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个村20多口水塘 只有部分竖有标牌
村民:建议所有鱼塘竖警示牌
7月8日下午15时20分许,记者来到六安市金安区三十铺镇三岔河村。此时正值午后,能看到不少儿童在村里玩耍,他们大多年龄在12周岁以下,且周围没有家长监护。
随后,记者在三岔河村周围绕了一圈了解到,该村位于淠史杭干渠支流三岔河北面,村内大大小小水塘有20多个。只有少数水塘边竖有“水深危险、请勿戏水”的标牌。
一位少年告诉记者,他今年15岁了,“母亲在城里打工,父亲下夜班在睡觉。”话未说完,便和一旁的小伙伴打闹起来了。
在不远处,有三五个村民正在树下乘凉,中间多为老人。在他们的身后就是一个大水塘。
水塘离孩子们玩耍的地方不足100米远,且周边没有任何防护设施和警示标牌,存在安全隐患。
当问及周围的村民,为何水塘没有任何防护措施时,在一旁正带着孙女的老人说:“这鱼塘是村民组刚刚挖好的,还没来得及搞。我们倒是希望每个塘都竖个警示牌,对孩子也有威慑。”
说到安全问题时,很多村民都说应该在周边加上护栏,一位老太太指着距离水塘50米的地方说:“一般情况下,小孩子们走到这里,我们就不给他过去了。路两边都是水塘,有两米深,实在不安全。”
“放羊式”监管有待改善
市民: 家长看管好 多数溺水事件可避免
记者在三岔河村采访发现,绝大多数的农村孩子仍是“放羊式”的监管,虽然家长是他们的监护人,但他们每日都要为生计奔波,根本无暇“全天候”照管孩子。
三岔河村村书记陆大宏告诉记者:“由于村子靠近六安城区,村民大多在城区打工,早在学校放假前,我们就通过学校向家长和学生传达了防溺水安全知识。不过大多孩子仍由老人们看管,在孩子们的安全教育上还是牵引式看管。另外,我们在党员会、村民代表会上,也会强调防溺水的宣传。
对于部分鱼塘没有安全警示牌的情况,陆大宏解释道:“我们每年都会制作很多牌子,但最终不是被损坏就是不翼而飞,很是让人头疼。近期也将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水塘加强监管,将缺失的警示牌补齐。
正在水塘边钓鱼的匡大爷说:“有时能看到孩子们在水边玩,离得太近时,我都会吆喝两声,一般都会听话的走开。实在不听的,我们也没办法。
和匡大爷同来钓鱼的梁先生说:“只有家长对孩子约束好,小孩子才不敢到水边来,这样也能避免危险发生;你看电视里报道的溺水事件,多是家长监管不到位。”
暑期安全教育需要全社会同共关注
说到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城区很多学校都结合自己的实际,开展了相应的工作。
前不久,皖西中学就到金安区横塘岗乡金公庙村做了一项“调查活动”,政教处主任、团委书记陈姝和其他5位老师参与了活动。
半天的活动,让他们感受最深的是,对于留守孩子的安全教育,只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社会共同关注。%
陈姝告诉记者:“这个村子有三、四十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多数在外打工,很多孩子和爷爷、奶奶在家。当我们现场拿出暑假安全教育的画册时,孩子们都特别关注,而且听的特别认真。
“老师上课有没有讲不要随便下水?”陈姝和同事在活动现场,对孩子们进行了一番调查。
一个晒的黝黑的男孩抢着说,“老师讲了,不会水的,不要下河玩。
“老师还跟我们讲了‘四不一会’。”旁边一名女孩忙说,他们都会背。
杨光辉今年读初二,他的父母在浙江一家服装厂工作,一年到头,只有春节父母才能回来,爷爷、奶奶还要忙农活。
“我们这边又没有什么好玩的。”杨光辉和小伙伴们最喜欢去的地方便是村口的那个水塘了。
按小伙伴们的话说,“大中午头,要是下水扑通几个,那可爽了。”
还没放假,小伙伴们就惦记着他们的水仗计划了。
“大人都干农活去了,我们约好了,就下水玩了。”一个穿蓝色T恤衫的小男孩,吐着舌头说。
参与调查的小孩子有17位,他们都在8-14岁之间。70%的孩子都表示会听老师的话,不私自下水。12%的孩子表示,他们就是控制不住,偷偷的下水玩过。还有18%的孩子表示自己会游泳,不会溺水的。
对于暑期防溺水宣传,陈姝表示,最重要的是要做好预防,儿童自身、家长和学校三方面都要做好预防准备。
■新闻回放
●15岁少年失足落入排水沟溺亡!
2013年7月3日晚18时,六安裕安区金马小区附近有一少年掉到水塘溺亡。
据悉,该少年今年15岁,假期从江苏过来在姐姐家住,和弟弟一起在叔叔工作的工地玩耍,因贪玩失足落入水塘。
待消防官兵将其救上来的时候,落水男孩已经停止呼吸。
●16岁留守少年淠河边玩耍溺亡
2013年6月18日上午,16岁的留守男孩阿宝(化名)在淠河干渠游泳时失踪,同伴阿柳(化名)被吓坏了,直到6月19日凌晨1时才到派出所报案。经沿河搜捞无果。
据悉,两人都是父母不在家的留守少年。
●四少年老淠河边玩耍 一人溺水身亡
2012年7月8日下午4时40分许,六安老淠河发生溺水事故,四名初中男生结伴来到老淠河西岸沙滩浴场北侧100多米处河边玩耍,其中一名初中学生在与同伴玩耍过程中,不幸滑入深水区溺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