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1439
  • 回复2

[车友杂谈] 捷达:100万之后是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25 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pan style="FONT-SIZE: 14px;">捷达第100万辆在长春下线了,这是个令一汽-大众激动的时刻,在中国单一品牌达到100万辆的确很不简单。因为,仅仅几年前,我国每年的汽车产销总量还不到100万辆。<br/><br/>  在数量上,能与捷达相比的还有桑塔纳和夏利两个品牌,但观察一下市场就会发现,目前,桑塔纳和夏利几经改型之后,已渐渐退出一线城市,把目标瞄向了二、三线城市及农村市场;捷达在几度改型之后,却依然固守一线城市的主流消费阵地,且风头不减当年。<br/><br/>  说个简单的原因,桑塔纳的车型太老,夏利的档次偏低,与两者在这两方面相比,捷达都略胜一筹。但这个理由还不足以支持捷达之所以能保持现状。<br/><br/>  往复杂看,其实,捷达长盛的原因,在于闯出了自己的品牌、在于保持了自己的品牌美誉度。皮实、耐用,成了捷达在消费者中的口碑,时至今日,人们面对眼花缭乱的新车时还不忘与捷达一比。捷达,闯出了自己的品牌,立住了自己的品牌。而这一点,恰恰是目前中国车市最缺乏的。纵览中国车市,这是一个少有的正面角色。<br/><br/>  100万辆,使人激动,但激动之后,接踵而来的将是巨大的压力:<br/><br/>  如何延续这已经谱就的百万辆神话?<br/><br/>  如何打造第二个迈向百万辆的品牌?<br/><br/>  如何打造更多的迈向百万辆的品牌?<br/><br/>  成绩是荣耀,成绩更是压力。<br/><br/>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100万辆之后,有海拔更高的山峰在等待着被一一跨越。<br/><br/>  100万辆 是一次飞跃还是一个开始?<br/><br/>  翟亚男<br/><br/>  7月14日,第100万辆捷达在长春下线。没有多余的点缀,没有过分的渲染,一汽-大众将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刻布置得与众不同。仪式现场选在了轿车一厂的焊装车间,在通往主会场的通道两旁,是一汽-大众15年的大事照片展。如此巧妙的设置,让与会者随着前行的脚步,清晰而深刻地感受着一汽-大众所走过的每一步:从捷达A2到捷达SDI,从宝来、高尔夫到开迪、速腾,从奥迪100到全新奥迪系列……某些画面、某种情怀因这些照片再次浮现眼前,激荡于胸。<br/><br/>  15年的历程,单一品牌突破了100万辆,从一个注册资本只有37.12亿元人民币的企业,发展到现在拥有总资产276亿元人民币的大型汽车企业,这样的数字、如此的速度,在国内汽车企业里不是轻易能被改写的。<br/><br/>  按照中国人的思维,10、100无疑象征着圆满。而对于一汽-大众来说,捷达100万辆的下线却远远不是一个句号,因为他是国内公众影响力最强的企业之一,因为他拥有数以百万计用户,因为他是国内最早的汽车合资企业,因为……有太多的理由,足以让国人对一汽-大众赋予更多的期望。一汽-大众,担子不轻!<br/><br/>  除了国人的期望,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一汽-大众就更没有了放松的理由。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合资品牌,一汽-大众凭借出众的品质和完善的销售体系,称霸中国车坛多年。然而,自主品牌的觉醒,一批合资企业的快速追赶,一汽-大众不得不沉下心来思考。<br/><br/>  一汽-大众旗下车型继承了德国车严谨、务实的传统,在质量上很少缺陷,然而也不可避免地沿袭了德国人刻板、教条的特性。与丰田、通用、现代频繁推新产品不同,一汽-大众旗下品牌似乎过于保守。在其他厂家纷纷以新产品抢夺市场之际,一汽大众的市场份额难免有所下降。在对一汽-大众总经理安铁成的专访中,媒体频频扔出“一汽-大众目前面临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对于外型略显陈旧的捷达,您认为怎样才能使这一品牌长盛不衰?”等敏感话题,记者们的刻薄不无道理。<br/><br/>  面对提问,安总的回答很坦诚:“一汽-大众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必须突破30万辆产能这个坎儿,这不仅仅是产量和销量的坎儿,更重要的是管理的坎儿,在未来5年内,我们要让一汽-大众所有的管理体系,都适应将来40万辆、50万辆、60万辆甚至更多产销量的目标,这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课题。对于捷达,我们一直在升级换代,不断完善其品质,卓越的性能是捷达能拥有100万用户的关键所在。”100万辆,带给这位老总更多的不是欣喜,而是对未来冷静的筹划。<br/><br/>  100万辆对一汽-大众来说意味着什么?是一个单纯的数字还是中国汽车史上的一个传奇?是一次飞跃还是一个新的开始?安总的话很坚定:“十五年不是终点,一百万不是指标,而是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开始。”<br/><br/>  捷达事迹<br/><br/>  1991年12月5日,第一辆捷达A2在中国汽车基地长春组装下线。<br/><br/>  1992年一汽-大众开始对捷达进行国产化件试验。同年7月1日第一辆SKD捷达轿车成功下线,标志着捷达国产化迈出了实质化的第一步。<br/><br/>  1993年到2005年12年时间珠海市民谭发个人总共购买了10辆捷达,而其家族总共拥有的捷达数量达到了25辆。“捷达之家”的出现则说明捷达轿车已经成为中国10万元左右家庭轿车市场中一颗璀璨耀眼的明星。<br/><br/>  1993年初,“华夏第一村”―――浙江华西村农民一次订购250辆捷达轿车。<br/><br/>  1996年,珠海一名叫苏耀洪的出租车司机驾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06-7-25 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size="4">其实最佳的出租车是羚羊!其次,是夏利;第三,是新旗云!第五,是吉利!第六,才是捷达!</fon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4 21:01:05编辑过]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06-9-5 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p>楼上内行!</p><p><font face="隶书" color="#ff0000" size="4"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00;">看见河马~~你不怕不怕啦~~不怕没人顶~~不怕不怕不怕啦~~</font></p>
六安论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