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初,记者走进金寨县双河镇,青山葱郁,随处可见红瓦白墙的村落,弯曲的双河穿镇而过。沿着山路一直往前走,就到了河西村。 阳光透过树叶,在路面上投下了斑驳的树影。和去年相比,如今的河西村像施了魔法,过去随处可见的牛棚、猪圈、厕所不见了踪影,水泥路上见不到一片垃圾。 “我们重点整治道路两边的违章建筑,绿化环境,这里面出力最多、功劳最大的,就是村里的美好乡村理事会。 ”河西村村长张家林说。 河西村村中心,过去是乱糟糟的牛栏猪圈,现在成了一个小巧精致的村民广场。广场树阴下的小木桌旁,记者见到了刚干完活的村民周财富,他是美好乡村理事会的一名委员。 “理事会2012年成立的,现在有7个人,主要任务就是打理村里环境。 ”周财富和记者唠起来,“就说今年吧,刚过完年,我们就开了一次会,任务是评选村里保洁员。 ” 双河镇也请了专业保洁员,但村庄保洁大多由村民承担,理事会开会,在各个生产队选出一批责任心强的村民负责各片卫生。 “我自己就是保洁员,每天要扫半天地呢。”周财富看着被自己扫得干干净净的路,笑眯眯地说。 “这个理事会都由村民组成。去年年底,村里布置‘三线三边’整治任务,理事会7个人回到生产队挨家挨户宣传,村民门前‘三包’合同书,也是咱们劝村民签下来的。 ”理事会会长、村里老书记张传枝说。 “一些事刚开始说时,村民不理解,就像去年那‘四拆’——拆猪圈、危房、牛棚、厕所,村民开始不大乐意,理事会成员挨家挨户劝说,最后大家都理解、支持。 ”张家林也在一旁补充道。 不仅仅是双河镇河西村,在金寨县,一共有226个村庄都设立了类似机构,理事会制定了文明公约,凸显了群众的主体作用,增强了群众爱护自家生活环境的意识,真正把“三线三边”治理落到了实处。 如今,金寨县在“三线三边”综合治理的活动中,已经新建垃圾转运站房53座、垃圾焚烧站20座,购置垃圾转运车10辆、行政村垃圾收集车101辆、垃圾池344座、垃圾桶1890个,拆除公路沿线乱搭乱建17000余平方米。对境内所有河道进行清淤保洁,建成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9套、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435套。(袁野 李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