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特尔两倍核心处理器的设计架构

一共有三种方法可以产生双核心处理器,第一种方法是用单晶(monolithic)的设计,在每一个单晶粒上有两个核心,这也是英特尔目前采用Montecito核心的Itanium处理器做法,第二种方法是将两个核心紧贴放在隔壁,然后切割成一个较大的晶粒,也就是我们在Pentium D的Smithfield处理器上所看到,第三种方式是将两个已经切割完之后的裸晶粒,用封装方法合并贴合成一颗处理器芯片,第一种的单晶方式让设计人员有机会可以处心积虑的善用每一个核心,仔细计算彼此分担负荷的能力而达成真正可以提升整体的效能,至于第二和第三种方式纯粹只是以生产上的方便为重的考虑。
第三种是最经济省力能够获得双核心处理器的方法,从而可以让晶圆制造厂获得最大的生产良率,每一颗晶粒可以透过功能测试来决定产品的定位,例如,当检测出功能区块或L2高速缓存区块出现问题时,还可以透过关闭该区块的做法,试着将L2高速缓存由512kB降低到256kB,准备当成是废物利用,充当成65奈米制程的Celeron处理器出货。
而通过功能测试的晶粒,只需考虑其频率速度和核心电压承受的程度,速度最快的成品就可以封装成单核心Pentium 4处理器,而其余的就只好两两配对,封装成两倍核心Pentium D处理器了。
可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把两颗独立晶粒封装成一颗处理器芯片有一个主要的缺点,就是每一次当其中一个核心正要存取另一个核心正在使用的数据时,这就会动用到系统总线,从而产生相当可观的浪费(overhead),这种情形在65奈米的Presler处理器和90奈米的Smithfield处理器都会发生,而另一方面,共享高速缓存的设计必须去处理一个技术难题,那就是如何能适当分配每一颗核心的使用,这也是为什么超微和英特尔都还无法提出这样的产品。
英特尔曾经宣称将会在2006年下半推出L2高速缓存的共享设计架构,这包括用在服务器的Woodcrest、桌上型的Conroe和笔记型计算机用的Merom代号技术,我们也期待超微能够在其socket M2平台为主的Windsor双核心处理器和Orleans的Athlon 64处理器(或称为Revision F)上也能对这个议题有所著墨,不过,虽然在文件上已经谈论到,但是并不一定真的会导入设计,总之,距离还仍然非常遥远,所有的评论都还言之过早。

这是Smithfield核心的Pentium D 800系列处理器的功能方块图,而Presler会长的和此图非常类似,只是两颗核心之间的距离会比较远。


根据目前的文件,超微现阶段的双核心处理器尚未使用共享L2高速缓存的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