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826
  • 回复0

[原创文学] 朱绍堂历史纪实小说 《霍山大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20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章  新四军四支队东进前的布置(2)
      7月17日,皖西保安司令部一名姓郭的副官来到岳西县第三区区公所,与李德保一道会晤了何耀榜。19日,郭副官又与李德保一起来到了何耀榜的驻地,对谈判事项做出了具体商谈。并告诉何耀榜卫立煌督办的正式代表刘刚夫已于18日到达岳西,请何耀榜代表去岳西县城谈判。何耀榜表示他愿意去县城,但国民党围攻红军的部队必须后撤20里,如果不后撤说明国民党还不是诚意要谈判。何耀榜提出要去县城谈判这点是必需的,也是很及时的。自7月15日红28军向国民党提出停战协议后,自己所在的位置已经完全暴露出来,国民党32师已经在红28军驻地的外围形成了包围圈,并逐渐向内推进。连日来红28军手枪团二、三分队和地方游击队、便衣队正在外围与32师部队激烈的战斗着。在战斗中,吴云霞领导的中共潜山县工委的全体人员壮烈牺牲。如果国民党不是真心谈判,继续向内收缩包围圈,红28军的处境将十分危险,必须实施突围。庆幸的是经郭副官电话向其上级汇报后,当天中午国民党部队就开始后撤。至此,国民党对停战谈判的诚意有所显现,红28军驻地及军政领导人的安全也有了保障,停战谈判也能继续进行。
       7月20日,在郭副官和李德保的陪同下,何耀榜骑马来到了岳西县城所在地——衙前镇。而卫立煌的全权代表刘刚夫也来到了衙前镇。在县政府里,何耀榜与刘刚夫就举行谈判的若干问题做出了初步磋商。何耀榜也与卫立煌通了电话。卫立煌表示他可以下令停战,同意保障红28军供给,同意九河一带为红28军及游击队的集合地。卫立煌建议双方组成代表团、谈判委员会和文件起草委员会。为了保证谈判期间红军的安全与和谈的顺利进行,何耀榜再次提出围困红军的国民党军队必须再后撤20里,此议得到国民党方面同意。双方定好在岳西县青天畈的上青小学举行谈判。 青天畈离红28军大本营鹞落坪很近,在红28军的控制范围内。上青小学设在汪氏宗祠内,这所小学也是由共产党员所创办的。
      7月22日,红28军与国民党豫鄂皖边区督办公署代表在上青小学进行正式谈判。红28军全权代表是何耀榜,高敬亭以军政治部主任李守义的身份参加谈判,国民党方面的全权代表是刘刚夫。
    红二十八军提出的主要条款是:
    1.红军集中地点以湖北黄安县七里坪为中心,以及礼山县的宣化店、黄陂站,罗山县的张家湾一带。
    2.红军在鄂豫皖三省设立三个办事处,分别驻河南省确山县、湖北省黄安县和安徽省金寨县。
    3.允许言论、出版、集会、结社自由。
    4.释放一切政治犯。
    5.红军开赴抗日前线所需交通工具由国民政府负责调派。
    6.红军的武器弹药给养由国民政府补充。
    7.红军驻地如有土匪扰乱社会秩序者,红军有权予以镇压。
    8.在红军开赴七里坪集中途中,国民党军队不得堵击和追击,如发生冲突,由国民政府负责。
    9.红军若有老弱病残者或探亲返乡者,国民党军队和当地政府,应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如认为可疑者,应送交红军办事处处理。
    10.红军指战员的家属,一律享受抗日军属待遇。过去被强卖的妇女愿归原夫者,当地政府应予以协助。
    11.过去被没收的红军指战员的房屋、土地,一律归还原主,被罚之款,均须如数退赔。
    12.上述条款限于鄂豫皖地区,凡属全国性的问题以及我军番号的最后确定,应由两党中央最后决定。
    国民党豫鄂皖边区公署提出的条款是:
    1.不打土豪。
    2.不破坏交通。
    3.不得在国军中发展中共党员。
    4.不经过国民政府的许可不得扩兵。
    5.军队行动要事先呈报。
    6.友军集中后不得再在各地保留便衣队。
    7.鄂豫皖的红军、游击队、便衣队在三个月内集中到湖北黄安七里坪一带指定地区。
经过了6天的拉锯式谈判,国共双方达成一致的条款。于是,由区长李德保执笔将双方谈判达成的基本条款和协议写成文字。
