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808
  • 回复4

[六安事儿] 六安市7个国家级“非遗”项目, 独一无二,技惊全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26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月23日,我市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执法调研座谈会。据了解,目前我市有庐剧、六安瓜片制作技艺、大别山民歌、抬阁肘阁、舒席制作技艺、柳编制作技艺和八公山豆腐制作技艺7个项目列入国家“非遗”名录,有26个项目列入安徽省“非遗”名录。

      六安市7个国家级“非遗”项目
QQ截图20150416091708.png

   
庐剧

庐剧,旧称“倒七戏”,是安徽省主要地方剧种之一。流行于以合肥为中心的江淮一带和大别山区,包括六安、淮南、巢湖、滁州、芜湖等地。因其创作、演出活动中心在皖中一带,古属庐州管辖,故于1955年3月改称“庐剧”。庐剧有约200年的历史,清乾隆、嘉庆年间已有职业班社。初以大别山民歌和江淮之间歌舞为基础,在发展中吸收了阜南的嗨子戏,寿县、凤阳的端公戏,无为的徽剧及肥东、巢湖等地门歌的唱腔和剧目。有些班社又分别同徽剧、京剧合班演出,并受其影响,逐渐发展成庐剧。

庐剧在安徽因地域不同,形成了上、中、下三路,即3个流派。上路(西路),以六安为中心 ,音乐粗犷高亢,跌宕起伏,具有山区特色。下路(东路),以芜湖为中心,音乐清秀婉转,细腻平和,具有水乡特色。中路以合肥为中心,音乐兼有上路、下路两地特色。

庐剧是与徽剧、黄梅戏、泗州戏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

2006年5月20日,庐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QQ截图20150416091738.png

六安瓜片制作技艺


六安瓜片,中华传统历史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简称瓜片、片茶,产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唐称“庐州六安茶”,为名茶;明始称“六安瓜片”,为上品、极品茶;清为朝廷贡茶。

六安瓜片,为绿茶特种茶类。“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世界所有茶叶中,六安瓜片是唯一无芽无梗的茶叶,由单片生叶制成。去芽不仅保持单片形体,且无青草味;梗在制作过程中已木质化,剔除后,可确保茶味浓而不苦,香而不涩。六安瓜片每逢谷雨前后十天之内采摘,采摘时取二、三叶,求“壮”不求“嫩”。
QQ截图20150416091757.png
大别山民歌

大别山民歌是安徽皖西地区广为流传的汉族民歌。以山水相依的独特地域性,兼收了通过水路流传来的其他不同形式民歌艺术特点,又不失自己的本土的大山山歌之特色,既具有山的沉稳、豪迈、厚实之特点,又具有水的流畅、悠扬、灵动之风格,是极其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QQ截图20150416091818.png

寿县:抬阁肘阁

抬阁是一种综合性的民间文艺活动形式,它集造型、彩扎、杂技、戏剧艺术为一体,熔诗情画意于一炉。因由人抬着表演,故称抬阁。抬阁于清光绪末年在县城出现。是在肘部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流行于县城、正阳关一带。一般只在大型的灯会和庙会上进行表演。

肘阁是我县民间灯会的又一种独特形式。灯具主要由钢铁打出公芯子和母芯子(卯榫)套合而成,其支柱曲似臂肘,并分为一、二、三棚三种,由一人顶着表演,使灯具高耸空中,名曰肘阁。是一种独特民间艺术形式,集历史故事、神话传奇于一体,熔戏剧、杂技、舞蹈、彩扎艺术于一炉,可谓寿县民间艺术园地里的一朵奇葩。
QQ截图20150416091838.png

舒城:舒席制作技艺

舒席制作技艺是安徽省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舒席作为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一向以细、薄、柔滑和坚韧耐磨、不生虫蛀、折叠易带等优点而深受欢迎。安徽舒城、潜山、怀宁等县盛产水竹,蔑工巧匠甚多,自古有“竹席之乡”的美誉。舒城历史上称“舒国”,为了同湖南益阳、郴县,四川绵阳、南充等地产的竹席加以区别,故名舒席。
QQ截图20150416091859.png


霍邱:柳编制作技艺

柳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今上溯历史达500多年。每逢重大的民俗节日,当地人以柳条扎龙舞凤,以示吉祥。

柳编制作技艺流程复杂,做工精细,工艺独恃,纯手工编织。就编织传统花瓶而言,从上经、盘底到收口、拿沿,几乎不用什么工具,即使是模具也都是土产的“手工造”,但是编织出来的产品,结构严密,形体圆润,其精细程度,令人叫绝,可谓是传统柳编工艺的精品。

柳编工艺精美,艺人代代相传,是一项极其宝贵的民间手工技艺资源,其产品通过着色、煊染,显得古朴、高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柳编产品坚固耐用,朴素大方,无污染,无公害,越来越受到海内外人士的青睐。然而,由于柳编工艺技术难度大,习艺周期长,工序复杂,如刮皮、烘烧,做起来十分辛苦。一些老艺人相继去世,导致一部分工艺失传,面临濒危境地。传承、保护、发展这项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传,具有重要意义。安徽柳编制作技艺分为霍邱和黄岗两个区域。
QQ截图20150416091917.png


八公山豆腐制作技艺

八公山豆腐又名四季豆腐,因四季可做,故名。此菜实为素菜之珍品,更为安徽省寿县汉族传统名肴,属于沿淮菜系。

豆腐起源于淮南王刘安时期八公山一带,即淮南市八公山区与寿县的交界地,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叶子奇的《草木子》、罗颀的《物原》等箸作中,都有八公山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的记载。

豆腐中质量最好的数八公山和寿县一带,叫做“八公山豆腐”。这种豆腐采用纯黄豆作原料,加八公山的泉水精制而成。当地农民制作豆腐的技艺世代相传,很多人都掌握了一套好手艺,做出的豆腐细、白、鲜、嫩,深受群众欢迎。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15-4-26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大六安帝国赞一个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6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有这么多哇,作为一个六安人,这个还真不知道这么全面来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6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六安又高大上啦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6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42:}此处有掌声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