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713
  • 回复0

[车友杂谈] 江淮奇瑞整合悬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25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历史中的整合案例来看,整合中的一方濒临倒闭、“强弱联合”才是整合成功的关键要素。显然,这并不是奇瑞汽车和江淮汽车当前的现状。

2008年,在商用车市场下滑和轿车海外业绩受挫的冲击下,奇瑞汽车和江淮汽车分别遭遇了一些挫折。江淮汽车2008年净利润下滑82.63%,至5.7亿元;利润总额同比下降94.58%,为成立以来最艰难的一个年份。

但考虑到江淮汽车扎实的根基,2008年的挫折尚不足以将其置于万劫不复之地。江淮汽车以瑞风商务车、轻卡和客车底盘为主力产品,虽然上述主力产品2008年销量出现下滑,但在各自细分市场仍保持着领先者地位。江淮乘用车板块在2009年逐渐走出低迷,月销量提高到1.1万辆,更是大大鼓舞了江淮汽车上下的信心。“两个处于上升期的公司不可能合并。”江淮汽车高层不止一次地对CBN记者这样说。

相比之下,奇瑞汽车看起来更像是“奇江合并”的倡导者。奇瑞汽车创始人、原芜湖市市委书记詹夏来在2008年升任安徽省省委秘书长,兼任安徽省汽车工业领导小组组长。他被认为是奇瑞江淮整合的最大推动者。据称,早在1999年、2003年和2006年,安徽省分别有过奇瑞江淮整合的打算和契机。

站在安徽省汽车工业高度上,詹夏来或许有了更长远的看法。“形成一个产能百万辆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进入国家重点支持序列……尤其是整车产能若不迅速扩大到国家重点支持的100万辆能力,将有被淘汰或兼并的可能。”安徽省汽车工业振兴规划中这样写道。

关于江淮与奇瑞汽车的整合,已经有多位分析师指出,两者合并可以带来协同效应。奇瑞以轿车业务见长,微车刚刚起步,商用车公司近乎于空壳。江淮汽车则有着完善的商用车根基,涵盖轻卡、重卡、客车和底盘。两者的互补性近乎完美,其合并所能达到的协同效应、对彼此业务的快速提升和产出均有着极大的辅助作用。

不过江淮与汽车整合仍有巨大的障碍:组织架构问题。即江淮与奇瑞等公司合并后,是由江淮汽车董事长左延安来指挥奇瑞汽车,还是尹同跃来指挥江淮?新的组织结构该如何搭建?

由于出身背景以及多年来发展模式的不同,江淮与奇瑞形成了不同的公司文化,两种文化之间本有冲突。在此情况下,如组织构架上令其中一方不满,新成立的集团则永无安宁之日。长安整合江铃已经是很好的前车之鉴。

不过并非没有解决办法。安徽省一位官员表示,“空降兵”是正在考虑的一种办法。先将几大公司“捏合”成一个大集团,再空降一名董事长,以松散联盟的形式进行合作。“有点像雷诺和日产的关系。首先要打破壁垒,把它们捆绑在一起。再让它们逐渐有一些合作的机会,慢慢实现融合。”

在安徽省ZF的行政干预下,奇瑞江淮整合已是大势所趋,不得不为。无论尹同跃或者左延安都必须认识到,现在的出路是尽快想出合理的整合办法,而非继续单飞。
六安论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