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4228
  • 回复31

[分享][建议][注意][推荐][转帖]最后更新!双核处理器压力测试:AMD大战Intel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14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压力测试:Athlon 64 X2 4800+与Pentium 840 EE评比

压力测试在前几天才刚落幕。这是我们实验室有史以来耗时最久的测试。过去的18天,这两套系统都在全负载量下作业,而且我们一直更改对系统的要求。超微和英特尔这两款速度最快的桌上型计算机系统配备了尖端组件。现在测试告一段落,我们整理出这次测试的重点,并针对整体效能、稳定性、耗[wiki]电[/wiki]量和成本等问题提出说明。

整体效能

在总结这两套系统的整体效能前,我们再回顾一下过去18天的压力测试。

首先,我们选择了一个超微平台和一个英特尔平台进行测试。这两个平台都配备了使用NVIDIA nForce4 SLI芯片组的SLI组态。之后,我们将英特尔平台的主机板换成使用Intel 955X芯片组的主机板,这表示该平台将丧失SLI功能。为了维持测试的公平性,我们移除了超微平台的SLI组态。接下来的14天,我们在系统上同时执行四个应用程序,并得到现在这些结果。

执行多个程序时,Intel Pentium 840极限版显然优于AMD Athlon 64 X2 4800+。这主要归功于超执行绪技术(HT)-将双核心划分为四个虚拟的CPU单位。当HT功能关闭时,情况瞬间逆转,AMD Athlon 64 X2 4800+反败为胜,由此可见HT技术占有举足轻重之地位。由于负载量的分配差异,故我们无法提供其比例。

不过,当系统只执行单一程序时,结果就不一样了。超微平台明显胜过(平均约30%)英特尔平台。

因此,当你要购买这两套系统时,问问自己是否需要同时执行多个程序。如果是,那么Intel Pentium 840 EE是你的优先选择。如果你一次只执行一项程序,AMD Athlon 64 X2 4800+能提供较高的效能。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5-8-14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稳定性:英特尔配英特尔芯片,超微配NVIDIA芯片

在专业场合中,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在这方面,测试结果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在英特尔平台上先后使用了三块以nForce SLI芯片组为主的主机板,结果问题连连,不仅屡次当机,甚至连稳压器都烧掉了。

唯一能让系统稳定作业的方法就是让英特尔的CPU搭配使用英特尔芯片组的主机板。虽然这样做就无法使用SLI图形功能,但是使用者却能得到稳定性的优势,我们的英特尔平台连续运作了14天都没问题。超微平台则是从头到尾都一切顺利,可见超微平台与nForce SLI芯片兼容。唯一的缺点就是经过长时间的作业,我们竟然无法使用软件关闭超微的机器。

总而言之,我们的结论是Intel Pentium 840EE必须搭配使用Intel 955X芯片组的主机板。我们不建议在该系统上使用以NVIDIA nFOrce4 SLI芯片组为主的主机板。

在超微平台上,你只有一种选择:使用NVIDIA nForce 4 SLI芯片组的主机板,幸好这个选择不会影响其稳定性。

耗电量与成本

英特尔 超微
待机状态
耗电量 182 W 161 W
一年的耗电量 1594 kWh 1410 kWh
一年的成本(每kWh 8.5美分) 135.49[wiki]美元[/wiki] 119.85美元
全负载(包括图形功能)
耗电量 342 W 269 W
一年的耗电量 2995 kWh 2356 kWh
一年的成本(每kWh 8.5美分) 254.58美元 200.26美元
全负载(不包括图形功能)
耗电量 295 W 228 W
一年的耗电量 2584 kWh 1997 kWh
一年的成本(每kWh 8.5美分) 219.64美元 169.75美元

