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对特殊的母女,母亲桂仲英今年90岁,女儿杨成兰68岁,女儿3岁时双目失明,母女已相依相伴共同度过了65个春秋。
桂仲英家住舒城县晓天镇汪冲村孙岭组,30年前,桂仲英的丈夫不幸过世,丢下了她和四个女儿,中途,又因病失去了其中一个。当身边的这个女儿3岁时,一双眼睛因眼疾彻底被这个还未看懂的世界抛弃了。杨成兰 21岁那年结了婚,可在结婚26年后她的丈夫也因病永远地离开了家人,留下了三个女儿和两个儿子,但不幸的是一个女儿也早早地撒手人寰。没有了顶梁柱的这个家庭,从此就靠着桂仲英一双嶙峋粗糙的手和充当了两个人的眼睛,顽强地走到了今天。如今,桂仲英外嫁的两个女儿也都年事已高,两个孙女也各有各的家庭和家务,两个孙子孙媳均在外打工,这个小山坳里只剩下了年事已高的老人,和需要自己时时关照和放不开的女儿。
在家中两个男人先后去世的那几年,桂仲英真的有过不想活下去的念头,可为了一双双孙儿孙女的饥寒温饱,她不得不牵着女儿的手沿路乞讨,吃野菜,喝难以下咽的蒿子粥。如今孙辈们都成家立业,两个孙子为了生计远在外地打工,桂仲英没有把照顾女儿的担子推给孙辈们,不论是上山砍柴,还是春季摘茶,能省就省点,能多挣点就多挣点,用一根拐杖撑起了自己和女儿的全部生产生活。
在小镇的街道上,桂仲英牵着女儿的手,相伴相随,买买油盐酱醋;在附近的山山岭岭间,桂仲英牵着女儿的手种田,砍柴,摘茶,打板栗;在门前屋后,桂仲英牵着女儿的手,下河,洗衣,做饭,收割。5年前,女儿不慎摔倒,卧床不起一年多时间,桂仲英忙里忙外,田间山头,床前床下,吃喝拉撒,帮助女儿又重新站了起来。由于眼睛看不见,加上桂仲英年事已高,母女两人跌倒受伤是常有的事。桂仲英的额头上、腰间,杨成兰的两只腿、胸部,处处伤痕,还有桂仲英一只手的腕部因骨折而变了形。但这些伤痛并未消除桂仲英忙碌的习惯,该跑的还是要跑,该忙的还是要忙,母女两人一直没停止过劳作。几十年来,桂仲英从没出过远门,最远还是在孙辈们幼年时自己带着女儿到4公里外的街边村乞讨。
桂仲英的这双眼睛似乎就是为女儿生的,那根拐杖就是为女儿定做的,没有了让他们依靠的对象,没有了身后时刻不离的那根脐带,桂仲英的心里就像少了什么,失魂落魄。“父亲去世得早,一家人的生计全靠母亲一个人,母亲从未说过累。”回忆起和母亲几十年来走过的风雨,杨成兰说是母亲让她在黑暗的世界里感受到光明。
“我是女儿的眼睛,女儿是我的腿。”桂仲英说。尽管已经90岁高龄,习惯于劳作的桂仲英现在依然能够带着女儿上山砍柴、采茶和种菜。谈起将来,桂仲英说,最担心自己去世后女儿的生活,“尽管子孙们也会尽孝,但是毕竟他们都要为生计奔波,等我不在了,希望女儿也能够得到很好的照顾。”
几年前,子孙们在山里为老人盖起了两层小楼,如今桂仲英老人和女儿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子孙给的生活费,再加上政府每个月发放的低保、高龄津贴、养老保险等补贴,我们倒也衣食无忧。”对于现在的生活,桂仲英和女儿都很知足。(丁文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