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上午,六安漫天大雪,气温也达到零下3度。
刚到办公室的周报君接到了一位老人的电话,他在电话里激动的告诉我们,他要为他的邻居点赞,我们一定要去报道一下。 按照老人给的地址,记者来到了江淮社区前面的平房。
远远的,就看到老人就打着伞在雪地里等我们。
见到我们到来,老人十分高兴,说起了他的这位邻居,陈克兵老人一直竖着大拇指:“老孙好啊,他年年义务铲雪,我今年85岁了,这一条路要不是老孙,我这么大年纪,下这么大雪根本不敢出门”。 走进江淮社区后面的平房,一条通道显得干净整洁,刚铲过的痕迹很明显。平房走到头,就是陈老人和他口中的老孙家。
走了一半,我们正好遇到了在铲雪的老孙——孙保明,街坊四邻听说来采访他,都称赞他平时爱做好事,是个好人!
老孙还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一直呵呵呵的笑着,一直说着“这是应该做的,没什么。”
陈老告诉记者,老孙现在是铲雪的第三遍了,因为一直还在下,老孙就反复的出来铲,一天铲个十来遍都是常事。
老孙铲雪的这条路,是江淮社区后面平房居民出入的唯一通道,而且因为是老旧小区,这一片都是老人带孩子比较多,一遇到雨雪冰冻天气,这条路就成了老人们头疼的路。
老孙本来也是“自扫门前雪”,后来见到有老人摔倒的事情,老孙就义务担任起了这条路的管理员来,用扫把一遍一遍的清扫,为了防止结冰,还早早的就用铁锹和热水把雪处理掉,这一扫就是20年。
这次的大雪,老孙昨天晚上就扫了两遍雪,今天早上4点多钟,老孙看窗外雪下的不大就准备多睡一会,后来听见窗外邻居在说下大了,老孙就赶紧起床,生怕一夜没铲的雪滑倒了哪位老人。
在老孙用铁锹铲雪的时候,他的身后还常跟着一个小帮手,就是11岁的小邻居田超。
下雪放假了,小田超也不睡懒觉,早早的就起床跟老孙铲雪,“老师说过,要助人为乐,帮助邻居,看到孙爷爷帮助邻居铲雪,就跟他一起铲。”
稚嫩的语调,勤快的手脚,小田超和老孙铲雪的时候,邻居们常常给他们拿点热水,还有给小田超一个小糖。
因为一条路,邻里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了。 临近中午,雪越下越大,老孙就带着小田超去挨家挨户的铁皮顶上扒雪。因为是平房,如果不扒雪,很容易压垮房顶,伤到人,小田超时不时的抖抖头顶上的雪花,老孙就用衣服给小田超护着。
大雪里,一老一少的身影显得格外的亲切。
陈老拉着记者说,他搬来的这三年,感受这里的邻里关系非常好,谁家缺个东西喊一声,谁家大人有事,孩子们就串门待,还真是远亲不如近邻!
邻里邻好,大雪纷飞,寒风凛冽,但这段暖暖的邻里情让心变的温暖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