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暴雨频发,江河湖泊水位持续上涨,此时正值急性血吸虫病的易感季节。汛期还可能引发洪涝灾害,进一步增加感染风险。因此,了解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严防感染,并掌握科学应对方法,是守护生命健康的关键。 一、什么是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由于人或哺乳动物感染血吸虫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属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在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 二、人是怎样感染血吸虫的? 感染了血吸虫的人或其他哺乳动物从粪便中排出虫卵,虫卵在水中孵化出毛蚴并侵入钉螺体内,发育成熟后从钉螺体内释放出尾蚴进入水体,人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只要10秒就可被感染。
危险就在身边!这些行为易“中招”:
生产劳动:水田插秧、捕鱼捞虾、摸螺蛳、打捞水草、水上运输等 日常生活:洗衣洗菜、洗手洗脚、过河淌水等
特别提醒:
4月到10月是感染风险最高的季节!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接触疫水,都有感染风险。非流行区人群或从未感染过的流行区居民,一旦接触大量疫水,最易发生急性感染!
三、急性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初次接触疫水或慢性病人再次接触大量尾蚴后均可引起急性血吸虫病。潜伏期从14天到84天不等,平均41.5天。接触疫水部位可出现“尾蚴性皮炎”,表现为痒、无痛,数小时至2~3天内消失。
发热:发热是急性血吸虫病的主要症状,午后尤其明显,各种抗生素对发热均无效。 胃肠道症状:食欲减退、腹胀、腹泻较为常见,严重者有脓血便。 呼吸系统症状:轻微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偶可痰中带血。 其他症象:肝脾肿大并有压痛,消瘦、乏力等。
四、如何预防急性血吸虫病? 避免接触疫水:不接触疫水是预防血吸虫病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特别是高发季节!
做好个人防护:当生产和生活必须接触疫水时,可以通过穿戴防护用品(胶手套、胶鞋、胶衣、胶裤等)、涂抹防护霜(剂)等方式,避免皮肤直接暴露在水中。
安全饮水:在流行区生活,要确保饮用水来源安全,避免饮用生水。
五、感染上急性血吸虫病怎么办? 一旦出现发热、腹泻、乏力、食欲减退等疑似急性血吸虫病症状,应及时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检查。急性血吸虫病患者需住院治疗,遵医嘱使用抗寄生虫药物吡喹酮,并对症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