上表是这两套系统的耗电量。此资料对于需要使用数台计算机的企业机关特别有用,因为这意味着成本会随着计算机数量而等比例增加。

在待机状态下,你可以发现英特尔与超微平台间的差异-英特尔平台的耗电量比超微高出13%。在全负载情况下,这两套系统的耗电量差距拉到30%。上表也显示各系统一年所消耗的成本。在全负载情况下,当这两套系统日以继夜地作业时,彼此的成本相差了54美元。即使是小型的公司也很容易用到100套系统,如此一来就差了5400美元了!注意,这里谈的只是电费。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5-8-14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过我们提供的最新影片,你可以看到这场耗时18天的压力测试[wiki]马[/wiki]拉松。

影片使用WMV9格式

结论:超微在每瓦效能方面胜出

一项长达18天的压力测试其准确度绝对不容质疑。至少,你能够清楚地了解稳定性、效能、系统的实际作业状态与耗电量。由于我们随时观察耗电量,因此我们也首度评估每瓦效能(或是效率)。在这方面,比起高耗电量的英特尔平台,配备Athlon 64 X2 4800+(双核)的超微平台是较合适的选择。超微的耗电量比英特尔的低了30%,和我们进行的大规模研究不谋而合。

在绝对计算功率(或效能)方面,我们有不同的见解。当系统同时执行数个应用程序时,配备Pentium 840 EE的英特尔平台胜过超微平台这个结果可以归功于超执行绪技术。为了证明我们的论点,我们停用了HT功能,于是Pentium 840EE就成了Pentium D 840,结果显示Athlon 64 X2 4800+的速度较快。在Windows XP上执行单一程序时,Pentium 840EE毫无胜利的机会-Athlon 64 X2 4800+的效能比英特尔的高出30%就连超执行绪功能也帮不上忙。

那么,究竟要选择哪一款才[wiki]经济[/wiki]实惠呢?若是[wiki]商业[/wiki]用途,英特尔平台是比较好的选择,尤其是它的普遍性及英特尔合作伙伴与系统厂商目前所提供的服务更是一大考量。不过,如上表所示,英特尔平台相当耗电,其耗电量比超微平台高出30%。

对于计算机玩家,选择就简单多了。若是执行有高效能需求的单一程序,Athlon 64 X2系统的效能和稳定性较高。英特尔平台的稳定性就有待加强了。除非是使用英特尔芯片组的主机板,否则在作业时会有问题,尤其在使用nForce 4 SLI芯片组主机板时特别麻烦。

相关测试报告:英特尔双核心处理器Pentium D先睹为快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5-8-14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测试日志:18天后,压力测试宣告结束

6月21日星期二:THG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耗时最久的测试终于在今天正式告一段落。这是一项全面性的压力测试-不只是对硬件,也是对THG小组的考验。每一个[wiki]工程师[/wiki]都全心投入测试,即使是周末假日也在场监控测试过程。

我们将针对这18天的压力测试发表一份扼要的报告,包括整体效能、稳定性、耗电量、成本和用途的最后结论。这份摘要能够帮助企业级使用者与个别[wiki]消费[/wiki]者做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

以下是针对今天的作业所做的简要报告:我们关闭了这两套系统,宣告压力测试结束。我们关闭了英特尔平台,可是却关不掉超微平台,所以我们只好关掉电源供应器上的主要开关。在此要说明一点,当我们执行超微平台一小段时间(大约一小时)后,「使用软件关闭电源」功能还能够正常运作。超微平台只有在长时间作业后,这个功能才出问题。

既然我们过去几天的测试已有了结果,那么这些系统的效能表现如何呢?超微在执行这四项应用程序时的效能都保持领先。

• 使用WinRAR进行数据压缩:超微平台的效能比英特尔高出29.5%;

• 对CD进行MP3编码:超微平台的效能比英特尔高出4.7%;

• 对DVD进行DivX编码:超微平台的效能比英特尔高出28.2%;

• 执行3D游戏「极地战嚎」(Farcry):超微平台的效能比英特尔高出21.4%。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5-8-14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测试日志:独立执行应用程序,超微表现名列前[wiki]矛[/wiki]

