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舌尖上的皋城六安,又称皋城,位于安徽省西部,人口700万,辖5县3区,是个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发展中城市。近日看了央视拍了很火的纪录片,笔者感动之余,也不禁想起了我们皋城的美食、小吃(有的还在,有的已经消失了),我忍不住把它们整理出来,记录当中,有些不能说太准确,就请我们皋城吃货们多提点宝贵意见! A曾经的大井拐肉包:皋城在没有拆迁改造以前,大街小巷很多,上世纪80年代,笔者还在上小学,皋城有个地方叫大井拐,有一家国营的包子铺,往北可通云路街,往东可走到大东门,往南是老早邮电局家属区(这里也有好吃的,后面会提到),往西可走到鼓楼(曾经的皋城市区最繁华的地方)。大井拐早点店就位于这个四岔路口的东南角。专卖包子、油条、豆浆,还有狮子头、麻圆什么的,以包子最为有名,可蒸、炸,吃蒸包子有蒸包子的香,炸包子有炸包子的妙。咬一口,口齿留香,完全不是现在 六安街头的包子,要么托在手上吃,要么不能油炸,要么馅少皮厚,还不如吃大馍呢!80年代的早晨,大井拐包子店,上学的、上班的、年幼的、年老的,时间来得及的,买上几只包子,一碗豆浆,在店内找个桌子坐下,悠哉悠哉,慢慢的吃着喝着,是不是很惬意的样子。时间来不及的,买上几只带走,到了单位泡上一杯香茗,再开吃,是不是一大乐事。 大井拐肉包子还有个重要物件,就是店内盛放包子的托盘,竹篾子编的,油炸过的包子用托盘装才是原汁原味。现在倒好,用塑料袋装就不好吃了,不透气。虽然现在正宗的原汁原味大井拐包子没有了,但是现在的鼓楼新天地有家大井拐包子,还有百花菜市场的一家大井拐包子也不错,吃货们可以去考察一下。品尝一下。 B曾经的锅贴饺:说起锅贴饺有两个地方。一处是在鱼市拐(六安人也叫榆树拐)附近的小得意锅贴店。每当锅贴出锅时,一揭开锅盖,热气腾腾,金黄的锅贴饺令你垂涎欲滴。可惜好景不长,这个锅贴店做了几年就不干了。再后来变成蛋糕房了。据说,现今皋城街头的小得意蛋糕房的总老板便是当年做锅贴饺的老板的后人。 另一处锅贴饺小店是在老邮电局宿舍附近,上文中提到的大井拐肉包子店的南侧。店面不大,是住家改的,门口支个油桶做的火炉,上架一个大平底锅,比红太狼教训灰太狼的那口可大多了。一个头戴帽子的老伯伯(估计是回民),一边上火,一边起锅贴。一个老婆婆带着儿子、女婿包锅贴饺,有时老婆婆的女儿也来帮忙。一个小孙子吃着锅贴饺,喝着糊辣汤,然后去上学。老婆婆是河南登封人,和蔼可亲,他的儿子当时在宁平厂工作,忠厚老实,那是个8元钱灌一瓶煤气的时代,听说他们厂职工家用气都是厂供不要钱,心下很是羡慕。每次我上学时大多经过那条小巷,吃锅贴饺时跟老爷爷说要带壳的,就是饺子结底的那种,老爷爷每次起锅时,总会说:“好唻,锅贴饺5个,带壳的,糊辣汤一份。”吃得热乎乎地去上学。可惜,随着老人的故去,老城的改造,那家店也不在了。老两口的孙子当时约是上小学的年龄,吃糊辣汤之前总要浇上一些醋。现在也为人父的年龄了,你还记得爷爷、奶奶的锅贴饺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