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说,等她走了,把眼角膜捐给需要的人 小梅,坚强! 来源:六安新周报 24岁的她,对未来充满着憧憬,但命运却是如此弄人。身患骨癌,但她依然坚强,微笑面对痛苦的每一天。 她要捐献眼角膜,把她的光明送给需要的人,把她的坚强留在这个世界…… 9月2日,在六安市区新河西路一间简陋的房屋里,记者见到了24岁的小梅。 因左腿的肿瘤,她根本无法活动,只能平躺在床上,摆动着消瘦的手臂,和我们打了个招呼。 干干的嘴巴忍受着溃疡的折磨,已不能正常发音,只有通过她父亲的“翻译”,我们才能领会大意。 浑身的疼痛让她不时地咬紧了牙,胸口随呼吸没规律地起伏着。 两只大眼睛不停地扑闪着,淌出泪来。泪光中,依稀可见她对生命的一种眷恋。 憧憬破灭 24岁姑娘患上骨癌 2008年,小梅在上海毕业从事计算机行业。活泼开朗的她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让她信心百倍的投入工作。 “那时小梅经常打电话说腿疼,我们让她检查检查,劝她工作不要太辛苦,可她总说没事,可能是风湿,贴贴膏药就行。”小梅母亲哽咽的说道。 但一两个月后,疼痛并没消退,且左大腿出现了肿胀现象,由于异常疼痛,晚上根本无法休息。 之后,小梅回到六安,在一家医院检查,被诊断为骨癌。 女儿患有骨癌,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全家悲痛万分,对于小梅来说,更是一个致命打击。 之后,她必须面对癌症、骨髓穿刺,削骨…… 小梅父亲说:“那时希望通过削骨来抑制癌细胞的扩散,腿骨被削得薄薄一片,换上了人造骨。” 随着病情的加重,进医院的次数逐渐增多,小梅变得有些“疲倦”。 每次治疗后,换来的更多是悲伤、绝望、生气、暴躁。 母亲因为每天抱女儿得了“腰间盘突出” 治病欠下十几万的外债,让这个原不宽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2011年,家人决定将房子卖了给小梅治病。可是医生说,选择手术,病人可能无法下手术台,保守治疗也许能将生命暂时延续。 放弃了手术,小梅从医院搬回家中。 为了让女儿能够得到最好的照顾,母亲放弃工作在家照料女儿,父亲在六安打工,维持生计。 虽然家有病人,但母亲将房间收拾得井井有条,除了日常生活,每天就是照顾女儿,给她按摩、梳洗、喂食…… 小梅腿部的肿瘤不断的恶化,腿部的重量也在增加,母亲每天抱起女儿很费力,渐渐的得了“腰间盘突出”。 母亲说,这半年来,自己都不知道是咋过来的。每天看到痛苦不堪的女儿,眼泪就哗哗的流。 躺在床上的小梅直盯着母亲在哭,她说:“我心里真的很难受,对不起父母,有时真想立刻结束生命,不让他们受累。” 分别给家人做思想工作 要求他们同意捐献眼角膜 “这孩子从小就很开朗,而且认定了什么事就一定要做到。”小梅的爷爷说。 在小梅刚知道自己得了骨癌之后,她就提出了捐献眼角膜的愿望。 当时家里人一时不能接受,便不断的打岔,想敷衍过去。 而小梅从中看出了家人的忧心,便决定找机会分头做工作。 一天父亲下班回来,她看家里没人,便说:“我已经20多岁了,可是病魔让我失去了工作能力,对社会不能再做贡献。或许,把光明留给需要的人,也是一种生命的延续。” 父亲想,既然这是女儿最后的愿望,做为家长也应该尽力去帮她实现,让她不留遗憾。 对于爷爷,小梅想毕竟是老年人,对于器官捐献肯定有所忌讳。 “人死了,火化后什么也都没有了,我将自己的眼角膜留在世上,别人用我的眼角膜看见光明,你们也都有个念想啊!” “刚开始,虽不能接受,但没有直接反对。毕竟孩子想的是好事,慢慢的听小梅一说,也就接受了。”爷爷取下眼镜失声痛哭。 “好好的孩子,病成这样,还整天关心眼角膜捐献的事……” 说到这里,坐在一旁的小梅父母掩面哭泣。 连续几天没合眼 催促家人联系红十字会 虽然,此时的小梅已非常虚弱,但她显得很平静,脸色虽然煞白,但一双眼睛依旧明亮。见到如此坚强的她,大家的眼眶里转着泪水。 “最近,小梅的身体越来越虚弱,每天都会抽搐和痉挛,有时会昏迷几个小时,非常危险。我们就劝她尽量白天休息,晚上不要睡觉。” 母亲说,小梅已连续几天没合眼了,她不停的催促我们联系六安红十字会,我们又不识字,几经周折才联系上。 “既然女儿要求捐出眼角膜,我们家里人也考虑好了,决定支持她的做法,完成她的夙愿。”父亲说。 小梅对于捐献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回报社会…… 当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将《捐献眼角膜申请登记表》,交到小梅的家人手里时,小梅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笑得坦然,笑得令人敬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