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1074
  • 回复4

[车友杂谈] 擒龙容易养龙难 韩国双龙成中国上海汽车的烫手山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26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前,韩国双龙汽车的资金已经到了枯竭的边缘,并已经宣布停止支付员工12月份工资,为了缓解这一局面,双龙汽车曾向中国上海汽车公司要求紧急资金支援,但被拒绝。而且双龙汽车总裁Choi Hyung-tak表示,如果双龙工会抵制母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重组计划,上海汽车公司可能撤出对韩国双龙的投资。那么这对曾经被某些人认为是中国车企成功国际化运作的标志之一的“上汽双龙配”会走向何处?是携手度过难关,还是脱离彼此关系?

[ 本帖最后由 天涯明月 于 2008-12-26 15:07 编辑 ]
1.jpg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6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双龙称工会拒绝重组 上汽或将撤资

12月24日,据外电报道,双龙汽车总裁Choi Hyung-tak表示,如果双龙工会抵制母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重组计划,上海汽车公司可能撤出对韩国双龙的投资。

据悉,目前双龙汽车的资金已经到了枯竭的边缘,并已经宣布停止支付员工12月份工资,为了缓解这一局面,双龙汽车曾像上海汽车公司要求紧急资金支援,但被拒绝。

外电称,上汽拒绝的理由是,本月16日,双龙汽车工会在中国大使馆前举行示威,要求中方经营班子退出,并于17日在平泽工厂,以外泄核心技术为由扣留中方管理人员。

但对于撤资一事,有媒体称,上海汽车公司还未做出任何撤资的举措。

双汽工会:新车面世化为乌有

上汽和双龙汽车公司之所以走到今天,原因是多方面的。新车的开发计划无限拖延是重要的原因之一。目前,双龙汽车已经决定取消在韩国市场推出中型轿车(U100)、明年9月份推出的准中型SUV(C200)的计划。不仅如此,雷斯特的后续车型(Y300)的问世也被推迟到2010年,其他新车推出计划都被暂停。

作为一个企业来说,如果没有新车的支持是很难走下去的。

上汽:我们也是受害者


回顾上汽收购双龙汽车的历史,有资料显示,2005年1月上汽收购双龙汽车48.9%的股份(目前达到51.3%)。而当时收购的股价为每股1万韩元,总价值为5900亿韩元。而现在的股价仅为1000多韩元,仅股价下跌一项,就使上汽蒙受5000亿韩元的损失。

同时,还有消息称,近日,在中国大使馆前发生的双龙工会示威游行,以及扣留中国管理人员的事情已经成为中韩双方的焦点,因此中国ZF对支援双龙汽车一事持否定立场。

应通过劳资合作引导两国ZF支援

据外电称:“要想维持目前的组织,包括内销和出口在内,每月至少要售出1.1万辆汽车。但是,上月的销量仅为3800辆。时间过得越久,亏损就会越严重。经营人员主张说,双龙汽车生产每辆汽车的人工费达600万韩元,高达汽车价格的20%以上,很难承担。汽车公司的人工费通常是汽车价格的10%左右。韩华证券分析师龙大仁表示:“双龙汽车应该通过劳资合作以及同上汽合作寻求生存途径,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 本帖最后由 天涯明月 于 2008-12-26 15:03 编辑 ]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6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双龙困境是对“海外抄底”论的讽刺

双龙汽车公司日前表示,它已要求中国的母公司上汽集团紧急注入资金。

双龙汽车一位发言人表示,该紧急资金将用于开发新汽车,不是运营资本。这位发言人表示,不知新资金何时注入,金额是多少,但不会等太久。

双龙汽车计划从09年开始推出一种新的小型运动型车,项目名称为C200,以及其他新款车,因为更多的消费者转向省油型的汽车。

双龙汽车因需求疲软正考虑在12月临时关闭两家韩国工厂,它1日表示将停止招聘,并暂停一些员工福利,以渡过当前的经济危机。11月,这家汽车厂商的国内销售年比下降59%至1,632辆,出口下降65%至2,203辆。

【分析点评】

曾几何时,上汽并购韩国双龙成为某些人形容为中国车企成功国际化运作的标志之一,然而,我们过早地对“上汽双龙配”下了乐观的必定成功的结论,摆在我们面前看似祝贺成功的玫瑰与红葡萄酒并不是那么美好——玫瑰上的长刺尤在,红葡萄中混有苦涩的威士忌。

