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是否在逛商场看中某件商品后,第一反应是先上网查查,看价格是否更便宜些?是否每天有事没事上网店逛逛,时不时顺手买上几件促销品?是否每当货物送到拆开包裹就会莫名地兴奋?是否一阵子不网购总感觉缺了点什么,就像上了瘾一样……如果以上答案你回答“是”的占一多半,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患上了“网购上瘾症”。 当网购成为都市一族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时,网购所带来的各种“副作用”也在不断凸显。今年11月11日,网购再次迎来大爆发,当天淘宝和天猫的销售额达到191亿元,其中通过手机支付的交易额更是破纪录地达到了9.4亿元!网购到底是省钱还是费钱,引发了网友大讨论。
难以抗拒网购的诱惑 一位网友“铃铛”发了一条微博说:“我的淘宝信用是蓝色皇冠。我从大学期间开始网购,到现在毕业工作了3年。也就是说我用七年的网购换回了一个淘宝蓝色皇冠。”立刻有人惊讶回复道,看到这个等级就立刻想到,全部都是白花花的银子。也许这样的数据你无法理解到底花了多少钱。记者用浅显易懂的方式算了一笔账,如果按照10001分的“起步”皇冠标准来计算,这位网友至少点评了一万多种网购商品。如果每次购买的商品只有10元的话,那她网购这么多年也已经投进去10万元,若是单笔100元就高达100万元了。 白领吴小姐就是一个网购达人,已有好几年的网购经验。她感叹:“一入网购深似海。”宋小姐算了下在淘宝的这三四年,每年的网购曲线图都呈直线上涨。而且网购还不止买衣服,家具、日常用品、装修材料、电器等等,都能网购。同样的一件大衣,专柜售价可能上千元,但网购很可能只需一半的价钱。如果是必需品,那么网购其实很划算,还能省钱。但如果因为便宜,网购了一大堆根本用不上的东西。那只能承认网购很烧钱。宋小姐说。“网上购物很轻松,让人没有付现金时的那种珍惜心理。” 在某企业工作的康小姐说:“淘宝上每一次的打折活动我都不会错过。特别是那种秒杀活动。如果秒杀到了,那种兴奋程度不言而喻。而双十一,双十二更是守在电脑前不停的买东西。起初,我只是在网上买些衣服,可后来基本就不去商场和超市,家里绝大部分物品全都在家点点鼠标轻松搞定”。康小姐向记者解释道:“网购最大的优势在于货比三家很方便,不需要到处跑。不过也会让人因为看不到现金花出去的心痛感,而不停的买买买,等到淘宝账单一打开,才懊悔不已。但是第二月又开始了类似的生活,每次还安慰自己反正买的不贵,要去商场需要花更多的钱呢,心里也就平衡了。”康小姐现在每天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进网店逛,看到稍微称心的东西就要买,不买心里就不舒服,即使工作再忙,也会挤出时间来淘东西。
理性消费戒除“网购瘾” 记者在网上看到有人对网购做出如下评论觉得很有道理:令人眼花缭乱的网上商城并不是看上去的那么简单,电商采用低价、秒杀、同类推荐、折扣倒计时等策略,让消费者产生紧迫感和认同感,通过调动情绪来制造行为,使消费者急切之下失去理性判断而盲目购买,最终产生很多不必要消费。 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很多年轻人都感慨到,有些东西其实并不需要,但看着便宜就想买,根本没法控制自己冲动的购买欲望。建议网络“购物狂”多去逛逛商场,接触现实世界;多使用现金;学会记账,经常统计花销。在网上看到想买的东西可以先记下,过段时间再看是否还想买。学会这些,能自如地利用网络购物,而不是为其所累。不要整天宅在家里,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寻找乐趣,没事和朋友逛逛街,通过实实在在的感官感受,确定自己需要购买的物品,然后再到网上购买。你还可以多使用现金,少刷卡,养成消费记账的习惯,每次买之前不停告诉自己“冲动是魔鬼”,或者给自己的网银设置限制,每月只能消费1000元等等,都是戒除网购成瘾的好方法。(王倩倩)
采访札记: 在信息化时代里,网络购物悄然成为了都市白领生活中的一部分。有调查显示,26岁~30岁的白领是网络消费能力最高的人群,而他们当中,有很多已经深陷网购,难以自拔。网购已经成为了一种都市现象,大家已经普遍脱离了商场购物和用现金购物的生活,转而利用快捷便利的电脑和手机动动手、点点鼠标就轻松买到了心仪的物品。而点击鼠标付账时,找不到珍惜钱的感觉,网购就如同打开了闸门的水一样汹涌奔流。 也许最初网购是为了省钱,习惯以后又慢慢上瘾了,看到喜欢的东西,即便不实用,头脑一热就点击付款。有大部分网购成瘾者都能认识到问题,但自身却无法控制欲望。有时也许只是想打发时间,点开淘宝网浏览一下,谁知看到心动的又挪不动手,倘若因为手慢一步被店家告知已经没货,下次在遇到类似情况,点击购物的鼠标说不定会点的更果断些。看看记者转发的网购等级,看看自己已经达到了哪个级别。网购是为了省钱,不是为了烧钱。请各位“剁手族”且购且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