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22307
  • 回复0

[市井百味] 皋城旧事—— 小琴与凤凰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28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皋城,古人曰六安国,百姓称六安州,今人叫六安市。

       在我童年的时候,她只是一个小镇,面积不大,人也不多。

       南到菜市场,北到三里桥,东到皖西剧院,西到老淠河,至多十万人口的样子。

       我从童年记事到如今,五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往事如烟,不能忘却。

       在我们机关大院的隔壁是一所居民大院。

       人口复杂,有平民,有国民党兵,有劳改犯,有街道干部,三教九流应有尽有。

       小琴比我们大多了,可能相差十几岁,连她的弟弟,也比我高三届呢。

       小琴的爸爸据说是国民党军官,那时就关在牢里,她和他弟弟由他母亲抚养,她妈妈就在街道劳力队做苦力。

       也许因为长期苦力磨难,他母亲显得很憔悴,长得五大三粗,活像水浒中的孙二娘,和文静的小琴几乎没有相似点。

       在我的记忆里小琴长得细皮白肉,细眉细眼,身材高挑,白里透红,很清秀,还常穿件靛青碎花衣服。)

       小琴有台凤凰琴,这在我们一道巷到三道巷都是唯独仅有的,也是我那时所见到的最高级乐器。

       那时,电影院刚刚放过《洪湖赤卫队》,里面有首很好听的曲子《小曲好唱口难开》,小琴居然很快就学会了。一有空就弹。我爱好音乐,也许就是她启蒙的。

       小琴中学毕了业,因为父亲在牢里,自然上不了大学,也找不到工作,为了生计,只好下嫁到街道劳力队干苦力。

       大家都同情他,暗中给了不少关照,特别是劳力队一位小伙子。

       也许日久生情,也许图与回报,一来二去,小琴这位高中生居然和劳力队的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小伙子好上了!

       小琴爱得死心塌地,她母亲则恨得咬牙切齿,母女俩由文斗,发展到武斗,水火不容,不共戴天。

       于是,后来她母亲就不给她上劳力队了,小琴被反锁在家里,步不出户,唯一的发泄就是弹琴;天亮就听到,从早到晚,每天几乎都这样。小琴会的歌很多,但每天必弹《小曲好唱口难开》。

       一天中午,我放学回来,没了凤凰琴优美的琴声,只见整个三道巷都沸腾起来,大家议论纷纷,还不时三五成群朝外跑。

       我从小就喜欢凑热闹,跑去一打听:原来出大事了!

       就在我们上学的这天下午,小琴居然撬开了房门,和自己的心上人来到郊外的五里墩大桥,用一根麻绳死死拴住住彼此的腰——从五里墩大桥一起跳下,双双殉情啦!

       不能同生则同死!小琴姐的壮举真的深深震撼了我。

       我还听说两人遗体被打捞上来后,就放在五里墩桥下。

       我妈妈听了只是连声叹息,不让我们去看。

       我当时不懂得爱,只觉得觉得很难过,也没想多。

       只想到美丽的小琴姐突然死了,优美的凤凰琴声再也听不到了。

       现在想来,原来小琴和心上人用两条鲜活年轻的生命在为我们惨烈渲染演绎了一出现代版的《孔雀东南飞》。

       这一悲剧不仅让她妈悲痛欲绝,后悔不已,更让全城的人感伤震惊!

       我觉得小琴姐与她男友双双殉情,在六十年代的六安历史上,应该书写下了重重的一笔。"

       后来,我听说,最后两家到底还是讲了和,终于把两人埋在了一起,就埋在东七里站的松树山岗上。

       小琴姐走了快五十年了。她要不是母亲的阻拦,如今该是子孙满堂的奶奶辈份的人啦。  

       我现在每每讲到《孔雀东南飞》,或每每看到走在大街的她弟弟踽踽独行的身影,总不免想起当年那美丽文静细眉细眼的小琴姐——她就是我心中的女英雄——刘兰芝。
六安论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