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1466
  • 回复3

行走职场 成也心态败也心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15 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STRONG><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cccccc" color=#ff0000 size=7>行走职场 成也心态败也心态</FONT></STRONG></P>
<P><FONT size=5><STRONG>行走职场 成也心态败也心态眼下正值求职大潮期,一些大四学生却特别迷茫,也特别地忙碌,忙的重心是尽快找到一份好工作。在简历撰写、形象包装、求知技巧等方面,他们花了很多时间和不算少的金钱,以求精益求精增加自己的竞争力,但心里依然没有底。他们希望得到一些求职建议,尤其是技巧方面的。可是需要提醒的是,在求职中更重要的是职业心态。 <BR><BR>定义 何为职业心态<BR><BR>何为心态?心态就是性格加态度。性格就是某些心理特征在一个人身上的有机结合,体现出个人的独特风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它表现一个人对现实的心理认知和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这个行为方式是长期所受教育和环境的影响而成的,是由心理态度决定的。态度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较持久的心理反应。<BR><BR>  那么什么是职业心态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心态,在职业领域我们体现的就是职业心态。比如说篮球运动员这个职业,大家团结合作努力打好每场球,这就是职业心态的一种体现。职业心态由一般性职业心态和专业性职业心态组成。一般性职业心态是共性的,是所有职业都需要的。它包含的内容很丰富:归零的心态,积极的心态、团队的心态、双赢的心态、包容的心态、学习的心态、奉献的心态、服从的心态、竞争的心态、专注的心态、感恩的心态等等。专业性职业心态更多的是在工作过程中历练而成的。如:销售人员的坚持不懈,财务人员的规范严谨等等。 <BR><BR>  个案:成也心态,败也心态<BR><BR>  小马聪明活跃,有较强的组织和学习能力。在某集团的面试中,她表现得很不错。关于薪酬问题,她是这样说的:“我看重集团公司给予我们大学生的培训机会和发展空间,薪水目前不是重要的,我接受公司的规定。”但在复试时,当人力资源部告之她薪酬待遇后,她表现出非常失望并提出质疑,最终双方没有签约。 <BR><BR>  分析: <BR><BR>  双方未成功签约的原因主要有两个:1.公司认为小马在薪酬问题上初试的表现不诚实。2.小马自己对这个薪资水平也不能接受。我问小马为何要那样回答关于薪水的问题,她说是从书中学到的。实际上薪水是她衡量工作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准。本文我们不分析她这个标准的正确性。书中的答案体现了“学习为先”的职业心态,小马照猫画虎地学说了,但并没有内化成为自己的认知,因此在事实面前过不了关,甚至她自己都接受不了薪酬低于自己期望值的这个现实。小马运用职业心态获得了初试的机会,同样也因为职业心态在复试中败下阵来。职业心态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学习、思考、积累、沉淀的过程中塑造的。大学生越早修炼自己的职业心态,受益越早。<BR><BR>实习意味着进入工作状态<BR><BR>  学人力资源专业的小吴幸运地获得了在一家大公司人力资源部实习的机会,一起实习的还有他的同班同学小李。公司看好他们的可塑性,计划在二月初与二人签约。但月初时,拿到offer的只有小李一人。这次经历给小吴的挫败感很大,他始终认为在学习工作方面自己一点也不输给小李,公司不和他签约原因到底是什么?<BR><BR>  原来实习时,人力资源部经理曾找到二人谈话希望他们周六、周日能加班,替其他同事分担一些工作。小李同意了,而小吴因为周末要回家探望父母(父亲已生病多日)和朋友就拒绝了。考虑到他的具体情况,经理提出可让他周一换休。因为已和朋友约好,他没有改变主意。<BR><BR>  分析: <BR><BR>  实习就意味着已经进入了工作状态,如果不主动积极地进行角色转换,还把自己当成学生,以学生的角色来对待上司和工作,将自己游离与团队之外,就好比自己给自己造了堵墙,将自己挡在了外面。小吴已进入了一个团队,但他缺少团队心态,只依自己的个人心态来行事。所以不是企业淘汰了小吴,是他自己淘汰了自己,个人的心态阻碍了自己的就业。 <BR><BR>  支招:求职应该具备三种职业心态<BR><BR>  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大,就业竞争会更加激烈。如果把简历等表面的包装比喻为招式的话,那么职业心态的修炼就是内功。我们知道,常常都是内力深厚之人才能笑到最后。因此,下面三个职业心态尤为重要。<BR><BR><BR><BR>归零的职业心态<BR><BR>  这个心态对于大学生非常重要。一次我在某大学做现场的职业指导咨询。有一个男生冲到我的面前,急切地问他如何才能成功地获得销售经理的职位。我说需要从销售员开始起步,他反驳我,说他学的是工商管理怎么能去做销售员,他要做管理人员。然后很不满地离去了。<BR><BR>  不了解完成一项工作的具体技能,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在职场中的位置,这种现象在大学生中并不是个别的。大学的理论教育和工作能力是不同的概念,大学的文化程度仅仅代表你在理论知识层面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而工作的实际能力方面,就仿佛是刚入学的一年纪学生,是需要学习培训的。<BR><BR>  世界著名的管理大师松下幸之助在管理中遇到困难时,找到了高僧。高僧一直给他倒水,水满了流到了桌上,高僧还在倒,他领悟到装满水的杯子就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6-5-15 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P>
