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全站首页
社区论坛
求职招聘
设为首页
客户端
扫码下载客户端
官方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
广告联系
登录
|
注册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全站首页
社区论坛
求职招聘
签到排行
用户排行
帖子
好友
道具
收藏
勋章
任务
淘帖
动态
日志
相册
分享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群组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门户
房产
装修
汽车
婚嫁
资讯
活动
招聘
相亲
信息
租房
二手房
跳蚤
宠物
招聘
二手车
亲子
手机
社区
茶座
我要买房
找设计
装修家居
交友
职场
生活
网购
情感
皋城车友
找美食
谈婚论嫁
求医
兴趣
验房
走近
六安论坛
»
社区论坛
›
分类信息
›
求职招聘
›
乞丐“职业化”是否是造成社会人心冷漠的重大因素?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阅读
520
回复
1
乞丐“职业化”是否是造成社会人心冷漠的重大因素?
[复制链接]
宁波英才网2010
宁波英才网2010
当前离线
积分
12
IP卡
狗仔卡
发表于 2010-7-20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成都富乞丐家有三层小楼 曾带过40多个徒弟
七旬乞丐的双面人生
成都昭觉寺
汽车
站附近,时常会出现一位老婆婆,跪在路边双手合十,不停作揖向路人乞讨。而一位年纪相仿的老大爷,总是陪在她身旁不远,不时还会领着个约两岁的小女孩。两人上午八九点钟出来乞讨,下午1点之前准时收工。如此规律的乞讨,以及两人整洁的衣着,不免让人产生种种疑问,记者对他们进行了长达半个月的了解,揭开了他们沿街乞讨背后的真实生活。
A面
自报家门 夫妻结伴 乞讨几十年
6月20日,在昭觉寺汽车站附近,记者第一次见到了这对长期在此乞讨的老人。
老婆婆头发斑白,身穿一件灰蓝色碎花布衣,下着一条大红色的裤子,跪在路边,身前放有一个圆口白色搪瓷碗。离她不足一米远的地方,坐着一位光头圆脸的老大爷,目光始终关注着这位婆婆。
暗中观察的两三个小时里,老婆婆双手不停地挥动着向路人作揖乞讨,几乎没有停止。只有当身前放置的搪瓷碗被好心路人施舍的钱装满时,她才会停下,拿出一个红色的小方盒,小心地将钱收好。
上前与大爷攀谈,得知这位太婆姓黎,已经70多岁了,并且是位残疾人,又聋、又哑、又瞎,很是可怜。
说到与这位太婆的关系,大爷也直言不讳,称二人是夫妻,但膝下并无子女。
大爷说自己姓袁,和黎婆婆都是安岳县人,自己已经73岁了,从老家出来几十年,基本都是以乞讨为生。
袁大爷说,由于老伴有残疾证,以前坐火车免票,所以两人就全国各地到处乞讨,但也多次被当地民政部门遣返。
袁大爷表示,自己和老伴在成都没有固定住处,有时一天只要得到几元钱,夜里就蜷缩在天桥下休息。但袁大爷身上雪白的衬衫,怎么看也不像露宿天桥的样子。见记者生疑,袁大爷只好解释说,“在桥下面找点儿水就洗了。”
眼见已临近中午,记者建议袁大爷先带黎婆婆去吃点儿东西。可袁大爷却说,“要到钱再去吃,没钱咋吃饭?”
