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419
  • 回复0

霍山:坚强母亲 为子捐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19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霍山:坚强母亲 为子捐肾
 
谈起儿子的病,万晓梅一脸惆怅。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母亲,在平凡中蕴藏了伟大。她们不一定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却有着世界上最深沉的爱。
  霍山县太平畈乡王家店村,万晓梅就是这样的一位坚强而伟大的母亲。万晓梅是当地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妇,在家里种地养牛,过着幸福安稳的小日子,然而当她得知儿子患上尿毒症时,毅然决然的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孩子对生命的希望。
  晴天霹雳 幸福生活成泡影
  事情要从2011年说起,那时的何祥垠、万晓梅夫妇两人经营着自己的小家,夫妇俩平时刻苦勤劳,家里种了七个人的田地,还养着牛,种着天麻、茯苓等中药材,收入也算不错,生活在村子里还算比较殷实。大儿子何家玉刚从大学毕业,学机械自动化的他在一家公司里刚上了一个多月的班,小儿子也刚刚考上了大学,眼看着马上就能过上美满的日子,不料命运却跟他们开了个残酷的玩笑。
  2011年7月的一天,正在家中忙碌着的万晓梅忽然接到何家玉打回来的电话,孩子告诉她自己早晨起来发现自己不对劲,手有些发抖,连牙膏都拿不起来。万晓梅连忙嘱托孩子到医院去看看。半个月过后,何家玉回到了家中,他告诉母亲,自己去挂了水,可是依然不见好转,冥冥中万晓梅有些不详的预感,她带着孩子赶到了当地的一家医院就诊,原本希望孩子没事的她得到的检查结果却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随后在省城医院的检查结果将他们仅存的一点希望再次击碎。检查结果出来以后,何家玉就留在了医院住院治疗,而万晓梅则回到家中筹钱,“那时候我们想到的就是要救孩子,从合肥回来我就到娘家借钱,能跑的地方我都跑了,能借的人家我都借了,加上原先家里的积蓄,我们准备在那年冬天带孩子去做手术”。
  配型成功 苦难家庭看到希望
  主治医师告诉万晓梅,儿子的尿毒症要活下来,最好的办法是肾移植。当她得知直系亲属可以捐赠器官的时候,她立刻向医生央求:“我把自己的肾给他,只要能治好他,就算搭上我的命,我也心甘情愿!”
  “当时我们在合肥的医院做了配型检测,结果出来,我的身体状况符合肾供体条件,肾脏的配型结果也非常吻合。这让我们又看到了希望。”做手术的前一天万晓梅夫妇一夜都没合眼。
  2012年8月8日,何家玉正式住进了合肥的一家医院,并成功进行了肾脏移植手术。万晓梅的一颗肾被植入儿子的体内。手术后,万晓梅和儿子一同住院恢复,医生建议她转往重症监护室,却被她拒绝。为了省钱,万晓梅术后一瓶营养药都没舍得用,虚弱的时候吃不下东西,就喝点粥。
  就这样,万晓梅在医院休息了仅13天,伤口刚拆完线,就拖着孱弱的身体在医院外租了一间十几个平方出租屋住了下来,一边照顾孩子一边恢复身体,理由很简单,她要把能省的钱都省下来给儿子。“当时我想的就是能省一点就省一点,孩子出院以后还要花钱”。
  病情反复 巨额花费难倒坚强母亲
  2012年9月,手术成功的何家玉从合肥回到家中,原本以为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可是2012年10月何家玉感觉自己胸闷、呼吸不畅,于是他只身去了多家医院进行检查,可是在检查过后,多家医院多不愿意收治,最终他来到了武汉一医院,医院要求他进行移植肾穿刺活检。“那时候孩子的爸爸为了还债已经到芜湖去打工了,我一个农村妇女没出过远门,孩子一个人在那手术又不行,最后只能把他爸又找回来了。后来检查出来是肺部感染要住院,可谁知道这一住院就是50多天,其中24天在吸氧,住院一天的费用本身就很高,再加上吸氧的,我们实在是没有钱了,孩子爸爸经常晚上一个人躲在医院走廊上哭,给我打电话也哭。”谈起那时候,万晓梅止不住的哭泣起来。
  何家玉的病情最终稳定住了,可是困难也随之而来,“现在孩子的血液肌酐还是高,一天三次,每次吃的药比吃的饭都多,每2个月要到武汉去复查一次,每次都要带一大箱子药回来,再加上来回的车费住宿,1次就要1万多,我们已经借了那么十几万的债了,现在一年还要近十万元的治疗费用,现在已经没有地方再借了。”因后续费用紧张,说起儿子后续治疗时,这位坚强的母亲竟几度失声痛哭。
  不过,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在采访时,万晓梅告诉记者,为了照顾万晓梅一家,当地政府已经给他们办理了低保,农村合作医疗也能报销一部分费用,虽然数额不是很大,但是对他们来说也是一定的帮助。如今万晓梅只希望儿子能尽快康复,对于未来,她只能是期待……



六安论坛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