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1月25日,六安市一个做代购的网民王小姐(化名)发帖(做微商代购的朋友谨记了!!!骗子出来了!!)称,自己被“上家”骗了,损失了1350元,因为“上家”要求必须先打款后发货,王小姐将货款打过去之后,“上家”以各种理由推脱拒不发货,最后彻底将王小姐拉黑,王小姐既要承担被骗的损失又要赔偿买家朋友的损失。王小姐报案后,因案件的特殊性,给立案侦查也带来困难。记者随后在网上搜索,发现像这样“坑熟”的情况多如牛毛,买家和代理商均有被骗的经历,造成的金额损失从几百到几万不等,被骗后大多数投诉无门。
近几年,伴随着微信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朋友圈”中来,而在这个火热的交际圈子中却慢慢滋生出一个叫做“代购族”的群体。点开微信,打开朋友圈,扑面而来的是满屏的让人厌烦的代购化妆品或其他商品的信息。网友赵女士也有过微购的经历,记者采访时称,“因为都是熟人,她老发这些信息,不买不好意思。”,据悉,抱着这样心态的“微友”不在少数。记者了解到,微信的购物链分为三方——供货方、代理商和买家,代理商从供货方处拿来商品信息在微信的朋友圈扩散,一旦有好友买家看中后便与代理商联系购买,买家把钱汇给代理商,代理商将成本价汇给供货方,并提供客人的名字、电话、详细地址给供货方,供货方随后将按照买家的信息发货,这一系列交易就算完成。但是,记者通过调查得知,微信交易目前尚未无让人放心的安全保障,甚至“代购族”所销售的商品是真是假也得不到保证。微信上的交易大部分是通过支付宝或者银行直接转账完成的,唯一的安全保障只有来自于朋友之间的信任。因为没有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作保障,若消费者买到假货或者被骗,可能会遭遇投诉无门的情况。这是一张隐蔽的、暂时无法监管的“网”。
工商部门提醒,消费者在微信朋友圈的交易是不受新消法保护的,消费时请一定要应谨慎。(陈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