6月20日星期一:从星期五开始,这两套系统一次都只执行一项程序。我们不再同时执行多项程序。正如先前的日志所述,6月18日星期六我们测试数据压缩(WinRAR),星期天测试CD的MP3编码,星期一测试DVD的DivX编码。现在我们正在执行3D游戏极地战嚎。这些实时更新的表格清楚地显示了这两个处理器的效能差异。

要提到的是英特尔平台使用了虚拟处理功能(HT技术),相当于四个CPU一起运作。超微平台并没有这项功能,因此,它主要是靠两个实体装置作业。尽管Athlon 2.4GHz 64 X2 4800+的时脉比Intel 3.2GHz Pentium 840 EE低,但是超微平台的表现仍不逊色。

目前前三项独立执行的应用程序效能如下:

• 使用WinRAR进行数据压缩:超微平台的效能比英特尔高出29.5%;

• 对CD进行MP3编码:超微平台的效能比英特尔高出4.7%;

• 对DVD进行DivX编码:超微平台的效能比英特尔高出28.2%。

3D游戏「极地战嚎」是第四个独立执行的应用程序,其作业将持续到[wiki]太平洋[/wiki]标准时间星期二早上九点整。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5-8-14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测试日志:没有HT,英特尔成手下败将

6月17日星期五:THG从来没有进行过这么持久的测试。你可以现场的网络摄影机,亲身体验超微与英特尔在这14天当中的拉锯战。

首先,英特尔平台的硬件有一些问题,尤其是使用NVIDIA nForce4 SLI芯片组的主机板时。在第三天晚上,英特尔平台的表现大致上比超微平台更优异。令我们震惊的是超微平台的负载量分配不均,因此,拉低了系统效能。如果你注意到DivX的压缩几乎没分配到任何处理器资源,就可以发现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在读者讨论区中吵得沸沸汤汤。发现这个问题后,我们将英特尔平台内的虚拟多任务处理技术(HT)关闭三天,停用了四个虚拟英特尔CPU装置的其中两个,只剩下两个实体处理器可用-和超微平台一样。三年前我们发布过这方面文章和相关影片(一"芯"二用: 具备超线程技术的P4 3.06 GHz )。除非以最佳状态执行OpenGL绘图程序,否则使用者很难遇到这个状况。

这是Pentium 840 EE(激活HT)与Athlon 64 X2 4800+这场生死战目前遇到的障碍,因此又得重新评估。在这四个应用程序中,超微的效能都胜过英特尔。在这次测试中,虚拟多处理技术对英特尔平台的功效显而易见,在同样条件下激活HT时,超微根本不是英特尔的对手。换言之,Pentium D840和Pentium 840 EE的差异只在于HT功能。由下列效能结果便可一目了然。

接下来几天的计[wiki]画[/wiki]是什么?这些系统将独立执行各个程序,然后一较高下。每一个程序每一回合的作业时间为24小时。程序和以往一样,不过,我们激活了英特尔平台的HT功能,毕竟这是英特尔平台所提供的功能。以下是应用程序的排程表:

星期五至星期六:使用WinRAR的数据压缩

星期六至星期日:麦克杰克森音乐[wiki]光[/wiki]盘的MP3编码

星期日至星期一:用007的DVD进行Divx编码

星期一至星期二:3D游戏极地战嚎

另外,这两套系统都在稳定的状态下作业。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5-8-14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测试日志:停用HT功能的英特尔平台-DivX的新成绩

6月15日星期三:经过将近一星期的压力测试,我们昨天决定重头开始效能测试。我们将所有数值归零,并停用了英特尔平台的HT功能。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和读者都很好奇想知道DivX视讯编码为什么要[wiki]花[/wiki]这么多时间。虽然操作系统的优先处理顺序也有关系,不过,我们忍不住要怀疑处理器架构也推卸不了责任,或是HT功能搞得鬼。

