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的岁月总是充满着艰辛不易 嘴里的零食, 心里的童年。 有些食物长大后难以再见,
即使偶尔吃到, 却再也吃不出小时候的味道了… 但是, 那些逐渐远去的儿时味道, 都深深的烙印在回忆里。 偶尔想起、偶尔出现, 尽是亲切和快乐。 先问问,你们那,管这个叫什么?
这东西,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名字真的太多!我们就叫它 米花棒 开着拖拉机来到家门口,孩子们一看见就以最快的速度冲回家,催着妈妈装米拿糖拿最大的袋子去炸米花棒。 一口咬下去,咕吱咕吱嚼起来,透着一股淡淡的米香。吃米花棒的乐趣大概是一半在吃,一半在玩。套在手指上,边写作业边吃,心满意足。
炒米 炒米的正确吃法是,抓一大把,往嘴里一塞,完了两手一拍,先干点儿别的事儿,等待嘴里的食物下咽。 炒米贩每天坐在街头拿着锅在手中摇来摇去的,炒米快熟的时候发出“蹦”的声响。炒完米之后小孩子就会把口袋里装满炒米,边走边吃很是快乐。还有些人喜欢用水泡着吃,散点白糖味道也不错哟。 山芋干
一到秋季红薯丰收的季节,妈妈总会晒很多的红薯干,直接吃又香又甜且韧性十足纯天然的美味零食。
油炸一下,香脆可口,真是怎么吃都吃不够……
敲糖
一大块布满小孔、如海绵般米黄的麦芽糖,和着糯米粉,夹杂着金属敲击的叫卖节奏,不停勾引过往的味蕾,吞咽的涎水。 敲糖爹爹一把小铁锤、一把前面弯曲铛亮的小铲子,要多少,丈量一下,一锤下去,糖块就递到你手中。掰下一小块入口,黏黏的,慢慢地融化在口水里..... 酥糖
特别香特别甜,小时候如果有这个吃可以说是很幸福了,芝麻的香味伴着丰富的层次感和入口的甜蜜……每次吃完都会把抱着酥糖的纸舔得干干净净肯定不止我一人!
京果 过年必备,外面的糖霜非常厚非常甜,香脆可口。不光可以干吃也可以泡着吃。小时候家里大人在田里干完活回家休息的时候,就会拿这个来当做下午点心。 南瓜籽 小时候,遇到老南瓜,一定要挖出瓜瓤,淘洗一下,捡出南瓜子晒干,在锅里炒一下,撒一丁点儿盐。抓一把,边走变嗑,那叫一个香啊~ 柿饼 柿饼长得不好看,表面一层厚厚的白霜。 一口咬下去,厚厚的果肉有种沙沙的质感,但是很甜。
棉花糖
棉花糖曾是童年里见过的最美丽的食物,一层层地包裹着却不臃肿,像是天上的云朵,卖棉花糖的手艺人那儿总是排长队。
馓子 一大块油水面搓成条,盘成一圈一圈的,炸的金黄金黄,干吃香脆可口,泡在汤里入口即化。
糖稀
糖稀,这个一般是街边叫卖的零食,黄色糖浆在两根竹签之间搅来搅去,一股浓浓的苕香味便慢慢散开来,吃糖稀的乐趣便在于此。
蛋卷
这个蛋卷也是过年时常吃的点心,与现在的蛋卷相比,童年时的蛋卷更厚更硬,一端常常会有加了红色素的糖。咬下去,咯吱咯吱响,赶脚幸福哭了
芝麻糖
长长的芝麻糖,外面包裹着很多的芝麻,咬一口下去能够甜到心坎里。芝麻糖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粘牙,咬一口能够粘在牙齿上好久。
小时候 只要能吃到一点点 就会开心一整天 长大了 各种味道都吃过 欠缺的却是幸福 走远的是童年 离不开的是家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