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1758
  • 回复5

[注意][推荐][精彩郎咸平]剖析四川长虹-触目惊心(值得六安官员和企业家深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15 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TRONG><FONT size=7>[精彩郎咸平]剖析四川长虹-触目惊心</FONT></STRONG>
<DIV>
<P><FONT size=5><STRONG>前言:</STRONG></FONT></P>
<P><FONT size=5><STRONG>郎咸平把长虹的“国有资产流失”途径概括为三招:虚实难辨,敌友难分;袖里乾坤,暗渡陈仓;天下为盟,互惠互利。</STRONG></FONT></P>
<P><FONT size=5><STRONG>  在炮轰顾雏军大半年之后,锋利的郎氏手术刀“指向了四川长虹的元老、功臣倪润峰。</STRONG></FONT></P>
<P><FONT size=5><STRONG>  昨天,郎咸平在上海的一场讲座上详细解剖了倪润峰未尽的MBO努力。他指出,从长虹的故事中可以看到国企管理者怎样绞尽脑汁想实现MBO、虽然未遂却把企业拖垮的轨迹。</STRONG></FONT></P>
<P><FONT size=5><STRONG>  郎咸平称,根据公开资料分析,倪润峰MBO长虹的企图是非常明显的。综合看来,倪氏MBO的计划分三步。</STRONG></FONT></P>
<P><FONT size=5><STRONG>  第一步储备能量,伺机计提</STRONG></FONT></P>
<P><FONT size=5><STRONG>  郎咸平首先回顾了倪润峰在长虹的履历,特别提到2001年倪润峰复出后的一个现象:当年长虹存货激增,存货周转倍数与同行相比最低,但是存货跌价准备却维持在很低水平。郎咸平:“这一切现象都是不正常的。”</STRONG></FONT></P>
<P><FONT size=5><STRONG>  郎咸平指出,该计提的款项不计提,这是国企老总MBO的共同特征,包括哈药、宇通、张裕等都是这样。2000年,长虹开始从事大量的短期投资业务(委托理财),但是未对短期投资作任何跌价准备。长虹有大量的应收账款,但是却不计提任何应收账款损失准备,这一切造成长虹账面上的虚假繁荣。后来,计提款项后,长虹股价短期下跌了25%.为什么管理层该计提而不计提呢?郎咸平认为这样做的好处很多:一是储备大量的可计提资产,等待MBO时机,伺机计提;另外还可以造成股价下跌,大幅度降低公司资产和股价,从而便于管理层低价收购,让MBO大功告成。</STRONG></FONT></P>
<P><FONT size=5><STRONG>  第二步转移国有资产,筹备MBO资金</STRONG></FONT></P>
<P><FONT size=5><STRONG>  通过自己擅长的财务分析,郎咸平对倪润峰的“功绩”进行了强烈质疑。有人说,倪对长虹的功劳很大,接手时长虹的总资产不到一个亿,而2004年长虹的总资产已经达到200多亿。但是真的有那么多吗?“他问道。</STRONG></FONT></P>
<P><FONT size=5><STRONG>  他进一步分析:长虹的总资产中,应收账款和存货高达139个亿,占总资产的63%,固定资产只有14%,这才是真正的资产。也就是说,倪只是把长虹由不到一个亿变成了十几个亿而已。“长虹应收账款高达63%,国有资产虚增,实际已经流失!”</STRONG></FONT></P>
<P><FONT size=5><STRONG>  而对“国有资产流失”的途径,郎咸平概括为“倪氏吸星大法”,共有三式。</STRONG></FONT></P>
<P><FONT size=5><STRONG>  第一式:虚实难辨,敌友难分</STRONG></FONT></P>
<P><FONT size=5><STRONG>  郎咸平指出,2000年长虹已有大量的应收账款,2001年应收账款不跌反升。</STRONG></FONT></P>