由于我们无法在停用HT的情况下激活ASUS P5WD2主机板,因此必须换成英特尔桌上型主机板D955XBK。

由于双核CPU无法使用8pin EPS接头,因此,改成使用TurboCool 850 SSI电源供应器。

在此同时,我们也厘清了另一个问题:究竟是Pentium 840 EE还是它的兄弟Pentium D 840比较适合接受测试呢?在众多的双核CPU中,虽然Pentium CPU具备了双核心,但是只有Extreme Edition具有HT技术,

效能测试结果让我们惊喜连连:英特尔在处理DivX转换时的高效能表现确实要归功于HT技术。虽然最初的结果显示英特尔的HT系统让系统速度轻轻松松地胜过超微13次,但是当英特尔处理器的HT功能停用时,超微的速度比英特尔快了将近三次。即使是执行Lame编码器(激活HT功能时,英特尔仍占优势),超微平台仍旧保持领先。

这也证实了在需要同时执行数个耗CPU资源的应用程序时,英特尔的HT技术能够大幅提升效能,正如我们在2002年发表的拥有相同结果的报导所述。在该篇文章中,我们执行同一组程序来比较3.06GHz的Pentium 4 HT处理器与3.2GHz的vanilla Pentium 4处理器,结果发现他们最大差别在于其同时执行多执行绪的能力。

在系统稳定性方面的表现都不错。从压力测试开始到现在,作业都很顺利,让我们能够有效地比较系统的效能。

未来几天,我们将会转移焦点。我们将执行单一的应用程序,以深入了解CPU的运算功能,而不再着重其同时执行多重应用程序的表现。记住我们的主要目标是为各种使用者决定出一款最适合的平台。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5-8-14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6月14日星期二更新

2005年6月14日星期二:多事的一天。英特尔检验了我们测试用的主机板(D955XBK)后,在今天早上打电话给我们,并表示他们并未在该款主机板上发现任何问题。英特尔下午派了一名技术人员到THG,针对我们一周前遇到的主机板问题进行了解。经过一些测试后,终于发现出错的原因:并不是每一条DDR2[wiki]内存[/wiki]都适用于该主机板。至少英特尔知道朝哪个方向改善了,例如我们的DDR2模块(有些是工程样本)无法用于英特尔的D955X主机板。

为了后续的测试,我们将计数器重新归零,以从事更进一步的检验。我们先看一下前几天的效能测试结果。在档案压缩测试方面,超微平台建立了6435个压缩档,高于英特尔平台的4906个压缩档。超微在「极地战嚎」测试中也居于领先。不过,英特尔在MP3编码方面胜出:它完成了894片麦克杰克森的CD,而超微只完成837片CD。在007影片的DivX编码方面,英特尔平台也遥遥领先。英特尔的成绩是3950分[wiki]钟[/wiki],超微只完成了300分钟。

下表是系统测试结果的摘要。

如稍早所述,我们将检验超微平台在DivX编码期间的负载量分配异常问题。我们重新激活了这两套系统,并关闭了英特尔平台中的HT功能,因此英特尔平台只剩下两个实体的CPU装置,和超微平台一样。或许我们可以知道为什么超微平台排给DivX编码较低的处理顺序。或许原因出自于操作系统而不同的核心和应用程序数量导致系统重新安排事件的处理顺序。

我们也更改了一些英特尔系统组态。因为华硕(Asus)主机板无法停用HT功能,因此我们改用另一个英特尔主机板(D955BK)。不幸的是,这款主机板禁止我们存取风扇速度和供给电压的资料。因此表[wiki]中将[/wiki]不会列出这些资料。

经过这些测试,我们的双核系统经验更加丰富。以下是我们未来几天要做的工作。首先,我们要连续数小时执行单一程序,让这两套系统都达到完全负载,藉此了解各个平台在独立执行特定应用程序方面的表现,例如游戏、音效、视讯编码和档案压缩。在同时执行四个应用程序的一系列测试中,我们也会执行这些程序。这次DivX会获得较高的处理顺序。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5-8-14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双核压力测试的经验-David Strom

