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的母亲今年已经八十多岁了,偏瘫十年,常年病卧在床,口齿也不是很清楚。我今年也六十多岁了,身患小儿麻痹症后遗症,行动不便,平时都是我在家照顾母亲,辛苦之处不言而喻,自身身体不好,母亲也因我的力所不及,而没有得到最好的照料,母女俩的家像风雨飘摇的小舟,竭力维持,却总是力不从心。
去年,六安为老服务巾帼家政联合街道居委会,为社区困难家庭提供志愿者服务,志愿者闫阿姨来到我家,负责照顾我的母亲。刚开始,对于这样由“政府买单”的献爱心志愿者,我是抱有抵触情绪的,总觉得这些志愿者到老百姓家里,可能就是走个形式过场,不会真心实意的帮我们做些什么。毕竟我们不是发薪水的雇主,要照顾的又是最需要付出耐心和精力的偏瘫老人,我觉得这位闫阿姨最多也就坚持几天就会走的,母亲也不会得到真心的照顾。
闫阿姨第一次来家里,先笑盈盈地跟我打招呼,然后径直走到母亲床前,拉起母亲的手,嘴里喊着“阿姨”,轻言细语地跟母亲做自我介绍,她语速很慢,母亲没听清就耐心的重复,言语间透着尊重和亲和,母亲虽然表达不清楚,却明显很开心有人这样耐心地跟她沟通,笑着点点头。夏天天热,看见母亲身上有汗,闫阿姨便询问我和母亲能不能给母亲擦洗下,在征得我们的同意后,她打来热水,细心的调试水温,开始帮母亲擦拭身体。让我意外的是,在擦洗的过程中,她一直在和母亲交流,“阿姨,我这样擦行吗,要不要再轻点?”“要是重了你就哼一声儿,我马上停下”“马上就好,您别急哦,擦干净了舒服点!”,好像认识很久似得,母亲很默契地用单个的音节来回应她,“指挥”她帮自己擦澡,这样时刻以老人的感受为主,处处尊重我们的意愿,我看到了母亲脸上的开心和舒适。
从那天以后,志愿者闫阿姨每隔两天来一次家里,帮母亲洗澡、洗头、按摩穴位,她护理老人非常专业,护理手法娴熟精准,她告诉我说,她们这些专门护理老人的志愿者,在上门服务之前,都要通过巾帼家政严格的护理培训,从护理手法、医疗知识再到与老人的相处之道,都由巾帼家政的老人护理专家进行实训,每种护理操作她都曾经练习过无数遍。第一次帮母亲洗头,她发现放水盆的板凳高了,水盆高出床一截,母亲若被扶着仰着头洗肯定会不舒服,于是闫阿姨只好把母亲的头靠在自己腿上洗,母亲洗完头,她的衣服也湿了。两天后她再来家里的时候,竟然带了一个专门给母亲洗头的凳子来,放在床边高度正好合适母亲平躺着洗头,我问她,你这是回家做工作了吧? 要不怎么会带的凳子高度正好?闫阿姨蛮自豪地说:“那当然,我算好了尺寸去买的,这下阿姨洗头能好好洗了。”不仅如此,她连怎么洗头的细节都提前想清楚,让我如何更舒适地托着母亲的头,洗头时关好门窗以防进风母亲感冒,洗头后马上帮母亲吹干,又做头部按摩,这些细节上的点滴用心和周到细致,都被我和母亲记在心里, 我开始意识到,“志愿者”闫阿姨,是真的在用心帮助我们。
帮母亲护理完,热心的闫阿姨会帮家里打扫卫生,帮我们母女整理衣柜,定期换洗被罩床单,帮我把被子、床单专门找箱子放好,衣服袜子都按季节分类放,然后叮嘱我哪个季节的衣服在哪个柜子里,哪个抽屉放袜子,在她的料理下,我和母亲的小家开始变得整洁,我真切的感受到,闫阿姨对我们细心周到的像对待自己的家人。
转眼闫阿姨帮我们家已经一年多了,一年多时间里,负责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和跟踪的为老服务巾帼家政,很多次打电话来询问服务情况,还在节假日过来慰问我母亲,让我们深受感动。而在闫阿姨的悉心照顾下,母亲的笑容越来越多,表达也越来越清楚,老人家开始盼着她来,常常按摩做到一半,母亲会说“歇歇”,喊她停下来歇一会,每次闫阿姨来和走的时候,母亲都竭力从嘴里艰难的发出“你来啦”“走啦”的音节去打招呼,身体好的时候会在她服务的日子颤巍巍地让我扶起来,早早的坐在沙发上等她,闫阿姨一进门,就开心的笑,家里有了好东西,母亲就一定要留着她上门的日子再吃,老人家有一次拉着闫阿姨的手一字一字地说:你是我女儿!是啊,她是如此用心的帮助我们,像对自己母亲一样对待我母亲,而她总是跟母亲说,每个人都有老了动不了的时候,看到你,就像看到将来的自己,我现在帮助你,也希望等我老了的那一天,也有人愿意来帮助我,我们做这些的意义就是让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我感谢闫阿姨,更感谢为老服务巾帼家政,是你们体恤病弱家庭的良苦用心,培训出这么专业优秀、热心真诚的志愿者,并想方设法把她们送到需要帮助的老人身边,这场爱心接力活动的发起者——为老服务巾帼家政,是我们这些受益者们最应该感谢的!正是这样心中有百姓的好企业,和闫阿姨这样阳光般温暖人心的志愿者,让我的老母亲在病痛困扰的晚年生活里,得到了难得的关爱和温暖,也收获了感动和快乐!闫阿姨,就是我母亲的另一个女儿,志愿者女儿! 请大家关注微信号 AH-96315,编辑“闫阿姨”或“A3”发送至96315订阅号,支持我们六安自己的选手,感谢大家的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