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1834
  • 回复0

[六安事儿] 建国60年皋城城区的沧桑巨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2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建国60年皋城城区的沧桑巨变
曾经,人们常用“九拐十八巷”来形容六安老城内街道拐弯处多,街道两旁小巷多。然而,建国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以及撤地设市10年来,随着城市的改造、建设、发展,老城的拐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最早消失的是一人巷、马厂巷、新巷等,随之而兴起的是宽敞的马路、规范化的小区。日前,记者深入“九拐十八巷”中一些尚存的巷拐和在其基础上兴建起来的新城,并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这些或旧或新的建筑,以通过这些新老照片的对比映射出建国60年来皋城的巨变。

  有学者曾撰文说,以拐而言,由北向南相继有上拐头、潘家拐、书院拐、茶叶拐、食房拐、鱼市拐、等驾拐。由东向西横穿南北街道之间的还有田家拐、大井拐、棚场拐头等。由其命名,即可推知缘由。如夏巷口的茶叶拐,原来此处因有三家茶叶商店而得名。以巷而言,数量甚多,其命名皆有缘由。因姓氏得名有夏家巷、柴家巷、魏家巷、戴家巷、史家巷;因庙宇得名的有大王庙巷、火神庙巷、城隍庙巷、关帝庙巷、观音寺巷、西湖庵巷、马工庙巷;因作坊得名的有油坊巷、书板巷、扎笔巷、染坊巷;以数字命名的有一人巷、头道巷、二道巷、三道巷、五福塘巷、六德巷、九拐巷、万寿寺巷。九拐巷,因巷内拐弯处甚多而得名;箭道巷,因巷道像射过的箭一样笔直而得名;竹丝巷,因文胜街原泾川会馆对门一户人家甚爱种竹,其竹茂盛伸至院外而得名;兵变巷,1930年国民党46师138旅272团二营营长魏孟贤(GCD员)发动兵变起义率部参加红军之处。

  记者从市地方志办公室了解到,如今“九拐十八巷”到底是哪些巷拐仍没有一个官方权威的说法,就连云路社区曾经在这片巷拐工作过几十年的居委会主任徐德芳也无法说全说透,其实到底哪些巷拐在列现在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从这些巷拐的变迁可以看出六安这些年的飞速发展。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及撤地设市10周年以来,随着六安市对老城区改造计划的实施,通过招商引资,实行房地产开发,一个个生活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皋城老城区面貌发生突变。“九拐十八巷”正在消失,有些“拐”或消失,或是半边拐,有些巷已成了半边巷、半截巷。“九拐十八巷”尽管很可能不久就会全部消失,但是在这些巷拐的基础上新建而起的将是更加宜居的园林滨水城市。
来源:大别山晨刊
六安论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