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每天9点过后,工人们脸上的皮肤被火辣辣的阳光晒得生疼,身上的工作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记者感言:当看到工作人员身着湿透的工作服下杆,露出情不自禁的微笑后。我顿时被他们的工作热情给感染了,原来微笑和汗水就是奉献。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交警蔡元兵:
  站在50℃以上地面接受“烤”验
  
  时间:7月30日15:00
  地点:梅山路与皖西路交叉口
  地面温度:50℃以上

  
    大钟楼附近的路口,是城区交通最繁忙的路段之一。
    下午三时,当记者来到大钟楼附近的车站岗亭时,交警一大队的蔡元兵已经上勤一个小时了,他穿着短袖警用衬衣、反光背心和黑皮鞋,戴着白手套,脸晒得通红,鼻尖处由于长期暴晒已经脱皮了,还有些红肿,衬衣汗湿了,牢牢地贴在前胸后背上。
    记者在路口站了仅仅10分钟,就明显感觉到了骄阳的威力,马路上蒸腾的热气,让人感觉异常闷热,手臂在烈日下晒红了,感觉热辣辣的。
    在烈日的蒸烤下,车辆排出的尾气和路面的热气交杂在一起,让人很不舒服,而这就是交警蔡元兵和他的同事们每天都要面对的工作环境。
    记者将随身带来的温度计放在马路上,不到五分钟,温度计指针已超过50℃的最大刻度,蔡元兵的同事开玩笑说:“小心把温度计晒爆了,下次带个刻度100℃的来。”
    “一天站下来,衣服都会粘在身上,但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你看我们的皮肤多有特点,是三节色”蔡元兵抬起手臂向记者展示他的肤色,原来在太阳的暴晒下,由于长期戴手套手部是白的,手臂中间部分被晒黑了,短袖衬衫包裹下的手臂上部又是白的。
    休息时,蔡元兵来到岗亭,拿着一瓶矿泉水喝了一大口,“太渴了,像这样的矿泉水,我们每天要喝掉20来瓶。”
    记者感言:两个小时的采访下来,记者感觉到,在这样的高温条件下连续工作几个小时,是对人意志的极大考验,蔡元兵的一席话让记者很有感悟,他说:“干了这么多年的交警,吃苦已成为一种习惯,得到一份工作不容易,我必须珍惜。”
  
  快递员陈乐义:
  45℃面包车内汗水连轴转
  
  时间:7月30日13:00
  地点:在路上
  车内温度:45℃
  
    7月30日中午一点多,记者到达位于皋城路的一家快递公司,派送员陈乐义正在给面包车装货。13:10分,记者坐上了面包车,和陈乐义一起送快递。出门时,记者拿出温度计,此时装货大厅温度是36℃。
    陈乐义穿着长褂长裤,运动鞋,脖子上搭着条湿毛巾,始终面带微笑。今天下午他要送十几个快件,大概要送到4点多,之后要上门取件,5点半还得回到公司。陈乐义的这个面包车后面堆放的快件基本都是大物件。
    “师傅,这车窗关不了吗。”“不能关,关起来就热死了,车子没有空调,就靠这个自然风了。”“那这样不晒吗”“晒啊,但是没办法。”陈乐义一边带上墨镜一边和记者聊天。此时,车内温度是45℃。车外温度是43摄氏度。记者的手机,包上的金属链,遮阳伞的金属柄全都发烫。
    再看看陈乐义,脸上早已布满了汗珠。见记者盯着他看,陈乐义不好意思的拿毛巾擦擦额头上的汗,边擦边说“习惯了,习惯了。”
    13:25分,我们到达下午的第一站皖西学院。这里有个门市部。陈乐义下车把快件送到门市部里,记者趁机看了看放在车子挡风玻璃下的温度计,温度已经上到了最高温度50℃。
    13:35分,我们到达大别山路一条巷子里,这个客户买的是床垫,太大了,陈乐义便帮忙送到4楼去,记者看到陈乐义的后背已经汗湿了。此时,记者再次拿出温度计,发现温度计已经裂了,不知道是质量太差,还是车内温度太高。
    “热吧。”“嗯,挺热的,刚刚他们让我喝水,我没有喝。”“这个凉垫管用吗”“早上还行,现在就不起作用了。”
    陈乐义每天要喝4瓶冰水。冰水刚拿到手还是透心凉,放在车内十分钟后就是温水了。陈乐义说他的同事有四五个已经中暑了,自己也有不舒服的症状,但是比同事们轻,就没休息了。
    记者感言:只不过是一个小时,记者就已经尝到了烈日的毒辣,陈乐义送了4年快递,每年夏天都是这么过来的。他说,一天下来,他的衣服,不知道汗湿又蒸干了多少回。但是,在整个送快递的过程中,陈乐义始终面带微笑。他说,作为服务行业,他们的职责就是及时将快件送到客户手上。
  
  公交车司机吕贻军:
  高温驾驶室   赛过洗桑拿
  时间:7月31日10:30
  地点:14路公交车
  车内温度:40℃
  
    7月31日,记者乘坐14路公交车跑了个来回,体验了公交车司机车轮上的“高温生活”。
    上午10时30分,室外温度37℃,记者跟随14路公交车司机吕贻军从客运北站出发。“14路公交车一共72站,我每天要跑13个来回,这么热的天气我一天要喝七八杯水,不过不敢喝太多,怕上厕所不方便。”吕贻军说。
    刚踏上车,一股热浪扑面而来,记者用随身携带的温度计测量了下,显示为40℃。“座位好烫”一位刚上车的乘客说道。
    记者注意到,由于车内没有空调,驾驶座上方的一台塑料小电风扇成了唯一的降温工具,车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照在吕贻军身上,尽管小电扇不停地转动着,豆大的汗珠仍顺着他的脸颊往下滴。
    到达市中医院站点的时候,有五六个乘客拥了进来,车内更热了,热气和汗味交织在一起,令人窒息,记者感觉很不舒服。记者观察到,由于长期坐在靠窗的位置上,吕贻军和其他公交车司机一样,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左手臂比右手臂要黑。在行车过程中,只有在等红绿灯或者进站停靠的时候,他才能仓促地用毛巾擦一把脸上的汗水。
    终点站东二十铺到了。一直端坐的吕贻军终于松了一口气,他拿起水杯喝了一大口,虽然这趟车的休息时间只有六分钟,但吕贻军已经很满足了。
    记者感言:在这样炎热的天气下,公交车司机坚守在岗位上,冒着高温穿梭在城市里,为方便市民出行默默地挥洒着汗水,他们是这座城市流动的风景线。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6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同志们辛苦了!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9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你们致敬了。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