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全站首页
社区论坛
求职招聘
设为首页
客户端
扫码下载客户端
官方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
广告联系
登录
|
注册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全站首页
社区论坛
求职招聘
签到排行
用户排行
帖子
好友
道具
收藏
勋章
任务
淘帖
动态
日志
相册
分享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群组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门户
房产
装修
汽车
婚嫁
资讯
活动
招聘
相亲
信息
租房
二手房
跳蚤
宠物
招聘
二手车
亲子
手机
社区
茶座
我要买房
找设计
装修家居
交友
职场
生活
网购
情感
皋城车友
找美食
谈婚论嫁
求医
兴趣
验房
走近
六安论坛
»
社区论坛
›
兴趣爱好
›
电脑数码
›
在FAT32与NTFS之间轻松转换 的方法教程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阅读
815
回复
0
在FAT32与NTFS之间轻松转换 的方法教程
[复制链接]
忘记游泳的鱼
忘记游泳的鱼
当前离线
积分
1398
IP卡
狗仔卡
发表于 2008-7-28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目前,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有两大文件系统割据天下,一个是因Win98而席卷硬盘的FAT32,另一个是WinXP强力推广的NTFS。后起之秀的NTFS不仅更适合大硬盘环境,而且提供的文件功能更丰富,FAT32却是适用工具最多,使用最熟悉的格式。但是,一山不能容二虎,一个分区只能被一种文件系统独占,于是,转换成了一种重要的实用的手段。今天,因为NTFS的强大功能,想把FAT32变成NTFS,明天又可能因为FAT32更熟悉而把NTFS变成FAT32……
注意:
从WinNT开始,微软就开始使用NTFS文件系统,因此,在WinNT/2000中都可以使用NTFS。但这个NTFS与WinXP的NTFS略有不同,前者称为NTFS4,后者称为NTFS5,NTFS5在功能上比NTFS4更强大。
FAT32→NTFS
从FAT32转换到NTFS,通常是用户使用WinXP一段时间后作出的选择(毕竟在Win98中把文件系统转换为NTFS没有实际意义),这时保护资料安全是值得关心的问题。转换文件系统只会对当前被转换的分区中的数据有影响,因此,如果转换的分区存放的是一些临时文件,那转换起来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1.保留数据
在WinXP中要把某分区的文件系统由FAT32转换为NTFS,同时又保留分区中的数据不变,那么使用WinXP自带的命令是个不错的选择。
依次点击“开始”→“运行”,输入“cmd”后回车打开“命令提示符”窗口。在命令提示符状态下键入“convert F:/FS:NTFS /V”,回车,这里的“F:”就是要转换文件系统的分区,参数“V”表示在转换时显示详细信息,可以不使用此参数。在重启电脑时,WinXP会自动先将F:盘转换为NTFS文件系统(会在进入系统前显示相关过程),然后再进入系统。
注意: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保证不断电,否则可能使系统产生异常,而且该分区的使用可能受到影响。
也许你对Convert命令的字符界面“过敏”,那就使用第三方工具吧。具备这种功能的图形工具中,我推荐PartitionMagic(分区魔术师)。安装并运行PartitionMagic,在主窗口中用鼠标右键单击要进行文件系统转换的分区(如F:),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Convert”,然后在“File System”中选择“NTFS”,单击“OK”按钮。如果要操作的分区中有打开的文件,会弹出一个警告窗口,把文件关闭后重新启动计算机,在启动时会在进入系统前自动完成转换,也有相关信息的提示。(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同样要注意保证不断电,以免系统崩溃。)
2.不保留数据
既然不保留数据,那就把分区当作一个“干净”分区来处理,Format无疑是好方法。在WinXP中,通过给format命令添加参数就可以格式化指定分区的文件系统类型,包括FAT32和NTFS。
在“我的电脑”中,用鼠标右键单击目标分区,选择“格式化”。在出现的窗口中,选择“文件系统”为“NTFS”,然后点击“开始”即可。这个操作等同于命令“format F:/FS:NTFS”,F为要格式化的分区。
NTFS→FAT32
