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冬时节,记者驱车来到六安市裕安区,行走在乡间阡陌,到处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火热场景。这个连续两年夺得全省农建竞赛一等奖的农业大区,干部群众兴修水利的高涨热情和红火场面让人感到振奋。
裕安区高标准农田田间渠道硬化施工现场
裕安区是一个易旱易涝的农业大区。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关键性举措。区水利局长王存 德告诉记者:“在10月中旬,裕安区就形成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潮。今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围绕蓄水、节水、清水,做活水文章,确保夯实农业基础,保 障粮食稳产丰收,并把水文章与美化乡村环境结合起来。 ”
“蓄水”保丰收
“青年塘扩挖后,面积达69亩,平均挖深1.2米,可蓄水12万方以上,灌溉新塘、大洼、松树三个村民组1500亩农田。”在罗集乡松岗村青年 塘施工现场,村书记张怀德指着一口已完成的当家塘告诉记者:“修好当家塘,种田有保障。今年7月大旱,有当家塘的村民组,水稻生长基本上没有受影响,而没 有当家塘的村民组,水稻普遍减产甚至绝收。所以农民对修塘积极性很高。 ”
罗集乡负责人告诉记者,该乡地处丘岗地带和灌区末端,水源紧张,今年全乡扩挖当家塘103口,重点是挖大塘、挖深塘,其中,蓄水1万方以上的当家塘71口,蓄水5万方以上的特大塘17口。
罗集乡群众的修塘热情在裕安区只是一个缩影。区农建办主任张学兵说,今年,全区新建扩建当家塘1867口,除险加固小水库25座,工程竣工后,可增加蓄水1500万方,新增改善灌溉面积3.5万亩。
连续多年的农田水利建设,使该区每个村都有蓄水5万方以上的当家塘2口,每个村民组都有蓄水1万方以上的当家塘2口。水源工程建设,为全区粮食稳产高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今年7月,虽然遭受严重伏旱,全区71万亩农田,95%以上都得到了有效灌溉,获得丰收。
“节水”提效益
在单王乡北土岗支渠清淤整治现场,记者看到,六台大型挖掘机正在清淤拓宽挖深渠道,两台推土机正在把挖上渠道顶端的土推平。
“北土岗支渠淤塞严重,每年春灌放水都十分困难,清淤后,我们种田放水就方便多了。 ”单王乡太平村关塘组村民许佑宽对记者说。
单王乡乡长许杲告诉记者,北土岗支渠是单王乡农业灌溉的大动脉,南北支渠长40公里,灌溉顺河、单王两个乡镇3万多亩农田,由于淤塞严重,影响 了农业灌溉。今年,单王乡全力以赴,清淤整治19.5公里,并严格按照水利局设计标准施工,平均下挖0.3-0.5米,坡比1:1.5。工程自9月初开 工,目前基本完成,工程竣工后,将彻底解决单王乡农业灌溉用水难题。
裕安区今年农建的一项重点工程就是加大节水改造力度,清淤灌溉渠道,对部分清淤后的渠道进行硬化和配套,减少“跑、冒、渗、漏”,提升输水速度和水的利用效率。今年,全区清淤大型渠道22条156公里。
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区里已制定规划,对所有大中型支干渠逐步进行硬化处理。目前,已着手对江店支渠进行硬化配套,工程竣工后,渠道水 的利用系数将由0.45提升到0.63。通过节水改造,节约用水,裕安区在灌溉用水总量不增加的前提下,可使水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清水”美环境
站在整治后的镇西小河岸边,岸平,水清,景美。
顺河镇党委书记李锐告诉记者,西小河是顺河镇境内重要的自然河流,长3.5公里,多年都没有整治,淤塞严重。今年按照区里安排,清淤整治2公 里,由水利局技术人员规划设计,河底平均清淤0.3米,河堤加高0.5米,共完成土方5.4万方,投入资金61.2万元,9月初开工,目前已竣工。
裕安区在清水工程中,统筹规划实施农村路网、水网、灌溉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与美好乡村建设结合在一起,美化了乡村环境。小水库和整治一新的沟渠,成为当地的水利景观工程。
记者在江店支渠、顺河镇西小河看到,通过整治,这两条昔日的杂草河今天是水清渠畅,岸绿景美。结合土地整理,江家店镇、韩摆渡镇河道两边的2万亩高标准农田,已全部由大户承包。
裕安区坚持把资金投入作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头戏”来抓。区长陈社教告诉记者:水利建设,投入是关键。裕安财政收入十分有限,但对水利的投入绝不吝啬。一些事关民生的水利建设工程,土方工程由乡镇实施,建筑物配套工程费用,将由区财政保底。
今年,区财政已拿出3000万元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继续提取全区土地出让金纯收入的10%用于工程建设及相关配套。 19个乡镇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在3500万左右。
该区区委书记高斌向记者描绘:“到十二五末,裕安区基本形成以大中型水利工程为骨干、小型水利工程配套,引蓄提并举,灌排相结合的农业灌溉网络和水利工程体系。农村水渠要清水常流,渔虾丰美,展现新农村的美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