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胸口疼、胃不舒服……这些看似与口腔健康“风马牛不相及”的症状,却常常需要口腔科医生“出手相救”。今天是第29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的主题是“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龋病、牙周病等口腔疾病不仅会破坏牙齿硬组织和牙周支持组织,甚至还会影响心、脑、肺等脏器功能,是许多疾病的重要诱因。 
  网络配图   前段时间,市民卢先生被胃痛、恶心折磨得瘦了一大圈。胃镜显示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轻微胃溃疡。虽经多次用药,但胃痛还是时有发作。在一次问诊中,医生发现卢先生的牙齿状况不容乐观,进一步进行口腔检查后发现卢先生的胃部不适竟跟牙病有关。“幽门螺旋杆菌不仅在胃中,也广泛存在于感染者的唾液和牙菌斑中。由于口腔与胃部相连,这种细菌就可以一路到胃,聚集后造成胃溃疡。”在医生的建议下,卢先生接受了口腔治疗。“牙不疼了,胃病也好很多,真得好好保护我的牙了。”卢先生笑说。 
   生活中,抱有“牙病不是病”错误认识的市民不在少数。记者从市区几家医院了解到,有一半以上家庭,其成员或多或少都存在口腔疾病,这其中,最常见的是龋病和牙周病。“牙齿不健康,不但是牙齿本身问题,甚至会影响心、脑、肺等重要器官的功能。”从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反馈的信息来看,因为忽视牙病导致全身性疾病的病例,在接诊中并不少见。拿牙周病来说,其致病菌易引起或加重胃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另外,一些老年人不愿处理牙齿残根,这样不仅会引起口腔局部的感染发炎,口腔黏膜经常受残根刺激还有可能导致炎症甚至口腔癌变。如等到牙掉光了,长期咀嚼功能减退,大脑神经刺激减少,还会引起老年痴呆。 
 “口腔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也建议大家,在做好日常口腔护理的同时,每年至少进行1次口腔检查。当牙齿不适时,及时到医院治疗;缺牙后残根可保留的进行根管治疗,不能保留的尽早拔除;缺牙后应及早修补,确保口腔检查,降低全身性疾病发病。(记者 李珊珊 来源大别山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