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1495
  • 回复1

[六安民生] 金寨“桂花王”被重点保护 千年古树将历久弥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25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啊竖起来……”这首脍炙人口的革命历史歌曲,在大别山唱响后,伴随着红军的足迹迅速传唱了大江南北。在金寨县,县政府将桂花定为了县花,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栽植桂花的“桂花工程”。
p7_b.jpg

  在金寨县麻埠镇桂花村,这个三面环山,花石遍地,曲径幽深的村庄里,生长着一棵千年古树——“桂花王”。此树的主干需三人合抱,树高和冠幅直径约有二十五米,如一篷绿色巨伞,立地顶天。绿叶间的金黄色小花好似镶嵌在这块巨大翡翠上的宝石,馥郁芳香又含丝丝甜味,每年产桂花约150公斤,是罕见的“桂花王”。


  千年古树现状堪忧

  “桂花王”的主人孙爱军告诉记者,经安徽省有关权威人士及上海交大、南京林大等专家考察鉴定,该树树龄已逾千年,品属金桂,为安徽桂花树之王,也是目前为止国内发现的最大、最古老的一棵桂花树,被挂牌为“国家一级保护古树”。由于年代久远,金寨“桂花王”遭受雷电、雨雪等自然灾害以及距离民房太近,生长空间受到限制和人为破坏,其中一主干已枯萎腐烂,所剩两干上有二十多处枯枝,主干被白蚁啃食,形成数处空洞,水土流失造成部分树根裸露在外,树体生长势逐渐衰弱、根生长力减退、抗逆性差、极易遭受不良因素的影响,或遭受人为破坏直至死亡。如再不加以人工保护,将导致这棵千年古树的消失。


  保护宣传双管齐下

  “桂花王”的现状引起了市县各级领导及主管部门的关心与注意,金寨县林业局依据《安徽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中有关养护、管理等条款规定,结合现场调查结果,按照轻重缓急的顺序步骤,决定拆除孙爱军家住宅,建立一个保护观赏古树的广场(面积约400平方米)。以树干为中心,6-7米为半径,在古树南边砌一道石岸作为护坡,并填实腐殖土,处理好排水,在古树根部形成一块平整场地。同时在孙爱军现住宅背后,砌一道长30米,高1.6米左右的挡土墙,以达到整体观赏效果。


  由于古树趋光生长,而且整体向南倾斜,大部分树干、树枝无法承受枝叶繁茂的树冠压力,同时部分树干已经腐烂空心,特别是遇到冰冻、雨雪和大风天气,极易可能造成树干、枝条断裂。因此,在建好护坡的同时,根据地形和枝干大小,分别选择钢结构托盘、支架,对古树部分主干、枝干进行支撑加固。在加固支撑好树干后,还将聘请专业人员使用专业工具对树体腐烂的枝干、树根以及树洞进行全面清理,并做专业的防腐处理后进行填充,提高树体的支撑能力。保护工程完成后,在建好的广场旁边,修建一个保护管理的石碑,介绍古树“桂花王”基本情况,同时宣传古树名目保护管理政策,提高来访者及周边群众的保护意识。


  桂花产业致富乡邻

  桂花是近年来园林绿化的俏销树种,已成为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身,兼备观赏、实用功能的名贵园林树种。其保健和药用价值极高,桂枝、桂籽、桂根皆可入药。以其制成的家具及雕刻的木器经久耐用,且长久散发桂花清香。因此发展桂花产业的前景十分广阔,苗木产业也是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的朝阳产业之一。


  在“桂花王”所在的桂花村,村民们素来就有种植桂花的习俗,一到花期,香飘数里,是名符其实的桂花村。但由于村民经营规模小,品种单一,无销售渠道,桂花的经济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近几年来,在孙爱军十余年的摸索研究和不断学习下,他终于掌握了桂花苗木无性繁殖技术,用“桂花王”母树枝条通过无性繁殖技术培育出桂花苗木30000余株,桂花树苗的品质与桂花王母树无异,抗病能力强,成活率高,市场销售供不应求,并且市场售价远远高于一般品种。在孙爱军种植桂花苗木的带动下,桂花村村民,看好桂花苗木发展前景,信心十足,积极扩大种植规模,为该村农民增收培育了新的增长点。2010年成立的金寨县皖桂王桂花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培育苗圃10亩,育苗40万株,新建桂花基地500亩。


  下一步,当地将加大对桂花产业的投入,以专业合作社为龙头,把桂花产业发展与美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把桂花产业做大做强,真正使桂花产业成为致富工程、富民产业。并加大对“桂花王”的保护力度,科学制订具体保护方案,切实让这棵千年古树枝繁叶茂、历久弥香。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14-6-25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分享!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