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伟大抗战精神,“风展红旗—2025安徽革命文物主题季”启动仪式将于8月14日在六安市金寨县举办。 为什么落地六安
为什么此次活动落地六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安徽抗日战场是华中敌后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四军抗战的重要地区。六安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政治基础,成为安徽省暨大别山区抗日的指挥中心和活动中心,是中国抗战的重要战场。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的安徽省级领导机构均移至六安境内,或在六安成立、改组,国民党豫鄂皖苏游击兵团总部、第十战区长官司令部等指挥机关也驻六安。皖西人民为打败日本侵略者、争取中华民族的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
金寨县红军广场
从“红军故乡”到“将军摇篮”
六安拥有不可替代的红色根脉
这片被誉为“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的土地,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28年红旗不倒,30万英雄儿女以生命铸就丰碑,108位开国将军从这里走出。土地革命时期,六安是鄂豫皖边区武装斗争的重要策源地、红四方面军的重要发源地、苏区各项建设的模范地;抗日战争时期,六安是新四军四支队东进抗日指挥地、战时安徽省临时首府所在地、日军由六霍穿越大别山的挫败地;解放战争时期,六安是中原军区一纵一旅东路突围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战斗地、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后方保障地。红色六安,留下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见证了血雨腥风的峥嵘岁月,演绎了世代传承的红色经典,铸就了彪炳史册的老区精神,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已成为六安最鲜明的精神图腾。六安这片红色土地也留下了289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466件可移动革命文物,超全省革命文物总数的四分之一。
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
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
从“立法先行”到“精细管护”
六安践行守护初心的创新实践
六安对红色遗产的珍视,从未止步于“拥有”,更以“守护”为己任。正因如此,红色遗产保护已上升至城市发展的顶层设计,用创新实践践行守护初心。在全省率先出台《六安市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条例》,为红色资源划定了不可逾越的“保护红线”,开展首批革命遗址遗迹名录评选。编制出台《六安市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大别山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战略规划》等文件,构建起多层次的保护体系。近年来,累计争取资金近2亿元,推动200余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项目落地。遵照 “修旧如旧” 原则,对安徽抗日民众总动员委员会旧址(六安文庙)、鄂豫皖苏区首府旧址、新四军四支队司令部旧址等文保单位进行系统性修复;为重要文博场馆配备智能监控系统、恒温恒湿设备和消防应急设施,构建起 “人防+技防+物防” 的立体防护网;打破传统陈列模式,引入场景复原、VR 体验等技术,让大别山战役、立夏节起义等历史故事通过沉浸式体验直抵人心,让观众在 “触摸历史” 中加深对革命精神的理解。
安徽省抗日民众总动员委员会旧址
新四军四支队司令部旧址 从“静态展览”到“活态传承”
六安焕发赓续基因的蓬勃活力
在六安,革命文物是可触摸的精神密码。“研学大别山 行走的思政课”已成为红色研学金字招牌。六万情峡景区,大型抗战实景剧《大别山传奇》以炮火硝烟、英雄群像重现皖西抗战史诗,1000余场演出、60万人次观演的热度,印证了红色故事的永恒魅力。中国红色微电影盛典连续七年在六安举办,七届以来共征集1.5万部作品,全网点击量超25亿,六安正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红色基因融入时代血脉。作为长三角联动的“桥头堡”,六安举办30余场“绿水青山 红色六安”推介会走进沪苏浙,23列“乐游长三角・六安号”红色专列吸引众多游客,超1亿人次的长三角访客在此体验“红色研学+绿色康养”的独特魅力,让大别山精神成为长三角共同的精神财富。
实景剧《大别山传奇》
红色研学活动正在开展 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处,六安这片红色土地正在续写新的传奇。全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目光聚焦于此,人们所见证的,远不止289处革命文物的无声诉说,更是一座城市对“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生动实践与深刻诠释。安徽革命文物主题季选择六安,既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期许——让抗战精神、大别山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