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2061
  • 回复20

[转帖] 诗的形式美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的形式美
             ——谈新诗节奏、韵律及标点的新处理
      新诗从“五四”以来,由幼稚到成熟,并在以后曲折的变化发展中得到考验。“文革”十年,诗歌几乎成了一场场政治运动的“附产品”,粉碎“四人帮”以后,许多诗人勇于从内容和形式上打破“文革”以来对诗歌艺术的约束,在内容上提倡真、善、美,现实主义的诗歌成了主流。在形式上开始注重诗的内在节奏和诗的自由排列,对诗的用韵等也有新的改变。下面着重谈一下新诗的节奏,韵律及标点的新处理。
(一)     诗歌节奏的新处理
诗歌的节奏是劳动的节奏,在诗歌产生之初它就存在。《淮南子•道应训》说:“今夫举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邪许”这种呼声具有一定的高低和间歇,形成一定的节奏,这种简单的节奏正是诗歌韵律的起源。在我国最早的原始诗歌里可以看到明显的节奏和韵律,如《弹歌》两字一拍,顿数一致,讲押韵:
           断竹,/续竹
           飞土,/逐宍
诗歌的节奏不但存在于诗歌的产生之初,而且伴随着诗歌的发展变化而逐渐完善起来。
诗歌节奏可以分为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外在节奏是指诗的音节、顿数的变化规律。如闻捷的抒情式:
           夜莺/飞向/天边,
           天边有/秀丽的/白桦林

           年轻人/翻过/天山
           那里是/金色的/石油城
古代诗歌对诗的外在节奏更加重视,律诗绝句在音节、字数、用韵等都有及严的要求,如李白的七绝《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的音节整齐和谐,节奏富有规律,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优美的音韵感。但古诗对诗的内在节奏却比较忽视。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都是反映生活的语言艺术,而内在节奏往往是生活的节奏,感情的节奏,两者都包含着内在节奏。古典诗歌存在着内在节奏,但远远没有被像重视外在节奏那样引起人们的注意。
只是从创作的角度强调过写诗要有真情是感,不要为写诗而写诗,比如在《文心雕龙》中刘勰就主张“为情造文”,反对“为文造情”。然而对诗中的“情”的流露形式,以及“情”对外在形式的影响等都没引起重视,没有总结出规律的东西。到了“五四”运动新诗产生以后,诗人把旧诗格律看作是束缚思想的枷锁,他们只求自由抒写,散文的倾向比较明显。如郭沫若的《女神》实践了“绝对的自由,绝对的主张”的创作主张,不追求任何一种诗的格式,而是凭着内容与感情的需要去安排诗句,只注重诗的内在节奏。从此一些诗人开始注重诗的内在旋律,即感情的节奏。但诗人在这方面的突破还是有限的,对诗的内在节奏缺乏深入细致地探索,特别是“文革”十年诗歌成为政治工具,被政治几乎同化。粉碎“四人帮”以后,诗人勇于突破,在形式上不受任何束缚,任感情奔流,诗歌园地又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春天,许多诗人踏着感情的节拍在诗歌园地里翩翩起舞。如舒婷的《双栀船》骆耘野的《不满》顾城的《别》江河的《纪念碑》等优秀诗篇正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从近几年的诗歌创作来看,许多诗对诗的外在节奏比较忽略,注重诗的内在旋律及节奏,如舒婷的《人心的法则》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10-9-1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沉默化为石头
                象矿苗
                在时间的急逝中指示存在
                但是,记住
                最强烈的抗议
                最英勇的诚实
                莫过于——
                活着,并且开口
这首诗是在“沉默”与“开口”的对比中获得感情的跃进,从而深化主题。总之这些注重内在节奏的诗在音节、字数和段节间多无规律可寻,往往是由于感情的流露使诗具有一种节奏感,诗人正是把握住这种感情的流露方式而使自己的诗具有一种利于表现内容的内在节奏,如王尔碑的《绿草》“不断地消逝,/不断地再生/似乎,/你永远是一个婴孩,/在大地母亲的摇篮里,/做着希望的梦,/无边无际的绿色的梦。”作者的感情是真诚的,在情感的递进中,诗的内容得到完美的表现。
诗是感情流动和艺术形象的完美结合体,它借助语言文字记载下来,所以诗具有感情的因素。感情在诗中往往给人一种节奏感,它仿佛一种神奇的频道能使人在感情上产生共振。一些注重内在节奏的诗人,正是强调诗的感情,使诗更具有感染力。诗的内在节奏正是能使人们心灵产生共振的感情节奏。它是感情的表达形式,能使人们在感情上产生抑扬之感。诗的内在节奏具有同一性与复杂性,使读者在感情上产生共振,读者通过阅读诗歌产生出与作者同样的感情,这就是内在节奏的同一性;正如人们的感情千变万化,诗的内在节奏也具有其复杂的一面。比如在不同的诗歌中其感情节奏总是有其微妙的差别,即是同一类型的内在节奏的诗,其节奏的轻重、长短等都有所不同。
诗的内在节奏是感情的节奏,生活的节奏,在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诗更具有时代的节奏。现代社会处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时代的节奏感特别强,人们的思想感情也十分丰富,为了反映这样的时代,这样的生活,抒发人民的感情,诗人不得不注重诗的内在节奏,如刘舰平的《北京时间》
             清晨
             拥挤的公共汽车
             挤干了北京时间的水分
             假日
             那么宽敞的图书馆
             却容纳不了一丝懒散

