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记者从市财政局获悉,2015年六安市实施省定33项民生工程,预计投入资金132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资金83亿元,通过其他渠道筹集49亿。在财政投入资金中,中央和省级资金补助安排70亿元,市级配套资金3亿元,县区配套资金10亿元。
究竟是哪33项民生工程呢?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 城乡医疗救助 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提升工程 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补助 贫困残疾人救助与康复 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 农村危房改造 山区库区农村住房保险试点 政策性农业保险 美好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奖补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加固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公共文化场馆开放 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 就业技能培训 就业扶持工程 公共租赁住房保障 棚户区改造 孤儿基本生活保障 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高校、中职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农村五保供养及敬老院建设 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其实六安民生工程总共有37项。今年,结合六安市实际,市政府决定在省确定的33项民生工程基础上,继续保留实施4项市级民生工程,合并实施37项民生工程。其中,在提标的9个项目中,农村五保供养的补助标准和提标幅度远高于省制订的标准。
六安市今年将继续保留实施农副产品平价商店建设、城市“一卡通”、城区报警与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项目、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整治工程等4项市级民生工程。
调整完善就业促进工程、保障性安居工程、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3项拓展为就业技能培训、就业扶持工程、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棚户区改造、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等6个项目。
农村清洁工程、乡镇公办幼儿园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建设3项退出民生工程。
今年省级提标9项民生工程,其中,省规定农村五保供养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1870元提高到2050元。而六安市结合实际,将农村五保分散供养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2200元提高到2420元;集中供养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3000元提高到36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