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60" border="0"><tbody><tr><td class="content" style="TEXT-INDENT: 18px;">【<b>来源:江南都市报</b>】 【<b>作者:熊持成 陈凯</b>】 </td></tr></tbody></table><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60" border="0"><tbody><tr><td class="content" id="fontzoom"><p> <font size="4">自本报正式启动江西车市满意度调查以来,截止发稿时为止,已收到了500多张读者的选票,其中不少读者在电话和信中,还指出了当前江西汽车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希望通过本报“3.15”调查问卷活动,能够进一步规范江西汽车市场。 </font><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left" border="0"><tbody><tr><td valign="top"><font size="4"></font></td></tr><tr><td><table><tbody><tr><td><font size="4"></font></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font size="4">而部分品牌经销商也给本报打来电话,称赞此次活动举办的及时,也希望此次活动能够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进行下去。在众多的来信中,除了投出自己喜爱的汽车品牌、汽车经销商外,许多读者还列举了江西汽车行业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报记者对此做了一个大概的统计,其中下面三方面是读者提的最多的问题:</font></p><p> <strong><font size="5">汽车价格回归理性</font></strong></p><p> <font size="4">汽车价格经过几年的风生水起已经走进了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以前那种价格与价值非常不对称的事情,现今也很少见到。而不论是往年的老款车型,还是今年要推出的新品,降价的空间都不是很大,有微调的可能性,但是大幅降价的时代已经过去。其中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江西本土的4S店与汽车经销商数目不如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那么多,本身的内耗比较少。二是利润空间已经压缩到了一个合理的比例,例如今年各大汽车品牌的销售量比去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是利润相比去年,反而缩水了,其中重要原因就是厂家已经把利润空间压缩了。</font></p><p><font size="4"> <strong>汽车质量各有千秋</strong></font></p><p><font size="4"> 汽车质量是汽车品牌的生命,任何一个想有所作为的汽车厂家都不会拿这个来开玩笑。总的来说,汽车产品的品质在日渐提升,消费者可以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产品,但汽车投诉也在所难免。根据消费者的意见投诉,产品质量中,10到20万元的汽车主要质量问题在车身附件及电气问题方面;20万以上价位汽车中,前制动系统操控性问题及噪音,轮胎易磨损、长距离行驶燃油经济性差等。40万以上的高档车主要问题集中在变速箱、发动机等重要零部件上。因此,消费者在购车时,应该货比三家,并且与自身的用途结合考虑。</font></p><p> <strong> <font size="5">售后服务期待提升</font></strong></p><p> <font size="4">服务是企业发展的保证。根据不完全统计,有七成左右的消费者是通过已购车朋友的介绍而实行购买行为的,汽车广告也是消费者购车的重要参考。因此,一个汽车品牌售后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汽车的品评判。通过消费者的投诉中我们可以发现:服务人员的维修技术问题,与推卸责任不了了之的问题,是售后服务中被消费者列举的比较多的问题。</font></p><p><font size="4">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对于消费者提出的问题,厂家与经销商是有足够的理由去倾听的,也应该有足够的勇气去“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因为消费者是企业的上帝,只有消费者的消费与再消费,才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前提,才是建设和谐消费链的根本保证。</font></p></td></tr></tbody></tabl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3 13:25:0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