             北京时间啊
             终于挣脱了
             官僚主义用茶杯和烟圈
                 铸成的锁链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它在改革家的思考里
              像一座原子反应堆
              产生着巨大的核裂变
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脉搏与时代的脉搏在一起跳动,诗的时代节奏感很强。诗的内在节奏与时代节奏有着紧密的联系,注重诗的内在节奏正是适应了反映时代节奏的需要,而时代节奏的强烈感又使诗的内在旋律有着明显的节奏感,使诗在忽略外在节奏时,不至于失去了节奏感。所以注重诗的内在节奏,忽视音节、字数的变化规律,正是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是诗体的一大突破。
诗歌的内在节奏属于形式的范畴,是情感流露的形式,不是感情的内涵意义,它的存在是为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服务的,它是诗歌感情因素的内部组织,感情的抒发往往要借助于这种形式。诗人正是用感情的节奏形式抒发感情,使读者产生感情上的共振,从而使双方更为直接地交流思想感情,使读者受到感染。如果内在节奏不存在,读者的感情就难以产生共振,诗人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就难以达到。所以我们研究内在节奏,总结其规律的东西,对于创作和欣赏都是有益的。对于创作来说,要使诗具有内在的旋律美和节奏感,诗人必须从生活出发,抒发真实的情感,同时又要使这种真实的感情适合内在节奏的形式,只有这样诗才具有感人的力量。读者在阅读诗歌时也正是因为诗具有内在节奏的存在,才能在其心灵中产生同样的感情,使读者更准确细致地体味到诗人的思想感情,使读者在感情上产生一种和谐感。
从近几年,一些诗人注重诗的内在节奏的诗中,我们感到内在节奏有不同的类型,即感情节奏的形式多种多样,它们与感情表达有关。下面简单地谈几种常见的内在节奏型。
A.流线型的内在集中:指诗中感情的发展平稳,这种感情的流动是和缓的,
仿佛使读者感到诗人就在面前娓娓而谈,给人以感情上的潜在影响,同时这种感情比较连贯,诗似乎总是在一个感情的平面上缓缓移动。如舒婷的《回归》“不要睡去,不要/亲爱的,路还很长/不要靠近森林的诱惑/不要失掉希望/请用凉凉的雪水把地址写在手上/或是靠着我的肩膀/渡过朦胧的晨光/……”这种节奏型往往给人以恬静温和之感,适合于表达细腻而温柔的感情。
B.波浪型的内在节奏:指诗中的感情节奏如波浪一般,一会儿感情强烈,一会儿感情舒缓,感情起伏变化,诗的外在形式往往也随着内在感情的起伏发生参差的句式,思想感情也在这种起伏的变化中得到深化。如黄晓华的《归航》全诗共分为四段,诗人的感情两起一伏。第一段是感情的第一个浪峰“祖国/还有什么比归航更使我们激动呢!”;第二段诗人的感情比较舒缓,叙述航海的生活;第三段诗人的感情在倾诉思念之情中得到回升;第四段达到感情的更高峰“哦,祖国/……/还有什么/比归航更使我们激动呢!”诗人的感情发生这种起伏变化,不但是为了尽情倾吐感情,更重要的使感情产生升华,如王尔碑的《镜子》
珍贵的镜子被打碎了,(感情低沉)
别伤心,有多少碎片,(转折)
就有多少诚实的眼睛。(感情升华)
波浪型的内在节奏能使人们的感情产生一种近似于语音上的抑扬之感,使人们的感情发生回升的转折,适合于表达变化的感情,在艺术上给人以预想不到的效果。
C.递进式的内在节奏:指诗中感情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其节奏感极强。如舒婷的《致橡树》“我如果爱你/……/我如果爱你——/..…/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强的位置,足下的土地。”这种节奏往往使读者无法回避,仿佛如长江大河扑面而来,诗人的感情在递进中得以升华,其表达的感情十分浓厚,适合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D.复沓式的内在节奏:指诗中的感情重复往返,感情在重复中得以加深,同时表达出丰富的内容,使诗意更为醇厚,给人感情上的回环的节奏感。如顾城的《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走了那么远
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你说
它在窗帘后面
被纯白的墙壁围绕
从黄昏迁来的野花
将变成另一种颜色

