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周是扶贫周,近年来扶贫脱困工作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帮扶的形式也由以往输血方式向造血方式转变,许多贫困人群在帮扶下,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今天我们就介绍一位,身患残疾的农民,就是依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在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帮扶下,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今年44岁的许哲秦,是裕安区顺河镇龙头村的农民,自小就患有先天性弱视,近视高达1800度,家中他还有一位聋哑残疾的妻子和三个女儿,早年由于夫妻俩都身患残疾,只能在家务农,微薄的收入很难维持家庭生活。2012年,许哲秦为了摆脱贫困,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承包了村里1千多亩土地,成为当地的种粮大户,但由于收种粮食多晾晒很不方便,又费工还受天气的影响,今年许哲秦通过考察附近乡镇后,决定建立一家粮食烘干厂。 许哲秦:稻子梅雨期过长,晾晒困难,我就想搞这个烘干机,烘干机还是不错的,减轻我们农村的负担,对群众帮助还是不错的,对我自己也是不错的,小麦、水稻、玉米都可以烘干。
但投资一家粮食烘干厂需要近70万的资金,这么一大笔钱对于许哲秦来说无法承担,得知这一消息后,许哲秦联系采购烘干机器设备的正阳机械科技有限公司主动决定,从价格、资金和技术安装等方面对许哲秦进行扶持。 许哲秦:机器安装维修,打电话就过来了,正阳烘干机厂对我们的支持还是不错的,资金方面之前付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他们也给我们照顾今年刚刚干,资金不足,稻子搞得在给我。 安徽正阳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胡家冀:根据他的实际情况,我们就给他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让他尽快的摆脱种粮当中比较困窘的实际情况,他通过粮食烘干这个项目,可能改变他自己以后的命运,然后能带动周边留守老人就业问题,所以今年我们公司内部沟通之后决定在顺河镇作为一个试点帮扶他把烘干厂给建起来。
如今,在设备厂家的帮扶下许哲秦与今年8月在顺河镇建立了第一家烘干厂,厂房建立后立刻受到当地农民的欢迎。下一步许哲秦觉得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还将扩建厂房。 农民:没有场地,来不及晒,阴雨一天两天无所谓,时间一长了肯定就不行了。晒稻谷正常要两天,现在不需要晒了,像今天进去,每天上午就可以出了。 许哲秦:下一步资金多一点我可以扩大规模,扩大面积,就我们搞的这个对农民有帮助,对周围的老人啊,种田的,农民工都有帮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