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918
  • 回复0

[六安民生] 霍山:销售旺季 百合上市,农民咋没看到实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8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2013年以来,霍山百合遭遇了市场“寒流”,价格跌落谷底,农民增产不增收,积极性大受打击。今年2月,霍山百合在国内最大的现货商品交易所——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上市,此举被寄予了很多期望,被称为政府、企业和农户3方合力寻求地方话语权的一个尝试。


  如今,上市后的霍山百合迎来了第一个收获季。眼下,霍山百合的市场状况如何?是不是赢得了预期的话语权?8月1日,记者专程前往该县百合种植户密集的漫水河镇一探究竟。


  销售旺季,上市并未带来好行情

  8月1日一早,万家山村村民张子朝在家中习惯性地掏出手机,挨个拨打手机中存储的几个百合经纪人的手机号码,请求他们抽空到自家的百合地里看看百合品质,开个合适的价格。“今年家里在岳西县种了十几亩百合,至今一亩没卖出去,虽然天天打电话问,但是没得到准信。”


  47岁的张子朝种植百合已有10多年时间,他告诉记者,当地的百合很大一部分是针对防暑降温食品市场。按照往年惯例,天气炎热时,也是百合市场需求量最大的时候。而今年虽然出现连续多日高温天气,但期待的销售旺季却“爽约”了。“年初听小孩回来说百合挂牌上市了,还以为行情会变好,没想到现在收百合的人少,价格也不理想,最高价每公斤价格还不到6元。”


  该镇径树林村的何家富近几年一直在街道做着百合经纪人的行当,在他的印象里,每年8月前后一直是当地百合的旺销季节,但今年的情景却显得有些反常。“往年这时镇上每天发出去的百合至少有五六十吨,但今年至今只能发出几吨货。”不仅如此,他还提到,往年镇上加工百合干的热闹场面今年也没有再现,该镇的十多家百合初加工厂中,只有1家在8月1日当天才开工。


  “今年百合经纪人相比过去也少了很多,本地的百合经纪人最多只有20人,从外地过来的经纪人就更少了。”在何家富看来,本该热火的百合市场如此冷淡很大程度是因为当前市场行情不佳。一方面种植户因价格不理想,多数人仍在观望;另一方面当前市场销售不旺,百合经纪人也不敢贸然抬高价格收购。


  百合上市,种植户为何看不到实惠?

  在漫水河镇采访时,提及百合今年初在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上市一事时,很多百合种植户均表露出不屑的神情。在他们看来,当初虽然对百合挂牌上市曾抱着些许期望,但到了收获季,他们发现并未给自身带来任何改变。“卖百合还是靠自己找贩子(经纪人),价格也没有上涨,与上市前没两样。”一位种植户如是说。


  当地一名熟悉内情的农户告诉记者,实际上百合上市并不能解决种植户眼前的销售难题,因为在农产品现货交易市场中,一部分交易者确实是为了买货,而更多人是作为了一种投资理财手段,像股票一样买进卖出来获利。“不要看着大盘上的成交量很高,但实际并没有发出去多少现货,这种新兴的交易方式,恐怕土生土长的种植户很难参与进去。”


  面对这一说法,8月4日,促成霍山百合挂牌上市并主导运营的安徽大别山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何鹏飞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百合的挂牌上市,除了能提升霍山百合的市场影响力外,在优化百合市场供求关系,促进百合产业健康发展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百合上市交易的主打产品是百合干,今年前期我们大约消化了漫水河镇库存的500多吨百合干。”何鹏飞说,对于百合种植户来说,可能目光停留在眼前鲜百合的销售难,其实百合上市后,打造的开放交易平台,扩大了百合干的销量,促进了百合初加工业发展,间接也是推动了百合的市场销售。


  何鹏飞告诉记者,目前在渤商所挂牌的百合干每公斤50多元,每天成交量大约有400万公斤。截至目前,买家实际提取现货(百合干)1400多吨。“这些现货都是来自于霍山,后期为了满足现货供应,我们还要采购备货,这样一来,鲜百合的市场供应量就小了,我觉得这样一来,今年后期鲜百合价格肯定会相应抬高。”


  “百合上市肯定是一件好事,只是带动效应的完全发挥需要一个过程。”在何鹏飞看来,挂牌上市最大的利好是为霍山百合创造了一个开放式的交易平台。“其实百合种植户、经纪人都可以参与进来,进行百合交易和价格信息发布,我们为此也开了两场推介会,但是几乎没有人加入,对此我们也没有办法。”