走了那么远
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你说
它在一个微小的站上
注视着周围的荒草
让列车静静驰过
带走温和的记忆
……
这种节奏使感情的意味有增无减,造成一种感情的漩涡,具有一种引力,适合于表达一种追求和执着的情感。对诗的外在排列形式也有一定的影响,这就是段于段之间表现出相似的句子形式。
E.自然流露式的内在节奏:指诗中表露的感情是一种无规律的节奏,往往是散状的,不受任何制约,任感情自然流露,诗中感情流动的曲线完全随着诗人创作时心境的差异产生一种无规律的自然运动曲线。如渭水的《雪白雪白的太阳帽》
               它要同主人一道
               去对付那些恼人的紫外线
               去对付那些讨厌的暴风雨
               用它作手绢擦擦汗水
               用它作目标向远方呼唤
               甚至还会随便把它放在哪儿
                     代替坐垫
               真够委屈了 雪白雪白的太阳帽
               沾上青苔的色彩 泥土的色彩
这种节奏所表达的感情比较丰富,利于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自然王国里采撷诗的果实。使诗的外在排列具有多变的形式,适合于表达丰富的内容和复杂多变的情绪。
当然诗的内在节奏不只以上几种类型,在诗中情绪的变化也不只有单一的,有时一首诗里有两种以上的节奏形式,如复沓中含递进,递进中含起伏等,在创作中诗人可以综合运用,灵活表现。
诗的内在节奏有一定的美学价值。注重内在节奏的诗其外在形式受这种感情因素的影响。首先,感情的节奏一旦贯穿于整首诗,这首诗更具有一种内在的整体美,使读者感到这种自由诗不是零散的,而是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如舒婷的《双栀船》“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岸呵,心爱的岸/昨天刚刚和你告别/今天你又在这里/明天我们将在/另一个纬度相遇/是一场风暴,一盏灯/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使我们再分东西/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上/我在你的视线里。”这首诗的感情在起伏变化中得到深华,使诗具有内在的旋律美,使内容和形式得到完美的统一。其次,不同的内在节奏可以产生不同的感情效果,如递进的内在节奏可以使感情加深,回环式的节奏可以使感情得到充分的表达。另外,感情的节奏对于语言的表达也有一定的影响,当内在节奏表现出一种欢快、轻松的情绪节奏时,语言变得明快,相反的语言就变得晦涩。总之使语言更富有感情色彩,语言也受着感情的影响,从而使诗的语言有别于散文,如沙成的《等等我》“你踩着我的心走了/每个脚印/都给我留下了一个梦/你给我留下的每一个梦/都是一个脚印/我踩着你的梦来了/——等等我/
              (二)诗的韵律及标点的新处理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诗产生之时就开始使用标点,讲究一定的韵律,近几年一些青年诗人在诗的用韵、标点的运用中有新的方法,下面先从诗的用韵谈起。
诗歌用韵,在原始劳动诗歌中就存在,如《礼记•郊特性》中的《蜡辞》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
             昆虫,母作;草木,归其泽!
在《诗经》中诗的用韵更普遍,如《周南•关雎》
首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到了魏晋南北朝诗歌的用韵更逐渐形成规律,一直到“五四”新诗产生,诗才在韵律方面有大的突破。就一般来说,新诗仍需要押韵,只是用韵比较自由,但近几年一些诗人对诗的用韵比较忽视,他们注重诗的内在旋律,以及诗的形象意境的创造,如舒婷的《海滨晨曲》“昨夜梦里听见你召唤我,/像慈母呼唤久别的孩儿。/我醒来聆听你深沉的歌声!/一次比一次悲壮,/一次比一次狂热/……”再如白映泉的《浪》
                  波浪拥抱岩石
                  给它一个狂吻
                  岩石回敬一个破碎的梦
                  它变成怒放的花
                  笑了……
诗歌押韵可以使诗更加和谐优美,有助于对内容的表达,但我们要看到当今多种艺术的并存,诗歌在听觉艺术中不如音乐,诗的用韵效果远不如以前。诗是以文字为媒介的艺术,与其它直觉艺术还没有发生移植关系,所以应在意境上,艺术形象的创作努力,同时有必要注重诗的内在节奏,使诗更具有时代节奏感,从而使不用韵的诗也有其立足的地方。当然我们并不是不允许韵律的存在,相反,提倡诗歌自由而多变的用韵方法,这样就能更好地为表达内容服务。如长学梦的《小铸造厂》
                  我说过
                  它是一条总鳍鱼,它是一只始祖鸟
                  我说过
                  它是一枚青果,一株幼苗
                  苦涩、孱弱,令人心焦
               
