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1710
  • 回复0

[六安事儿] 皖西年俗真得味!六安这些过年禁忌你还记得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15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忆中,六安的除夕日、春节里,处处张灯结彩,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写春联、贴年画、放爆竹;吃团圆饭、喝鲜米汤、收压岁钱;初一早起去拜年,初三焚香要送年……

这些浓浓的六安年味,总让我们感觉亲切和温馨,一年又一年,我们的生活在变、观念在变,唯独过年的习俗,始终如一。

那些曾经的、还在的皖西年俗,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也许记得、也许不记得;也许过过、也许没过过。


除夕:吃年饭讲吉利话不能喝汤
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晚上为除夕,家家过大年。过大年是皖西人最重视的节日,哪怕是离家再远的人,也要风雪无阻地赶回来和家人团聚。
111.png

过年这天,家家户户都炸圆子、馓子等食品,到处弥漫着各种香味。门对子和中堂书画作品贴上了,红灯笼挂起来了,到处红通通的。小孩子穿上了新衣裳,跑进跑出的,欢喜得不得了。

傍晚时家人给亲人坟墓送灯,表达缅怀之情。老人们不待天黑就烧起了熊熊的树根子火,也有烧炭火的。

妇女们把年饭烧好了,摆了满满一桌子。红烛点着了,燃放起长长的鞭炮,全家人烧纸,磕头,祷告,接祖,祭祖。接下去便是吃年夜饭。

222.png

年夜饭上,圆子和鱼是“重头菜”,寓意团团圆圆和年年有余。

吃年饭时,都要讲吉利话,不准乱说。如不能说死了、完了,萝卜要叫大头菜,辣椒要叫太平菜,猪头要叫元宝,猪舌头要叫赚头,猪耳朵要叫顺风。过年不给汤喝,以防来年在不需要雨时下雨。

吃罢年饭,小孩要给长辈辞岁,长辈要给小孩压岁钱,有时会偷偷放在小孩的枕头下面。邻居的孩子来辞岁了,就打发他们一些瓜子、花生、红芋干子、小糖什么的。孩子们拎着糖果走村串户,兴奋异常,欢声笑语能传出很远。
333.png

除夕夜一家人要一起守岁,在漫长的夜间,也有事做,或围着火塘谈心、或围着桌子打牌,或守着电视看春节联欢晚会。

到了半夜子时,一要迎财神,二要接灶神,三要迎新年,于是又要烧香放炮竹。“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新的岁月又周而复始。

初一到初三:不扫地、不倒垃圾、不打小孩
六安地方史研究学者许正英在其《怡养轩丛谈》中描述,正月初一五更时分,全家老幼就要起床、穿新衣、戴新帽、特别是要穿新鞋,意味“踩岁”,岁谐音祟,这样就可以踩掉祟,一年即可平安。

过了除夕到正月初三,乃“三天年”。在三天年里,六安的禁忌也颇多。不扫地、不倒垃圾、不泼污水,寓意“保住财气”;三天不下生米,吃年三十的剩饭,可谓“家庭富足”;不汲水、不借火种;不用针,用针手上要害疮。
444.png

不用剪刀,用剪刀偶有口舌是非;妇女不走亲戚,不串门,更不能回娘回家,说看到娘家灯,就要穷娘家;不打小孩,小孩再胡闹,也不能打,说打了就会有灾星;忌小孩说不吉利的话;忌打碎碗碟,如打碎则说声“岁岁平安”。

555.png
大年初二,有的地方早饭习惯吃元宵。有拜年客来则在中午和晚上请春酒。这天外甥要到舅舅家拜年,女婿要到岳父家拜年。

大年初三早晨,有的地方吃送年饭,还有的在初三晚上送年,也有在初四早上送年的。
666.png

在三天年里,家人们团聚在一起,主要的消遣时摸纸牌、打麻将、推牌九、掷骰子。

小孩们则是放爆竹、走“乌龟棋”、“打钱”、“赞钟”、跳圈、滚铁环、踢毽子、纳羊、卖狗、指星望月等种种游戏;下雪天则是堆雪人、堆雪狮子。女孩们用棉线“翻花”、用小碎石做“拾子”游戏。

初四到十四:互拜新年,七不出、八不归
拜年时讲究“七不出,八不归,初九出门惹是非”。所以,要出门拜年,不是在三天年之前,而是在这三天之后。

正月间亲朋好友迎来送往,互拜新年。过去拜年时要挨门逐户,进到家里去,不能遗漏怠慢了人家。俗话说:“宁冇一村,不冇一家。”
777.png

正月间新姑爷拜年,是最隆重也最有趣味的了。岳父家要厚新姑爷,吃十大碗。上第四碗圆子时,新姑爷要下桌行礼。一般总是被陪客拉住,说:“不用客气。”虽不下桌,但是要掏红包,给“下厨礼”,让端盘子的带到厨房去给厨娘。

新姑爷还要到妻子娘家家班子(同宗)挨家挨户拜年,所到人家也要请人相陪,厚新姑爷。新姑爷拜年时,舅母子(妻子娘家亲兄弟或叔伯兄弟之妻)总要戏谑新姑爷,害他出丑,引众人发笑。

正月十五:炒跳蚤 抢红子
六安地区的元宵节,市民习惯过早不过迟。清晨即烧香、点烛,鸣放鞭炮,吃元宵。中餐菜肴丰盛,合家团聚。晚间,点亮门灯,通夜不息。街道、村落玩灯、唱戏。

888.png

元宵节当天,还有“炒跳蚤”之俗,即将瓜子、花生、玉米放在锅中翻炒,谓可使家中保持卫生、田里庄稼不生虫害。乡间少年常三五聚集,将干扫帚点燃后抛向空中,谓“撂火把”、“玩火球”。
999.png

农村常有好事者,于元宵节清晨,到附近庙里去抢“红子”。红子是人家上年生了小孩,今年元宵节送给庙里,送子娘娘塑像的“红盖头”。

传说送子娘娘上的“红子”,送到谁家,即使久婚不育的妇女,也会生孩子。年年这天都会有成群结队的人,到庙里抢“红子”。

抢来的“红子”,一群人敲锣打鼓,送到希望生孩子的人家。主人则要办酒席招待。如果以后生了孩子,还要于第二年元宵节,买一块红布到庙里去还“红子”。
1000.png
六安论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