<P><FONT size=5><STRONG>  倪润峰在第一次隐退之后,全心考察国际市场,找到了美裔华人季龙粉和他的电器销售公司APEX.2001年2月,倪润峰复职,当年9月,长虹即与APEX签约合作,借APEX渠道突击美国市场。</STRONG></FONT></P>
<P><FONT size=5><STRONG>  长虹有80%的应收账款都来自APEX,而APEX是一家劣迹斑斑的销售商,主要通过小额交易建立信誉,然后用赊账的方式与供应商交易,拖欠了国内多家DVD制造商数千万美元的货款。</STRONG></FONT></P>
<P><FONT size=5><STRONG>  2001年6月,长虹一高层曾说过不能与APEX合作,早已知悉与APEX的交易风险。当年9月,长虹却与APEX签约合作,借APEX渠道突击美国市场。长虹在美国巨大的销售量,却全权委托APEX,一个自己的代理处也没有。季龙粉每次都能通过一个高层拿到货,郎咸平认为,这个高层很可能就是倪。</STRONG></FONT></P>
<P><FONT size=5><STRONG>  郎咸平对长虹与APEX的合作提出一系列置疑:为什么倪在复出后要选择与APEX合作?为什么明知APEX早有拖欠货款前科,仍然与之合作?为什么明知高风险仍然进行交易?</STRONG></FONT></P>
<P><FONT size=5><STRONG>  按照郎咸平的分析,“第一式”的结果就是:APEX有意拖欠货款,100多亿去向不明。</STRONG></FONT></P>
<P><FONT size=5><STRONG>  第二式:袖里乾坤,暗渡陈仓</STRONG></FONT></P>
<P><FONT size=5><STRONG>  按照郎咸平的说法,第二式表现为子公司的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他举了一家公开披露资料的子公司长虹新艺为例,当初投资2亿,资产清算后,8000万的应收账款去向不明,加上其他款项,总共母公司只拿回4000万。一家子公司就少了长虹1.6亿。</STRONG></FONT></P>
<P><FONT size=5><STRONG>  第三式:天下为盟,互惠互利</STRONG></FONT></P>
<P><FONT size=5><STRONG>  根据公开资料,四年内长虹委托理财金额高达36.5亿。目前已揭露的有南方证券挪用长虹1.82个亿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6-5-15 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size=7><STRONG>剖析四川长虹-触目惊心</STRONG> <br></FONT>
<DIV><FONT size=5><STRONG>金光纸业最近在国内闹得风风雨雨,工行给他几十亿元贷款,金光纸业倒闭了,他跟工行说,帮我一下吧,我们重组后你的贷款就能收回了。工行为了能把贷款收回来,到各地去做当地政府的工作,协助他重组。如在云南帮他搞速成林,速成林对地表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那儿块地方以后别的树都不会长。各位你们知道金光纸业究竟在中国想干什么?如果你们仅从财务报表分析,根本看不出他的问题。金光纸业这个案例是我在2001年做的,我当时给《华尔街日报》的记者看过这个案例,他说,不会吧?怎么可能呢?到了2002年的2月份,《华尔街日报》在2个月的时间里,连续在头版刊登文章,标题是《金光纸业的骗局》,全世界共有183家包括中国工商银行在内的银行深陷其中。可是这种事情国内很少或者是不报道的,各家银行依然前赴后继地给金光纸业贷款。为什么?因为你看到的财务数据都是最好的,你到现场看他的工厂,没有任何问题,非常好。金光纸业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我们要深入分析这家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什么?在2002年之前,金光纸业不叫这个名字,而叫亚洲纸浆造纸公司(APP),他是印尼的一个家族——瓦加佳家族控制的。瓦加佳家族控制了三家企业,一家是亚洲纸浆造纸公司(APP),一家是金融公司,另一家是亚洲食品房地产公司。