<TABLE fixed; WORD-WRAP: break-word" height="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TR>
<TD vAlign=top><STRONG><FONT size=2><FONT face=Arial>职场新人如何成为赢家?<BR><BR></FONT></FONT></STRONG>  一些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常常发牢骚,抱怨自己工作环境不好。有的毕业生到一个工作岗位没多久就跳槽,有的甚至一年之内跳几次槽,到哪个单位都感到不顺心。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一部分大学生将职业满足感和好工作联系在一起。可是,是否有成就感和满足感,更为重要的因素是你能将一份工作做得有多好。如今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也是企业与人才创造双赢的时代,因此,大学毕业生的思考方向不能只是做“自己的生涯赢家”,而是要做企业认同的“职场赢家”。 <BR><BR>  调整自己的期望值 <BR><BR>  毕业生不能适应新环境,大都与其事先对新环境、新岗位估计不足,期望值定得过高、不切实际有关。当他们按照这个过高的目标接触现实环境时,往往会产生一种失落感,感到处处不如意、不顺心。初出校门的大学生,很多想法都是理想化的,与现实有不少差距。因此,毕业生在踏上工作岗位后,要能够根据现实的环境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尽量把期望值定得低一些、现实一些。 <BR><BR>  普遍的“欺生”现象 <BR><BR>  陌生的环境,令初来乍到的你有满脑子的问题向邻桌的人请教,可人家的回答能用一个字的不用两个字,不然就是含含糊糊地让你一头雾水。其实欺生现象很普遍,大多数人只是怀有戒备之心,认为持不冷不热的态度最安全。记住,放弃对“热烈欢迎”的奢望,硬着头皮想办法吧。 <BR><BR>  多做小事,少点阔论 <BR>   <BR>  涉世之初的学子要抱着多学一点,多做一点的心态,多从诸如打水、扫地、分报纸这样的琐事做起,容易和大家打成一片。建立为现实负责任的观念,少谈一些好高骛远的事情会让周围的人觉得孺子可教,他们会耐心释疑。多做小事,少点阔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意义正在于此。 <BR><BR>  尽快适应新环境 <BR><BR>  初来乍到,你要尽快熟悉“圈子”里的人和事,先不要多嘴,以免惹人烦,最好是保持沉默,多听、多看,用谦虚诚恳的态度向同事学习业务知识,主动与感觉友好的同事接触,根据相同的爱好,可共同参加一些业余活动。或请他们吃顿饭,或在一块儿聊聊天,增进友谊,这样才能顺利完成上司交办的任务。而这些知识是在学校和书本上无法学到的。工作需要的也正是实践经验。只要你把关系理顺了并很快地融进了“圈子”,那么对你日后的工作将大有裨益。 <BR><BR>  周一千万别迟到 <BR><BR>  周一是一周的第一天,许多单位要在这一天例行晨会,或布置新工作或传达重要的精神,因此周一在这一周之中显得特别重要。此外,一般单位的领导都有这样一个习惯,周一一早会有意无意地挨屋转一转,看看本单位各部门的人到齐了没有,如果有谁周一就迟到,准逃不过领导的眼睛。所以无论你有什么困难都要克服掉,周一千万别迟到。 <BR><BR>  不要将矛盾上交 <BR><BR>  在向上司汇报时不要讲困难。上司每天都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要比员工遭遇更多的难题,承受更大的压力。将矛盾上交或报告坏消息,会使上司的情绪变得更糟,还有可能留下“添乱、出难题、工作能力差”的负面印象。 <BR><BR>  乐于扩展自己的工作范围 <BR><BR>  做好本职工作,是分内的责任,所以很难引起上司特别关注和青睐。上司欣赏的是那些不仅胜任本职工作,而且还能接受并做好分外工作的部下。这就要求你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随时准备以快乐的心情,接受上司交代的新任务,而不要露出勉为其难的神情,更不要以这项工作不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而回绝上司。事实上,上司每交给你一项新工作,都是对你的一次小考验,你必须力争圆满完成这些任务,使自己有一个被上司赏识的机会。 <BR><BR>  别自命不凡 <BR><BR>  你不必强说你通过怎样的努力才达到你的成就,但也不要说得太过轻松,这样说会令人妒忌。你要平易近人,保持低调,这样便可在职场中无往不胜。 <BR>   <BR>  敢于接受风险 <BR><BR>  每一个决策的后面都有风险,但风险是可评估的,若不踏出新的一步,就没有成功的机会。你可能正在思考:如果我接受了新方案,万一失败了怎么办?如果我负责新业务,成绩不理想,会不会脸上挂不住?不冒险很安全,但这样一来,你永远不会进步。有些毕业生为了安全感保守地待在原地,却没想到总有一天别人会轻易地夺取你的腹地。毕业生初涉职场可训练自己逐步接受风险,不必害怕改变。学习的过程,甚至是失败的经验,都能帮你做出更大的决策并承受风险。 <BR><BR><BR></TD></TR>
<TR>
<TD 20em" vAlign=bottom><BR></TD></TR></TABLE></P>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06-6-13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职场行走,不论成败往前走!别回头!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06-7-23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很有道理!
六安论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