1、收购双龙让上汽获得了什么?打开韩国双龙汽车公司的英文网站,浏览公司简介,根本无法看到任何关于上汽的标识及文字描述,仿佛上汽这位控股其51.3%的公司与双龙根本没有任何关系。韩国人的高傲在现实中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上汽为了安抚勤于罢工的韩国工会,并显示中方的合作诚意曾邀请工会代表批量到中国访问,上汽董事长亲自接见,好酒好菜尽上;产品线单一的双龙一直面临资金缺乏困境,上汽多次雪中送炭。但是当传出上汽有意和双龙合作开发SUV车型时,双龙工会立即向韩国司法当局举报中国人欲“偷”本国技术……在上汽与双龙的合作中我们只能看到的是上汽无数次真心付出却没有回报。

2.戴姆勒总裁蔡澈在回顾和克莱斯勒10年合作经验时曾说,车型和技术上的融合其实非常容易,但文化上的巨大隔阂是阻止双方走得更近的关键。福特在黄金十年收购的马自达、VOLVO、捷豹、路虎和阿斯顿·马丁,至今仍未能消化最后只能甩手转卖给他人。印度塔塔汽车则采取非常措施吸引印度公众的现金,以为其今年初收购的捷豹和路虎的交易进行再融资:向参加该集团定期存款计划的公众提供高达11%的年息。在汽车品牌收购运作史上,鲜有成功者。

3、在流动性繁荣期间,国内企业大手笔投入发展自主品牌,海外收购品牌资产、技术平台与核心零部件打包购买等等,然而实际得到的是什么?一两款过时的产品与几张技术图纸,后续的产品仍然没有着落。我们的企业在发展自主品牌的时候,仍然是走“短平快”捷径的思路,这很可怕。就在双龙向上汽求援的同时,传出东风汽车正欲收购通用汽车部分股权或资产的消息;另外,底特律三大陷入困境后,国内的“海外抄底论”也是甚嚣尘上,双龙要求上汽增资的消息算是对这一言论不大不小的讽刺:钱并不是万能的,买得起,但是你能管得好么?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6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双龙成鸡肋——上汽当务之急是止损撤资

近期韩国双龙汽车现金匮乏,无力维持运营,已经宣布停止支付员工12月份工资。为了缓解这一局面,双龙汽车曾向持有双龙51.3%的股份的母公司上海汽车公司要求紧急资金支援,而上汽方面对于为双龙提供紧急运营资金一事颇为谨慎,表示不会向双龙汽车直接注资。很显然上汽希望借此机会与双龙汽车达成技术合作意向。

12月24日,据外电报道,双龙汽车总裁Choi Hyung-tak表示,如果双龙工会抵制母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重组计划,上海汽车公司可能撤出对韩国双龙的投资。一时间之间关于上汽撤还是不撤引发各方评论。笔者认为双龙已成鸡肋,无论重组与否上汽当务之急是止损撤资。原因如下:
跨国文化难兼容,技术合作终难实现。

2005年1月上汽收购双龙汽车48.9%的股份(目前达到51.3%),本意是想与双龙达成技术合作意向,但无奈跨国文化难兼容,技术合作终难实现。几年时间韩国双龙工会屡次抵制中方与双龙达成技术合作,多次罢工示威阻止双龙在中国生产,并要求上汽提高工资及福利。本月16日,双龙汽车工会更是在中国大使馆前举行示威,要求中方经营班子退出,并于17日在平泽工厂,以外泄核心技术为由扣留中方管理人员。
分析点评:上汽和双龙的跨国文化兼容难问题并非个案,而是跨国汽车企业合并面临的共同难题。早在1994年到2000年期间,宝马收购罗孚就因德英两国的企业文化体制难以兼容,宝马作为技术输出方,不但没有救活罗孚,反而把宝马托下了水,成为宝马经营史上较为灰暗的一页。 而1998~2008年期间戴姆勒并购克莱斯勒的10年期间,戴姆勒公司同样是技术输出方,但德美双方由于巨大的文化差异,两家公司也同样没有开创共赢得局面,反而拖累戴姆勒集团的盈利。而今,上汽对双龙的并购,不但成不了技术方,还欲吸收双龙的技术,在巨大跨国文化差异和韩国双龙工会的影响下,其技术合作达到共赢得难度显然超出了宝马与罗孚,戴姆勒与克莱斯勒共赢得难度,何况前两者的结局都是不欢而散。
双龙销量锐减亏损严重,后续竞争力不足 救助恐拖上汽下水。