2002年之前你如果从上海虹桥机场出来,就能看到亚洲纸浆造纸公司(APP)的广告,现在没有了。我在研究中发现,1998年亚洲纸浆造纸公司有一笔1.8亿美元的一年期无利率贷款,到2002年一直没有还,现在倒闭了更不用还了。 <br>     <br>    从这件事情,让我产生了非常高的警觉,瓦加佳家族究竟想干什么?根据公开披露的数据和信息,我发现亚洲纸浆造纸公司在亚洲各地的公司,把他们的现金都转存到印尼国际银行——一个印尼家族控制的银行,你们从他们的财务报表上看到的现金实际上已经转存到了印尼国际银行,印尼国际银行通过银行间的转贷,把资金转贷给富士国际银行(另一家印尼家族控制的银行,取富士的名字只是为了迷惑客户,以为是一家日本银行)以及其它一些他们控股的银行,把资金分散。这些银行拿到亚洲纸浆造纸公司在亚洲各地的公司转来的资金后再放贷,贷款给瓦加佳家族控制的亚洲食品房地产公司。亚洲食品房地产公司主要生产食用油,要银行贷款是无可厚非的,他拿着贷款购买原材料,他向哪些企业购买呢?向瓦加佳家族控制的一些农业公司购买。他以什么样的价格购买呢?很难调查,从已知的两笔交易中我们发现,他的购买价格是国际市场的10倍。我们现在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瓦加佳家族把亚洲纸浆造纸公司在亚洲各地的公司的现金,通过转存、转贷、放贷、购买原材料等方法,转移到自己手中。你们看到的亚洲纸浆造纸公司的财务报表都是真的,很漂亮,但是现金全部都不在,已经转到了瓦加佳家族手中。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阴谋,每隔五年就做一次,1998-2002年已经做了一次了,离现在是第三年了。瓦加佳家族控制的金融公司还发行一年期的债券,债券到期后,金融公司没有钱兑现,再由亚洲纸浆造纸公司发行等额的债券来取代金融公司的债权,由于业务往来的关系,他们把债券卖给全球183家包括中国工商银行在内的银行,并且亚洲纸浆造纸公司为他在亚洲各地的公司的贷款提供担保。亚洲纸浆造纸公司在亚洲各地的公司向银行借到款后,就通过前面说的方法把现金转到瓦加佳家族手中。 <br>     <br>    大家可能已经猜出了瓦加佳家族要怎么做了,在2002年的一天,亚洲纸浆造纸公司在亚洲各地的公司一起全部倒闭,包括中国工商银行在内的中国7家银行,全球183家银行的贷款、债权全部不还了。这些公司对债权银行说,只要再给我们一些支持,等我们债务重组后,我们一定还款,还想继续骗。印尼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曾刊登过这样一张照片:一个印尼人面带微笑,手中提着一个血淋淋的人头,这是一个国家的象征。瓦加佳家族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席卷各国的财富。你们知道为什么印尼、菲律宾等国家的女人要到别的国家当保姆?一个没有法制的国家,民营经济越发达,官商勾结越严重,民营企业和政府合谋席卷人民的财富。什么是股份制?其债权就是有限责任,公司倒闭以后债权人不能向上追索,向股东追索,只能向下追索,这样就保护了上帝的罪人。瓦加佳家族把世界各国的钱中饱私囊,但按照国际通行的法律,这些钱是不可追索的。2002以后,瓦加佳家族把亚洲纸浆造纸公司更名为金光纸业,企图再来一把,对于这样的公司,你拿美国风险管理等财务报表分析软件去分析根本无效,这些软件在美国是有效的,因为美国公司的财务数据是真实的,经过软件计算出的数据是可以类比的。但如果你把它用在亚洲的某些企业,如金光纸业,计算出的结果很漂亮,但它是虚假的,是骗你的。 <br>     <br>    下面进入今天的正题。我们现在来研究长虹这个案例。我想通过长虹这个案例告诉各位,现在我们的某些企业家,是如何通过复杂的资本运作来达到坑害国家、坑害中小股民、坑害银行的目的。大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6-5-15 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size=4><FONT size=5><STRONG>倪氏吸金大法第三式——天下为盟,互惠互利。我们发现2004年以前长虹委托理财高达36.5个亿。但他经营性的现金流从2002年6月后却是负的。