                  但,金属和电在这里歌唱
                  热情、才智,哺育着创造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艰辛没有扼杀工人们豪迈的期翼
                  那彩色的辐射热,震响着欢笑
                  希望依然在这儿,在殷红的
                  铸件上,生命播种的地方
这首诗有三种韵同时存在,以“ao”韵为主,其它两韵为辅,用韵比较自由多变,使诗更具有整体感,读之朗朗上口。
同样在诗的标点的处理中,许多诗人打破旧有的习惯,在诗中少用标点符号,甚至不用,如林希的《寻觅》
               唯能够忘掉自己
               才获得开始的勇气
               前进中便少些困惑和畏惧

               献身似路边的牵牛
               觅食如地上的小蚁
               勇士探索在广漠的大地
诗是成行的排列,诗的每一行都是语句、情感的一个小的单位,在一行之末表明标点符号,可以便于分清诗的层次,有助于理解诗意。但我们要知道标点是语气停顿的符号,而诗的提行排列,就给了语气停顿的机会,所以不用标点符号我们仍知道语气的停顿,对内容无所妨碍。相反可以增加书面文字的排列美,长短句多变的排列给人以图案美,使书面文字显得更简洁、更美观,对于内容的表达很有帮助。它往往以新颖的外在排列形式吸引读者,如前面在谈到内在节奏时例举的《雪白雪白的太阳帽》,再如那沙的《春花与彩蝶》
                   我说不清花的千姿百态
                       描不出春花的绚丽多彩
                   还是去问
                       徜徉在万花丛中的彩蝶吧
                   是谁给了它们
                       这样美丽动人的风采
在无标点诗流行的今天,仿佛标点给人多余之感,大有破坏诗的排列美及图案美的嫌疑。其实标点在诗歌中的运用是自由的,诗人完全有选择的余地,有的人欣赏无标点的诗,有的人习惯于有标点的诗,我认为二者可以共存。
以上就近几年诗歌形式中存在的节奏、韵律及标点运用的新处理作了简要论述,诗歌的形式从以上三个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来看有革新之必要。诗歌形式的革新是时代的需要,是反映更为深广的社会内容的需要。放眼今日诗坛,诗歌这门语言艺术仍是以文字为媒介,仍是一种间接的艺术,它与电影、音乐、舞蹈等直观艺术相比,在艺术形式的表现上已落后于时代,其影响范围远不如直观艺术广泛。可以说大多数直观艺术都适合于各种年龄各种文化的人享受其艺术的美,只是感受的程度不同,而且人们在获得艺术享受的时候不需大费精力,就能沉浸在艺术的感染中,使人心旷神怡,取得寓教于乐的较佳效果。而诗歌就不同了,至少要人们具有一定的文化才能读通诗,进而读懂诗,它给人的艺术形象是间接的,还须读者再创作——用自己的头脑进行再加工,使读者大费精神,对读者来说是一种不轻的脑力劳动。所以人们对诗歌的兴趣日趋减弱,有人甚至提出诗歌面临危机。我认为诗歌确定受到时代的挑战,我们完全有必要去探索诗歌的艺术,寻求新的表现形式。近几年一些青年诗人在艺术的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精神是可佳的,诗歌的节奏,韵律及标点的新处理就是他们探索诗歌艺术的一个方面,我们有必要从大量的新诗创作中总结经验,以利于诗歌艺术的发展,使诗歌成为受人喜爱的文学艺术。
诗歌随着时代的发展有它不足之处,但诗歌也有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言简意赅,能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快捷最方便的方式带给人们一种思想、一种境界、一种情感、一种气质、一种内涵和修养的特点,具有其它艺术无法媲美的优点;诗可以言志,可抒情;可壮怀,可追思,可遐想;可穿透时空,可超脱自我;可兴可比可喻,可歌可泣可叹;诗歌是一门情感丰富的艺术,也是一门精巧、细腻的文学艺术,是一朵艺术苑林中永远盛开的奇葩!诗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文学艺术,它有其存在的理由和意义,可以说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富有诗歌文化的国家。诗歌是中国文化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各种艺术之母;我们写诗不但要表达一种情感和思想,反映时代的进步,同时也继承和发扬了中国的诗歌艺术,使诗歌仍存为中国的甚至是世界的一门绚美的精贵的浓缩的文学艺术。让新的时代涌现新的杰出诗人和不朽的作品!让我们奏响时代的乐章!让诗歌像繁星一样在人们心灵深处闪烁!像百花一样在我们生活中盛开!

   



              


         

贺刚
于四川达州市寓所
1985年6月8日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诗的形式美为情感和意境服务,有了好的形式,更要有好的意境。诗是一种最精美的文字艺术,也是一种最浓缩的情感写照,她需要境界和新意来完美地表达主人公的思想,诗的形式美正是为此而生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意思。。呵呵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smilies1::870:...............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有空你也整些诗来嘟嘟啊  呵呵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