双龙汽车公司11月份的国内销量较上年同期下降59%,至1632辆,出口量下降65%,至2203辆;1至11月销量较上年同期下降27%,至87125辆。韩国双龙公司对外宣布,2008年第三季度公司净利润亏损282亿韩元。而目前双龙现金告罄。

另外由于经营不善,双龙的新车的开发计划无限拖延,目前,双龙汽车已经决定取消在韩国市场推出中型轿车(U100)、明年9月份推出的准中型SUV(C200)的计划。不仅如此,雷斯特的后续车型(Y300)的问世也被推迟到2010年,其他新车推出计划都被暂停。没有新车刺激市场销售的双龙在后续的几年时间里也恐难有作为,其后续竞争力显然不足。

分析点评:
双龙这家企业目前的主导产品以高油耗的SUV车型为主,在汽车节能新技术方面实力也很一般。虽然其柴油发动机技术不错,但在国内显然难有作为。美国三大企业由于在本土过于依赖SUV等高耗油车型而使自己陷入危机。双龙在未来几年没有新技术也没有新产品其拿什么来拯救自己呢?罗孚曾因后续产品开发不利而最终破产的经验表明双龙未来几年恐难盈利。按照上汽双龙2006年初公布的战略规划,到2010年累计投资约25亿美元用于新车及新技术研发、增设工厂、扩充营销网络等在全球金融海啸下,明年中国汽车形势也不容乐观。一旦上汽把过多资金用于救助双龙就将陷入恶性循环,数额将颇为巨大,难免不影响集团整体盈利,拖累国内业务。
双龙股价下跌,上汽损失5000亿韩元,适可而止。有资料显示,2005年1月上汽收购双龙汽车48.9%的股份(目前达到51.3%)。当时收购的股价为每股1万韩元,总价值为5900亿韩元。而现在的股价仅为1000多韩元,仅股价下跌一项,就使上汽蒙受5000亿韩元的损失(目前市值约26亿元人民币)。

分析点评:参照戴姆勒1998年以350亿美元的总价值并购克莱斯勒,到2008年89亿美元卖出,其亏损巨大,而且经营的十年间,戴姆勒为克莱斯勒砸进了数亿元也没有回报。同样宝马收购罗孚;福特收购捷豹、阿斯顿-马丁、路虎。两家企业不但都没有挣到钱,而且在收购的时间内,母公司砸进去的数亿元资金由于没有盈利也落了水漂。虽然收购双龙,由于股价波动目前上汽损失了26亿元人民币,但目前撤资尚不算晚,如果与双龙继续合作,资金投入将更大,一旦没有盈利其投入的资金也将白白损失。对上汽来说,当务之急,是止损撤资,以免增加损失 。

上汽自身包袱重重,应以国内为重


虽说目前上汽经营还算不错,但旗下上海汽车的荣威品牌以及收购的南汽名爵目前市场推广,店面建设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以改善目前惨淡的销售状况。而且荣威和名爵两个品牌的运作也成了上汽的一个难题。在旗下企业主推的自主品牌目前并不盈利的情况下,又去揽汤手的山芋,恐加深企业的经营难度。大宇由于过度扩张的原因而在1999年的最终倒塌值得上汽深思!通用和福特近年来的经营困境旗下不良资产较多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历史的经验表明跨国汽车并购鲜有成功者,而拖累母公司发展的案例比比皆是。笔者认为上汽当务之急是发展自身,不应盲目扩张,引入不良资产,双龙目前已成上汽鸡肋,继续投入恐重蹈宝马、奔驰覆辙。当福特、通用等主打多品牌战略的厂商遭遇全球汽车界最严重的亏损时,而本田、PSA标致-雪铁龙等品牌相对较小的企业却是最为平稳的企业。当所有汽车企业都在抛售非核心品牌并反省并购意义的时候。上汽更应该思考多品牌到底能给上汽带来机遇还是危机!

[ 本帖最后由 天涯明月 于 2008-12-26 22:01 编辑 ]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7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为什么老是“缴纳巨额的学费”!???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

但中国的一些国企,总是“一错再错”!!!令人失望至极!
六安论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