在经营性现金流是负的的情况下,长虹还要拿出36.5个亿去做代客理财,很不正常,这里面一定有猫腻。委托理财的回扣一般是1%左右,36.5个亿可以拿到约4000万的回扣,还可以有8-10%的投资收益,这对于倪润峰有什么不好,好极了!委托理财可以动用本金,但在多笔委托理财中,长虹均不急于收回本金,而且这些委托理财都在季报公布的前一个星期一起到期,一到期长虹就续约,让证券公司长期占用该笔资金。受托为长虹理财的证券公司中,南方证券和汉唐证券均涉嫌挪用客户资金被相关部门调查。这些证券公司是怎么做的呢?他们在到期前买入长虹股票,等到期了,8-10%的收益就成为投资收益,投资收益合并会计报表计算,在长虹本期的季报上,投资收益大幅上升,公布业绩后股价上升,证券公司套现离场,然后把股票收益和长虹分成。这真是一举多得,妙!妙!妙! <br>     <br>    倪润峰现在已经从国有资产和股票市场圈了大量的钱,为MBO做了充足的准备,他原来计划于2002年6月成立由管理层拥有或者由员工持股的新公司,政府有关部门对上市公司的国有股转让叫停,计划失败,倪润峰只好另寻出路,找一个强有力且可靠的资本运作平台帮他运作。2004年以前的资本运作方式是:上市公司把一些烂资产剥离出来,从外面找了一个有概念的资产,比如北大正方、清华紫光等注入,把股价大幅拉升,到了最高点所有内部人套现离场,股民对此深恶痛绝,而且这种事情干多了,股民都熟悉了,不上你的当了,这是中国股市衰退的真正原因。现在的资本运作方式是:上市公司的内部人勾结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中的不法分子,利用前面说的倪氏吸金大法,坑骗国家和股民的钱。这种新型的资本运作方式对银行的杀伤力要远远大于传统的资本运作方式,你们是我培训的第一批银行人员,要熟悉这种新型的资本运作方式,决不能上他们的当啊!既然伊利股份找的是金信系,倪润峰也找金信系。“系”这个字是我发明的,就是大的利益集团,我在2002年批评德隆的时候,就把德隆称为德隆系。我把金信系给你们详细介绍一下,因为你们迟早要碰到他。大家看到金信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有一个股东叫“朝华科技”,我请在座的每位把“朝华科技”四个字牢牢地记在脑海中。大家注意金信信托控制着博时基金。我们看一下长虹和金信系的昔日情缘。我们发现从2002年以来,入场的基金全部都是金信系的基金,但这时长虹的股价却是下降的,难道是金信系的财技大不如前了吗?不是,我告诉各位,以前上市公司坑骗股民的钱靠的是拉升股价,现在则靠的是打压股价。金信系下的博时基金成为市场最主要的做空力量,它旗下管理的基金总出现在众多暴跌股票的十大股东当中,如:铜都铜业、西山煤电、华联超市、扬子石化、齐鲁石化、上海能源、中远航运、煤气化、山西焦化、福星科技等。你们不要给这些上市公司贷款,贷款肯定血本无归。两年内导演了三个MBO,手法都是相同的,即打压股价,企业管理层低价收购。 <br>     <br>    金信系倪润峰的如意算盘是,储备大量的可计提资产,通过倪氏三个吸金大法储备大量资金,合作伙伴金信系购入长虹股份,只等MBO时机成熟,一起计提,造成亏损假象,打压股价,然后倪润峰就低价收购长虹。但很不幸的是,倪润峰于2004年7月下台,赵勇接任。”龙口粉丝”也被逮捕,倪润峰功亏一篑,应了一句话,长使英雄泪满襟。各位要明白,你们接触的放贷对象都比我们聪明,他们做这种事情的原则和我们不一样,我们常常是拍脑袋办事,要一步到位,他们却是精心设计,周密策划,经过5-10年的长期盘算,一步一个脚印走到现在,决不会拍脑袋办事。倪润峰准备了这么久,花了这么多的心计,岂可让它功亏一篑?你们认为倪润峰倒台了,这一切都会结束了吗?金信系会善罢甘休吗?我干脆明说了吧,绵阳市在挑选赵勇的时候,这些利益集团会不参与吗?他们会把长虹交给一个他们不能控制的人的手中吗?这才是真正的悲剧!中国的有识之士呼盼了200年的国家强盛,但每个人都是默默以终,好不容易盼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的汉唐盛世。但这种盛世是有代价的,会遭到叮咬,形成一个个脓包,在它变成粉红色即将要破的时候往往是最美丽的,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社会问题!