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4日,和襄高速六安段主线170公里路面沥青面层摊铺完成,标志着这条连接皖豫两省的大通道,正式进入通车倒计时。
和襄高速六安段是《国家公路网规划》G4222和县至襄阳高速公路的组成路段,是串联皖豫两省的东西向战略骨干通道,也是六安市有史以来建设里程最长、投资额最大的单体项目,建成后对进一步完善六安市综合立体交通网,等高对接长三角,融入合肥、武汉都市圈,密切省际、市际间经济文化交流,助推大别山革命老区绿色振兴具有里程碑意义。
科学统筹,刷新“和襄效率” 和襄高速六安段主线全长170公里,项目管理跨度大,土建工程和路面工程交叉作业多,施工组织难度大,计划管理要求高,在市交通局的精心指导和有力调度下,中国能建葛洲坝交投和襄高速项目公司全面统筹,联合总监办和项目部成立路面专班,选派具有路面沥青施工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加入,为各施工分部提供施工和技术指导。针对落后的施工分部,现场召开沥青施工专题推进会,分析原因,精准施策,保障全线施工高效协同、有序推进。
“和襄高速六安段全线共7个分部,每个分部均配备2套摊铺设备,1套备用,人员‘两班倒’,确保人停机不停,连续不间断摊铺作业。”中国能建葛洲坝交投和襄公司总工程师郑涛说。
面对山区高速建设特点,项目团队积极克服场站建设用地紧张、道路崎岖导致的沥青运距长等难题,同步强化交通安全管控与施工人员教育。施工期间,在旅游风景区域实现了交通安全“零事故”。
和襄高速于今年7月开启大规模沥青摊铺,仅用4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主线170万吨沥青摊铺任务,较计划提前近一个月。尤其是在沥青施工高峰期日摊铺量一度突破25000吨,创造了安徽省交通建设沥青摊铺新高,再次展现了“和襄效率”。 智慧赋能,铸就“品质和襄” 在追求高效的同时,质量管控毫不松懈。智慧化管控全程赋能。项目采用沥青混合料拌合站数据采集系统、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智能管控系统,为施工装上“千里眼”与“智慧脑”,对摊铺温度、行驶速度、碾压轨迹、碾压遍数等关键数据进行实时捕捉、动态跟踪。同时,严格执行施工标准化,从原材料的质量到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运输、现场摊铺、碾压全过程进行把控,通过试验检测对混合料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压实度、平整度等相关指标严格控制,有效保证了沥青摊铺施工优质高效完成。
“沥青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后续车辆通行的舒适性与安全性,现场施工时尤其注意接缝位置平整度,为此我们建立了施工单位自控、监理单位监控和项目公司实体质量抽检三级质检体系,层层压实各方质量管理责任,确保各道工序质量符合设计标准。”中国能建葛洲坝交投和襄公司副总经理李宗耀介绍。
通过“以点带面”增强各参建单位质量管理意识和项目整体质量管理水平,让品质工程理念在项目全线蔚然成风,将和襄高速打造成“内优外美”的示范工程。 党建引领,凝聚攻坚合力 在路面沥青施工现场,道路两侧,党旗、党员突击队旗帜迎风招展。和襄高速的党员干部始终奋战在筑路一线,与时间赛跑,向通车进发。深夜万籁俱寂,现场施工依旧热火朝天。
在路面沥青层摊铺现场,170多度的沥青混合料从运料车上缓缓倒入摊铺机料斗,随着运料车和摊铺机的缓缓前行,双钢轮压路机和胶轮压路机轮番上阵,来回碾压,腾腾的热气夹杂着浓重的油烟味不断从沥青面层向上冒,层层热浪扑面而来。党员干部带头把控施工质量和安全,在这冰火两重天的环境下,他们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湿,积下一层白花花的汗渍。
项目建立党建专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主动担当、率先垂范,坚守施工一线,同各施工分部同吃同住同行,深入了解项目建设推进情况,及时发现、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将党建优势转化为解决实际难题的战斗力,为高效推进项目建设注入了强大的“红色动能”。
目前,和襄高速六安段项目路面、房建、交安等工程已基本完成,全体建设者正全力以赴,确保如期实现通车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