如果安装了Win98和WinXP双系统,但Win98的使用率更高,须要经常使用某NTFS分区中的内容,这时就有了把NTFS分区转换为FAT32格式的想法。 1.保留数据
遗憾的是,微软并没有让它的convert命令具备把NTFS文件系统转换为FAT32格式的功夫。因此要保留原分区上的数据,就要借助第三方软件的帮助了。这里还是推荐前面介绍的PartitionMagic。
运行Partition Magic后,在主窗口中用鼠标右键单击要进行转换的分区,选择“Convert”命令,然后在“File System”中选择“FAT32”,单击“OK”按钮并退出PartitionMagic窗口。这时会弹出一个提示窗口,单击“Yes”按钮,之后就可以进行文件系统的转换,并会显示转换进度窗口。在成功转换后,会弹出窗口提示“Disks were updated successfully......”,单击“确定”按钮后重启系统。
2.不保留数据
彻底推翻后重建是一种不考虑兼容性的方式,也是比升级更容易的方式,因此format命令几乎可以把分区变成各种文件系统格式。
在WinXP的命令行或故障恢复控制台中,键入“format D:/FS:FAT32”后回车,就可以将指定的驱动器(这里是D盘)格式化为FAT32文件系统。Win98中这条命令无效,因为Win98不支持NTFS文件系统,看都看不到,更别说转换了。这条命令也不适用于对系统分区进行操作。如果要把所有的分区都格式化为FAT32文件系统,可以使用WinXP的安装光盘来启动计算机,进入安装程序,在选择安装分区时,选中要格式化的磁盘分区(比如D:盘)并回车,在出现选择文件系统界面时,选择“用FAT文件系统格式化磁盘分区(快)”或“用FAT文件系统格式化磁盘分区”即可。如果不想继续安装,转换完毕后立刻重新启动。此法也可用于全面格式化分区为NTFS。
PCD小知识:如何设定簇的大小?
默认情况下,在NTFS文件系统中,当分区的大小在2GB以下时,簇的大小应该小于4KB;当分区大小在2GB以上时(2GB~2TB),簇的大小应该设定为4KB。如果在格式化的时候没有指定簇的大小,那么系统会根据分区的大小选择默认的簇大小。其实,在格式化磁盘分区的时候还可以通过在format命令后面添加“/a:Size”参数来设定簇的大小,Size表示簇大小的值,NTFS文件系统支持512、1024、2048、4096、8192、16K、32K、64K等多种大小。如命令“format F:/FS:NTFS /a:2048”是将F盘格式化为NTFS文件系统,并将簇的大小设定为2048字节。一般情况下,簇使用的单位越小,硬盘空间的利用率越高,浪费越小。 二、NTFS→FAT32
如果安装了Win98和WinXP双系统,但Win98的使用率更高,须要经常使用某NTFS分区中的内容,这时就有了把NTFS分区转换为FAT32格式的想法。
1.保留数据
遗憾的是,微软并没有让它的convert命令具备把NTFS文件系统转换为FAT32格式的功夫。因此要保留原分区上的数据,就要借助第三方软件的帮助了。这里还是推荐前面介绍的PartitionMagic。
运行Partition Magic后,在主窗口中用鼠标右键单击要进行转换的分区,选择“Convert”命令,然后在“File System”中选择“FAT32”,单击“OK”按钮并退出PartitionMagic窗口。这时会弹出一个提示窗口,单击“Yes”按钮,之后就可以进行文件系统的转换,并会显示转换进度窗口。在成功转换后,会弹出窗口提示“Disks were updated successfully......”,单击“确定”按钮后重启系统。
注意:由于FAT32文件系统和NTFS文件系统采用的文件命名方式有所不同,默认情况下NTFS文件系统支持长文件名,而FAT32文件系统支持8.3格式的短文件名。所以从NTFS转换为FAT32文件系统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文件名称变化的情况,比如在文件名中添加“~”标记。
2.不保留数据
彻底推翻后重建是一种不考虑兼容性的方式,也是比升级更容易的方式,因此format命令几乎可以把分区变成各种文件系统格式。
在WinXP的命令行或故障恢复控制台中,键入“format D:/FS:FAT32”后回车,就可以将指定的驱动器(这里是D盘)格式化为FAT32文件系统。Win98中这条命令无效,因为Win98不支持NTFS文件系统,看都看不到,更别说转换了。这条命令也不适用于对系统分区进行操作。如果要把所有的分区都格式化为FAT32文件系统,可以使用WinXP的安装光盘来启动计算机,进入安装程序,在选择安装分区时,选中要格式化的磁盘分区(比如D:盘)并回车,在出现选择文件系统界面时,选择“用FAT文件系统格式化磁盘分区(快)”或“用FAT文件系统格式化磁盘分区”可。如果不想继续安装,转换完毕后立刻重新启动。此法也可用于全面格式化分区为NTFS。
六安论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登录
|
注册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