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六年守护国道
“没有超载的放行,存在超载的,我会让司机把车开到治超站院子里,上动态磅。”连续工作了几个小时,胡敏娣终于可以下班了,她扭过头来,匆忙地伸了个懒腰。长时间枯燥繁琐的电脑操作带来的疲惫,全写在了她瘦削的脸上。
胡敏娣正准备走出检测室舒展一下筋骨,这时,中队长一路小跑过来,带着歉意地指向路边。胡敏娣二话没说,点了点头,她意识到,路边的引导人员不足,她又要“加班”充当引导员了。
迎着寒风,站在路边指挥的胡敏娣,与庞大的砂车相比,愈发显得瘦小。她告诉记者,自2008年由市公路直属分局调入治超站至今,40岁的她一直在执法中队的司磅员岗位。司磅员的主要工作是负责车辆称重、检测,完成砂石源头和车辆户籍的详细登记,看似简单的程序,实则枯燥繁琐,但每一次的数据输入、精确记录都是后续执法的依据。
市公路局杨小店治超站支部书记黄伟说,6年来,胡敏娣始终秉承着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确保第一手数据的真实准确。“由于人员紧张,一个萝卜一个坑,遇到特殊情况队友请假,胡敏娣除了要做好司磅员本职工作外,还要跟男队员上路执勤,引导车辆称重,说服司机配合执法;不当班时,还要动笔写信息稿报送,配合中队长做内业辅助”。
日检砂车千辆
今年6月1日,《安徽省治理货物运输车辆超限超载条例》正式实施,新条例的实施加大了治超措施和力度,车辆检测由以前的抽检变成了“逢车必检”,车辆检测的工作量成倍增加。
“平均每天检测车辆近1600台次左右,最高时每天近3000辆。”黄伟向记者讲了一个笑话,那是他刚来杨小店治超站的时候,有一天,胡敏娣值班结束,从检测室里出来,眼神跟平时不大对,“我以为是她家里出了事,或者受了委屈,安慰的话一说出来,让胡敏娣笑的前仰后合”。
“后来,胡敏娣说,那是司磅员岗位上的‘职业病’,由于连续好几个小时盯着电脑,眼睛难免酸胀干涩。”黄伟告诉记者,通过胡敏娣,他意识到,司磅员这个岗位,风吹不着,雨淋不到,看似舒服,其实一点也不比在路上执法的男队员轻松。
由于治超站实行的是二十四小时轮班制度,白班夜班的时间差,胡敏娣往往会错过辅导孩子的学习,而节假日和周末当班是常有的事,当父母的身体偶有不适,当孩子吵着要去公园或游乐场玩时,她经常是缺席、不能悉心照顾左右……甚至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因为队里的外地同事回家过年,她就主动补缺,代岗值班。她是一名路政员,同时也是一个女儿、一个妻子、一个母亲。她心里存有对家庭的愧疚,也只会私下里与同事诉说。
近年来,胡敏娣多次代表单位参加各种比赛,获得了诸多奖项,一次次为集体争得荣誉,同时被市公路局授予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胡敏娣告诉记者,她的家在市区,上下班绝大多数路程要穿过312国道,“以前坑坑洼洼的路,如今修的这么好,自己也是受益者,做好本职工作,不让一辆超载车蒙混过关破坏公路,为了别人,也是为了我自己。”胡敏娣笑着说。(记者 储著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