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4年XX话专业六级考试”的链接在朋友圈中流行,北京话、上海话、东北话等成为热门,测试量最多甚至超过600万人次。家乡话测试的发布者称,题目多由社会投稿而来,推出目的是让大家感受家乡话魅力的同时娱乐,目前收集测试题范围仍在扩大。
测试量最高超600万
昨天,北京晨报记者发现北京话测试结果显示参与人数已经超过200万人次。与此同时,上海话、广东话以及东北话等也都成为热门,测试量最高的突破600万人次,不少人在朋友圈中晒出高分成绩。十余名受访者均表示乐见这种以娱乐方式引起怀念家乡情愫的小游戏,但有人提出,因为方言各具特色,有的汉字不能完全准确地对应发音和声调,“当地人看到这些字能用家乡话念出来,但外地人就完全摸不着头脑了。”来自贵阳的韩先生说。
作为土生土长的广州人,90后的黄先生表示测试家乡话“毫无压力”。但并非所有测试者都能拿到高分,80后小张在北京话测试中刚刚及格,“有些话打小就没听说过,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也有人图好玩,将各地方言轮番测试。李先生先后测了北京、福州、东北等家乡话,结果南方省份的测试都没及格,而东北话测试拿了105分。不少人表示,可能东北话随着小品流传广泛,因此测试大都能拿高分。
扩大题目征集范围
不少测试者好奇,是谁做了这么多全国各地的家乡话测试。北京晨报记者发现,近日流传的家乡话测试主要由一个微信公共号发布,该公共号显示的“支持地区”中有近300个地名。其运营负责人“小哥”说,家乡话测试源于朋友聚会时的突发奇想,“大家平时只有给家里打电话时才说家乡话,我们觉得这种无形的语言文化资产应该保留。”
起初出题依靠各地的同学和朋友发来原汁原味的家乡话,后来就开始面向社会征集,号召网友把最能代表家乡特色的方言编成带有4个选项的题目并标注正确答案投稿,现在每天都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十道题目。
“小哥”笑称,“一些小县城的人都会投稿过来,半夜两三点也有发题目的”,而对于重复内容,他的团队会进行筛选,大家最终打开测试链接看到的一般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句,被采用的还会发放小枕头作为礼物。在他看来,这样的方式能让人们在轻松愉快的玩耍中感受家乡话的魅力,因为网友的热情参与互动,他们有动力坚持做,目前题库仍在继续扩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