       7月28日,红28军与国民党豫鄂皖边区督办公署停战协议书的签字在岳西县九河朱家大屋隆重举行。这天,九河朱家大屋张灯结彩,操场上搭着高大戏台。上午双方代表在锣鼓和鞭炮声中步入了朱家大屋前厅,正式举行签字仪式。何耀榜、刘刚夫作为全权代表在停战协议书上签字,为半个月的谈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接着红28军这支队伍便开赴湖北七里坪,整编为新四军后奔向了抗日前线。此次谈判成功使中共中央关于实行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抗日的政策在鄂豫皖地区得到了有效贯彻,历史给予这次谈判的评价是:“首开南方八省国共两党地方谈判成功的先河”。它比中央红军与国民党政府在1937年10月发表的联合声明还要早两个月,提前迈出了合作抗日的脚步、完成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1938年春,根据国共两党关于编组新四军的协议,原活动在鄂豫皖边的红军第28军和鄂豫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4支队,全支队共3100余人。
春天的大别山,风光是诱人的,阳光清新、温暖、明媚。满山遍野盛开着杜鹃花,殷红殷红。兰草花香气扑鼻。许多不知名的鸟儿,唱着动听的歌儿。山鹰在低空盘旋。山间的小溪,也格外神气,咕咕噜噜地歌唱着、翻滚着,而后汇聚成一条条小溪,形成一股巨大的合力,沿一道二百公尺高的绝壁飞去,形成穿云破雾,凭空作浪之势,地动山摇地向下冲撞,撞入一口深潭,而后又把碎玉般的水珠撒向高空,金光四射,呈现银色而升、金色而落的五彩缤纷的奇观。
      流波疃是史河岸边的繁华小镇,一条丁字街夹在大别山北麓的山谷中,瀑布从山崖间飞流奔泻,蔚为壮观 ,清代人汪蟠春有一副对联题写她的美景: “奔水山疑动, 悬河地欲穿。”1938年3月12日,第4支队各部在皖西霍山县流波疃(今处在响洪甸水库的淹没区里)会合。
       3月21日是春分,清晨,从流波疃的山崖上,跳下一个汉子,他中等个头,黑黝的脸膛,一双深沉而机警的眼神,透着睿智和威严。他动作敏捷,忽儿跳下悬岩,忽儿跃过深涧,行走如飞,像一只山鹰。这是一只雄鹰。他,就是在大别山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的红28军军政委、新任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高敬亭这个名字响彻大别山区,震动着鄂豫皖三省。他1907年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一个贫农家庭。读过六年私塾,记忆力强,颇能舞文弄墨,生性顽皮,当时帝国主义列强累侵中国,中原直奉皖系战争刀光剑影,土匪遍地,盗贼如毛,人民灾难深重,高敬亭常常举着杀刀,高喊杀列强,杀军阀,杀贪官,杀污吏。1926年10月,从乡、县苏维埃政府主席,被选举为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他担任过红军第75师政委、红25军政治部主任,1935年2月,红军主力部队相继撤离后,他将几小支分散的游击队,带上岳西县凉亭拗,重新组建了红28军,同国民党豫鄂皖边区督办公署所辖的20万大军对垒、周旋、战斗,演出了一幕幕游击战神话。长期艰苦的环境,锤练了他的意志,锤练了他的胆识,使他能在瞬息万变中立断军机,于绝境中开拓出千军万马的道路。他虽然对国民党反动势力有着深仇大恨,却也深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在接到新四军的整编命令后,他又迅速将部队带下山,开往流波疃集结。
       高敬亭从山崖上跳下来,深情地回过头,向大山深处看了一眼,看到他的三千游击健儿跟在他的身后来了,但在三年中与他患难与共、情同鱼水的群众却越走越远了。在离开他们之前,高敬亭一家一户看望、告别、访问了曾经冒着生命危险救过红军的乡亲们;把打土豪时缴获的银元、首饰等物品,分发给乡亲们,以表达共产党和红军对他们的感激之情。而后,含泪离开那里,踏上抗日征途。
       在流波疃的火神庙广场上,高敬亭向全支队指战员宣布了新四军军部的命令:
       高敬亭任四支队司令员,郑位三任支队政委,林维先任支队参谋长,肖望东任支队政治部主任。原红二十八军编成第七、第九四、手枪团和特务营,原豫南红军游击队编成第八团。高敬亭还传达了不久前他去武汉时,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代表中共中央作的指示:东进皖中、皖东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根据地。而后,他率领四支队,沿大别山与霍山的边缘,进至舒城县东港冲。
       就在3月17日和20日的晚上,高敬亭在驻地分别接见了留下来的霍山县地下党负责人喻本芳与江道之、潜伏在国民党保安8团的秘密党员姜术堂、岳西县鹞落坪和霍山县马家河两个便衣队的负责人、打入六万寨耷拉匪营的韦挺等人……

六安论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