你们已经感觉到这种情况的发生了,你们谁敢让你们的宝贝女儿在晚上10点以后一个人回家?这一切都是由于我们的民族性和文化造成的。今天的中国社会是一个转折点,如果我们走得好的话,我们可以延续汉唐盛世,摆脱4000年来上帝对中华民族的诅咒;走得不好的话,20年以后,你给你的宝贝女儿写信,会象印尼、菲律宾的父母对他们的女儿那样写信:宝贝女儿,你在别的国家做保姆的日子还好吗? <br>     <br>    有些人说,长虹的总资产从2000年底的166亿上升到2004-年6月的218亿,倪润峰的复出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有贡献的。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吗?我们来看看倪润峰对长虹的贡献究竟在哪里?在2004年6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6-5-15 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STRONG><FONT size=7>郎咸平赵勇成都舌战 长虹MBO旧账再被翻出</FONT></STRONG>
<DIV>
<P><FONT size=5><STRONG>“郎旋风”刮到成都,资本市场、国企改革、股权分置改革无所不谈。然而,这一次等待他的不仅是掌声。2005年12月27日,四川长虹董事长赵勇借郎咸平来川演讲之际,要求郎咸平公开回答几个有关长虹MBO论述中的问题。 </STRONG></FONT></P>
<P><br><FONT size=5><STRONG>郎赵之争现场对话(实录)<br>27日,被媒体称为“郎监管”的郎咸平到成都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讲座,这场讲座的下半场出现了一位特殊的“听众”———四川长虹的董事长赵勇。在讲座下半场的现场问题交流过程中,郎监管与赵勇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今日多个媒体对此作了报道,全文抄录如下:</STRONG></FONT></P>
<P><FONT size=5><STRONG>  赵勇(四川长虹集团董事长):我想我们虽未谋面,但我俩彼此都不陌生。 <br><br>  (暗指郎咸平指责长虹搞MBO管理层收购)感谢郎先生对长虹的关心,聆听了今天下午的演讲,我觉得非常得精彩,非常富有激情。您既然到了四川,就应该谈谈长虹。因为时间非常有限,我想就一个问题讨教郎先生。 </STRONG></FONT></P>
<P><FONT size=5><STRONG>  郎咸平(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好。 </STRONG></FONT></P>
<P><FONT size=5><STRONG>  赵勇:您最近的演讲包括随后的媒体报道确实关注过长虹。 </STRONG></FONT></P>
<P><FONT size=5><STRONG>  郎咸平:对,是的。 </STRONG></FONT></P>
<P><FONT size=5><STRONG>  赵勇:另外我关注的一个报道,就是8月22日在江西你作了一个中外名家论坛,完了以后出了一篇文章,叫“精彩郎咸平剖析四川长虹”,我不知道这篇文章是不是反映了您的观点。 </STRONG></FONT></P>
<P><FONT size=5><STRONG>  郎咸平:这个,对你坦白讲,我不记得了。 </STRONG></FONT></P>
<P><FONT size=5><STRONG>  赵勇:那我再给您读一下看您能否回忆起来。 </STRONG></FONT></P>
<P><FONT size=5><STRONG>  郎咸平:好。 </STRONG></FONT></P>
<P><FONT size=5><STRONG>  赵勇:这篇文章主要是对长虹的批评,说从倪总开始到我都有MBO倾向。 </STRONG></FONT></P>
<P><FONT size=5><STRONG>  郎咸平:对。 </STRONG></FONT></P>