我们花了数个星期测试这两款配备相同的超微和英特尔双核系统,耗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经过多次变更组件和起步时的失误,我们获得许多宝贵经验。虽然这次比较不能说完全公正,毕竟AMD主机板是正式发行的产品,而英特尔平台是初期的样板,但是我们仍旧获得许多实务经验。如果你想了解我们的记录,继续看下去。你可以从此处获得最终结果。

很感谢各方厂商的合作与技术支持,以及读者们的来信和意见。以下将与大家分享我们获得的经验。

1. 确定风扇能够确实降低CPU温度。听起来很简单,可是不一样的风扇(尤其是支持各款英特尔极限版CPU的风扇)可能造成细微但重要的影响。我们在Pentium 840 EE上使用小号的风扇,所以请用最大号的风扇。针对840 EE设计的风扇高达3500转,而且其散热片的[wiki]铜[/wiki]核比低阶的EE版CPU所用的更大。

2. 并非所有DDR2-667 CL5.0 RAM芯片都适用于早期发行前的测试平台。由于英特尔的nForce 4芯片组的内存时间间距对我们测试用的主机板而言太快了,因此,我们必须把OCZ模块换成Crucial模块。

3. 就目前的测试结果看来,HT技术似乎比单独使用两颗CPU更能够分配与平衡整个处理器上的负载量。我们不确定这是不是因为我们使用的内存设计、个别的CPU控制器、总线架或是我们还未测试到的项目所致。我们还在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

4. 在「极地战嚎」测试中,使用一张NVIDI显示卡的超微平台其画格速率仍击败使用双SLI卡的英特尔平台。这些测试是在同时执行多个应用程序下进行,游戏程序为前景作业,所以你的里程数和画格速率可能和我们的不同。

5. 目前为止,超微的双核心系统比较稳定,至少在这次测试中是如此。英特尔的组态问题比超微多。我们无法确定是不是因为我们使用的产品特性或我们的组态有问题,或在组装超微的支持组件时较能容忍其错误,还是因为我们比较习惯使用超微平台。不过,当你在组装自己的双核心系统时,必须记住这点。

6. 使用英特尔双核心SLI系统时,在稳定性方面你可能要做好心理准备。虽然我们使用的英特尔主机板是发行前的版本,但是在BIOS更新和其它方面仍出现许多问题,因此降低了整体系统的稳定性。这是英特尔主机板发行后务必注意的问题。

7. 不过,超微也不是十全十美:我们的测试发现超微的DivX压缩远远落后英特尔平台。我们还无法找出这个问题的确切原因。但如果你有制作大量影片的需求,现阶段先选择英特尔平台吧。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5-8-14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测试日志:超微的问题在哪里?

2005年6月13日星期一:令THG实验室出乎意料的发现。

过去一星期,我们仔细观察了这两套双核心系统的负载量分配状况。我们非常好奇超微平台在DivX编码作业时的速度远远落后英特尔平台,这表示我们需要更详细地分析这些结果。

于是我们决定为读者提供另一项服务。我们的工程师开发出一套新软件,用以实时显示每个CPU的负载量及所有核心的负载量分配。记住:这两套系统都同时执行这四个应用程序。我们观察到超微平台在同时执行四个应用程序时无法适当地分配CPU运算资源,但英特尔平台可以。问题来了:为什么呢?

为什么即使某个核心的负载量达到上限时,超微双核心CPU就无法在两个核心上适度地分配这四个应用程序的工作量呢?难道问题出在CPU上的内存控制器及它的内存配置/控制器逻辑?或因为X2的整合内存控制器会造成较多负担,导致效能降低?

或许当我们停用英特尔平台的HT功能并深入分析测试结果后,能够在24小时内得到这个答案。

好消息是,自从上次维修作业完成后,英特尔平台到目前为止都保持稳定的状态,而且作业速度相当快。

现场效能测试的排名也出现变化。在MP3编码测试中,英特尔平台目前击败其竞争对手,不过,超微平台却是资料/档案压缩测试(WinRAR)的赢家。DivX编码的名次没变,英特尔仍优于超微。

六安论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