自称有“家” 吃的是糙米 老人住在出租房
接连几天袁大爷和黎婆婆都没有出现在昭觉寺汽车站附近。
当再看见他们时,是在外曹家巷的一条路边,黎婆婆依旧是跪在路边,不停地作揖乞讨,袁大爷却在街道另一边的长椅上打着盹儿,而他身旁还多了个两岁左右的小女孩。
原来他们偶尔还会到附近的几个菜市行乞。“带到娃娃要好要些”,问起孩子的来历,袁大爷称孩子是捡来的,并显得有些不耐烦,不一会儿就牵着孩子离开了。
多次跟袁大爷接触,记者提出想要帮助他们,袁大爷立即热情介绍起自己的情况,并且拿出了自己的身份证。
身份证上显示,袁大爷名叫袁德茂,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姚市镇九峰村6组人,今年的确已经73岁了。
袁大爷也承认自己和老伴并没有露宿街头,而是在昭觉寺附近租住了一间平房,一个月150元的租金。
随后,记者跟随袁大爷来到了他们位于昭觉寺附近城乡结合部的出租房。
从门缝钻进去,一股霉臭味扑鼻而来。七八平米的平房内,没有一扇窗户,透过微弱的灯光,只见屋子最外面摆着一个蜂窝煤,上面放了些锅碗瓢盆,看起来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用过了。袁大爷还刻意捧出一把糙米给记者看,“只有吃这个”,袁大爷无奈地说。
只是这间没有窗户的霉黑小屋,怎么看也不像是有人长期居住的样子。
B面 记者暗访 带过40多个徒弟 大爷还是房东
几天后再次来到昭觉寺汽车站,这次,记者远远地等着老两口收工回家。不出所料,老两口“收工”后并没有回到附近的出租屋,而是搭乘公交车离开。最终,老两口来到了位于熊猫大道附近的石岭村,走进了一处三层高的小楼。
返回昭觉寺汽车站,附近一位摆地摊的老婆婆告诉记者,袁大爷之前带我们去的那间出租屋其实是他徒弟以前租的房子。“他带过40多个徒弟,徒弟没有出师之前,要了100元钱,要分50元给他。”
又过了一天,记者再次来到石岭村。在村里一打听,几乎人人都认识袁大爷,而且知道他和老伴长期在村外行乞。
一位抱小孩的妇女说,“他们屋头都有钱,一楼的三间铺面拿来出租,以前开的超市搬起走了,现在开的卖双星鞋子的。”
为弄清真相,另一名从未与袁大爷正面接触过的记者,佯装想租用楼下的铺面,来到袁大爷家楼下,一个穿着红裙子的小女孩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她就是被袁大爷曾经带在身边行乞,据说是捡来的那个小女孩。而一旁的邻居却说,小女孩其实是袁大爷的孙女。
真实生活 晚餐三菜一汤 老两口儿孙满堂
让小女孩上楼找爷爷,告诉他有人想租他们家一楼的铺面。不一会儿,从楼上走下一位赤着膀子的年轻小伙,自称是袁大爷的儿子。小伙将记者引到小楼二层的天井处。
此时,袁大爷身穿一件大红底色,绣有金色铜钱的唐装,正在一张木桌上享用着三菜一汤的晚餐,而一旁站着的正是他的老伴黎婆婆。
袁大爷说自己的房租收得低,130平米的铺子,一年才收3万多的租金。
交谈的过程中,袁大爷一再保证房子是自己的,并声称有
房产
证。
随后,记者联系了当地的村委会,村委会工作人员和记者一道再次来到了袁大爷家。谁知袁大爷立即又称自己并不是屋主,一旁的红衣男子说,自己是老人的女婿,房子的确是老人的,但他表示自己并不知道老人在外行乞的事情。
最终,袁大爷承认了房子是自己修的,每年能收入一笔3万多元的租金。另外自己有两个儿子、3个女儿、4个孙子,并非孤寡老人。
经过村委会工作人员的教育,袁大爷表示要“金盆洗手”,不会再带老伴到街上行乞了。天府早报记者 袁玥 摄影 赵霞(翻拍视频)
灵魂“缺钙”儿孙怎么站得起来
-古琴
“嗟来之食”,语出《礼记·檀弓下》。
宁可不吃富人黔敖之施舍,饥民也要保持作为人的最后尊严。经过几千年的演变,人对物质的渴求渐渐战胜了自我尊严,诚信的缺失和金钱至上的观念影响渐深,更有甚者将行乞当做致富的捷径。
其实,乞讨也不是一项好胜任的“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叩头作揖,冰冷的水泥地都被磨破一层,他们辛苦的目的就是要“不劳而获”。但是,我们不应忽略袁大爷身边那个穿红裙子的小女孩,她从小耳濡目染的是怎样一种生活法则?她的人生会怎样被改写?
金钱之诱,蒙蔽了人本来的智慧,留给下一代的是瞒与骗的教材。袁大爷儿孙满堂,本应享天伦之乐的小康之家,成了村里众所周知的“乞讨致富者”,子孙有何尊严可言?生于斯、长于斯、得教于斯,成年之后,怕也加入了瞒和骗的队伍,灵魂“缺钙”,再也站不起来。
每一次成功的乞讨,就是对善良的欺骗。当人们的爱心一次次被敲碎之后,就容易变得冷漠、麻木,不再为苦难悲悯,不再伸出温暖的手。
袁大爷表示要“金盆洗手”,这是一个对家庭、对子孙重拾尊严的重大决定。富也好,穷也罢,尊严在,人就会顶天立地。
六安论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Pilyer
Pilyer
当前离线
积分
84
IP卡
狗仔卡
发表于 2010-7-23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哎!悲哀啊!世道真是变幻莫测啊!这是为什么呢?究竟是为什么呢?哈哈~~~········
事态炎凉啊!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当乞丐呢?难道这是一种流行趋势?现在的人都脑袋少根经?都喜欢流浪?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登录
|
注册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皋城车市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