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车、快停车!”9月9日,当我们从霍山县佛子岭镇汪家冲村驱车返回,经过段大林家门口时,他的妻子金先桃一边招手一边喊。
车刚停稳,金先桃快步走来,递上约有2斤重的一方便袋花生说:“自家种的,刚炒好,你们带着路上吃。”我们连忙摆手拒绝,“谢谢你,心意领了,花生不能要啊!”
“拿着吧,又不多,表示一点心意!知道你们干部辛苦,上面也有规定,不能随便拿群众的东西,但这点花生是我们的心意,一定要请你们带着。”
看她这么实在、这么热情,我们也不忍拂了她的好意。
她怎么这么客气呀?笔者一打听,才知道:段大林家住大板桥村民组,家中有4口人。他的妻子腿部残疾,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大女儿上大学二年级,小儿子上高中二年级。全家仅靠段大林在门口打零工维持生计,生活十分困难。该户从2014年度就被评为贫困户,由村主任邵百胜进行结对帮扶。帮扶责任人因地制宜、因人施策,为段大林制订了很实用的帮扶措施:一是帮其流转了秦本旺家的2亩鱼塘发展养鱼产业,二是种植甜玉米3亩,三是抚育毛竹4亩。三项一合计,今年可增收2万余元。作为帮扶人,邵百胜又为他家争取了产业发展补助资金3000元;帮助他申请到了农村C级低保,他家每年能享受到低保金3360元;此外,又帮助他申请了危房改造资金2万元、移民避险解困资金1.5万元,用于翻盖新房。段大林小儿子每年上学又争取到了寄宿生补助2000元;2014年大女儿考上大学时,又帮助他家申请到了团县委和县扶贫资助款5000元。这些实实在在的帮扶措施,大大缓解了金先桃一家的生活压力。
得知村主任邵百胜正带着我们走访农户,金先桃就炒好了花生。等我们返回再次路过她家门口时,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在返程的车上,大家笑着对邵百胜打趣说:“这个花生吃着格外香啊,意义不一般!二斤炒熟的花生,虽然不值多少钱,但它却是贫困地区受帮扶群众沉甸甸的感谢!”(张金柱 刘跃群 六安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