  “赌气”坚守,百合成了手中“鸡肋”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万家山村村主任陈龙表示,如今的百合,对于种植户而言,与“”鸡肋“无异。从他的口中得知,万家山村作为该镇的百合种植示范村,最高峰时期,村里8成以上农户种植百合,种植规模一度达到5000亩以上。但如今万家山村的”风光“早已不在,当前百合种植户及种植面积已经缩水一半左右。“坚持下来的人大多是想赌赌运气,毕竟在前期投入太多,放弃了可惜,所以每年前期行情不行,就赌后期行情,今年行情不行,就期待下一年行情。”


  “但是自2013年以来,种植户们始终没有如愿,反而在种植亏掉更多的本钱。”陈龙现场还举了个例子:该镇百合种植大户刘太学,2012年虽然百合卖了100多万元,这几年市场低迷,他没有见好就收,而是选择“博”一把,持续抄底买进种子,扩大种植规模,最后将这笔钱“砸”了进去,目前“血本无归”。“2013年和2014年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可以说,这两年村里的百合种植户90%的都在亏本。”陈龙算了一笔账:每亩百合种子大约需要2400元、地租800元、加上化肥、农机等投入算下来,至少要3500元,如果再算上日常管理、挖百合时的人工成本,合计起来离5000元不远了,按照每亩产量1000公斤计算,当前市场价每公斤不到6元,等于说种百合几乎不挣钱。


  种百合不挣钱,可不种又能干什么呢?种植户张子朝告诉记者,这些年来百合一直是他家的主要经济来源。“村里坚持种百合的像我这样还算年轻的,出门打工干不动,除了在家种百合,一时还难以找到其他营生,所以只能硬撑下去,但今年百合上市行情都没有好转,我想全部卖出去!”说到这里,这位种了10多年百合的农户的话语间夹杂着一股莫名的伤感。


  种植之路,如何坚定走下去?

  “其实,这几年不仅是本地种植户和种植规模缩水了,本地鲜百合的市场份额也在渐渐缩小。”何家富告诉记者,前几年,他每年要向江苏宜兴的客户供应近100吨的鲜百合,但是从2013年起,这个供应量就开始减少,去年只有三四十吨了。


  对于造成当地百合市场份额减少的原因,何家富认为,客观原因是外地像浙江、江苏、重庆等地近年来百合种植面积一直在增加,且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更高。而自身的原因则是本地百合因品种老化、病虫害引起的品质不佳、贮存时间短等问题,导致的市场竞争力不足。


  制约本地百合种植业发展的的这些难题,采访中,几乎每一个种植户都有提及。对他们而言,百合挂牌上市今后会带来哪些好处他们无心等待,眼下,他们更期待有人能帮助稳定销路和行情,帮助提高种植收益。据了解,事实上,政府及相关部门近年来也一直在探索出路,寻求突破。例如,开展百合脱毒实验,推出种植补贴,以及针对百合经纪人的运输补贴和针对百合加工户的加工补贴等。


  但是,据一位知情人透露,这些举措和政策并未发挥实际作用。”百合脱毒实验基地曾在镇上搞过两年,投入估计有上百万元,百合种子、化肥等都是从上海运回来的,花了这么大代价,结果却是失败的。“在这位知情人看来,这与当初基地选人不当、疏于管理脱不了干系。同时,他还提到了补贴发放也让种植户一言难尽。


  在采访中,一位种植户也向记者反映,前几年他曾在霍山县佛子岭镇留驾园村承包17亩土地种植百合,按照政策,他可以享受每亩100元的种植补贴,为了这个补贴,他四处托人,费尽周折才从村里领到了1700元。


  ”在我们这样的山区,把百合种植业发展起来真得很不容易,如今,这样的低迷行情持续下去,再不加以扶持,下一步种植户特别是上了年纪的生活真得会成为大问题。“陈龙对当地百合种植业深表担忧。


  陈龙认为,相关部门应立足实际,多在品种培育、土壤改良、技术指导等方面切实上下工夫,提高百合品质和产量,稳定百合种植户的信心。他也希望政府能尽快对百合种植户、经纪人、加工户出台新的补贴政策,”在具体落实上,最好严把申报审核关,增加公示环节,最后将补贴以‘一卡通’形式直接发放,因为补贴政策是要激发种植和发展的积极性的,不要因此伤了种植户的心。“(记者 储勇 通讯员 刘伟)


六安论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