<P><FONT size=5><STRONG>  赵勇:换句话来讲就是要么长虹姓倪要么长虹姓赵。 </STRONG></FONT></P>
<P><FONT size=5><STRONG>  郎咸平:对。 </STRONG></FONT></P>
<P><FONT size=5><STRONG>  赵勇:这篇文章做了许多论述,其中谈到我这一段您的主要批评依据就谈到了朝华科技。朝华科技确实是我回长虹工作以后为了在IT行业发展与朝华集团合资成立了长虹朝华公司。那么这里面有一段描述不知道郎先生还记不记得,这句话是不是您说的——谈到朝华时“我要告诉大家,朝华第一大股东四川立信的老总是赵勇在清华大学的同班同学。”不知您说过这段话没有,请您仔细回忆,因为这段话我最近的日子很不好过。(掌声) </STRONG></FONT></P>
<P><FONT size=5><STRONG>  郎咸平:哈哈哈。 </STRONG></FONT></P>
<P><FONT size=5><STRONG>  赵勇:您说过这样的话吗? </STRONG></FONT></P>
<P><FONT size=5><STRONG>  郎咸平:你觉得这个事情……我们在上课的时候我们开玩笑经常讲这个故事。 </STRONG></FONT></P>
<P><FONT size=5><STRONG>  我给你讲,你今天是要澄清什么事还是想…… </STRONG></FONT></P>
<P><FONT size=5><STRONG>  赵勇:我就是想澄清事实,就是这句话你讲过没有?是同学,而且是清华大学的同班同学。 </STRONG></FONT></P>
<P><FONT size=5><STRONG>  郎咸平:是什么时候讲的? </STRONG></FONT></P>
<P><FONT size=5><STRONG>  赵勇:是8月22日,在南昌,有一个第六届江西财富论坛,中外名家系列讲座。</STRONG></FONT></P>
<P><FONT size=5><STRONG>  郎咸平:我不记得是不是在那讲过,你为什么…… </STRONG></FONT></P>
<P><FONT size=5><STRONG>  赵勇:因为这个事实如果是成立的,人们就会想长虹为什么会去和朝华合作,这里面是不是会有其它的原因。 </STRONG></FONT></P>
<P><FONT size=5><STRONG>  郎咸平:赵总,我想反问你一句话,你今天来的目的,就是想澄清这个事情吗? </STRONG></FONT></P>
<P><FONT size=5><STRONG>  赵勇:是。 </STRONG></FONT></P>
<P><FONT size=5><STRONG>  郎咸平:那我就再告诉你一个事情,希望你能澄清一句话,你们长虹从1994年 </STRONG></FONT></P>
<P><FONT size=5><STRONG>  开始,就和朝华科技的股东金信系就一直有关系一直到现在,你承认这个事实吗? </STRONG></FONT></P>
<P><FONT size=5><STRONG>  赵勇:啊,长虹,朝华…… </STRONG></FONT></P>
<P><FONT size=5><STRONG>  郎咸平:听我讲完。 </STRONG></FONT></P>
<P><FONT size=5><STRONG>  赵勇:朝华是长虹的流通股(发觉不对),第二大法人股股东。 </STRONG></FONT></P>
<P><FONT size=5><STRONG>  郎咸平:你不要激动,长虹的股价从1996年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06-5-15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帖子也是适合职场专区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06-10-6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em03][em03][em07][em07][em07]
六安论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