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天涯明月

[车友杂谈] 世界主要品牌汽车历史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9-18 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size: 18.0pt;"><strong>26.朝鲜半岛的黑马―现代汽车<p></p></strong></span><p style="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MARGIN-BOTTOM: 12pt; 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1.25pt; TEXT-ALIGN: justify;"><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size: 10.0pt;">&nbsp;<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 </span>朝鲜,是韩国的古名,其意为“宁静的晨曦”,如是典雅的传统所孕育的人文素质,原本蕴含朴实安祥的特性,但因长年列强环伺,曾多次沦为殖民地,以致民性坚毅、强悍而不服输,从中所凝聚的冲刺意志,从各方面都能体会得到,而展现在汽车工业方面的,则是突飞猛进,卓然有成的现代车厂。<br/>&nbsp;&nbsp;&nbsp;&nbsp;1976年,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北美地区,突然窜起一匹亮丽的黑马―韩国现代车厂产制的小马(Pony)轿车,平滑的车身配置1238亳升及1439毫升两款引擎,以5900美元的空前超低价位,切入北美车市的最基层―大众车市,引发消费及产业界的极度震撼,也为现代车厂打响了名号。<p></p></span></p><p style="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MARGIN-BOTTOM: 12pt; 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1.25pt; TEXT-ALIGN: justify;"><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size: 10.0pt;">&nbsp;&nbsp;&nbsp;&nbsp;制造这起爆炸性销售风潮的,是现代企业集团的统帅―郑周永,他以个人充沛的体力、优异的经营能力,以及超强的领导统御智力,融衍成独具风格的“现场主义”,适当地配合韩国政府的产业政策,在过去四十年间,将一所汉城小街上的汽车修理店面,扩展为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15名的企业集团。<br/>&nbsp;&nbsp;&nbsp;&nbsp;最具“韩国色彩”的企业<p></p></span></p><p style="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MARGIN-BOTTOM: 12pt; 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1.25pt; TEXT-ALIGN: justify;"><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size: 10.0pt;">&nbsp;&nbsp;&nbsp;&nbsp;凡事都亲自领军的郑周永,拥有43家关系企业,15.5万名员工,年营业额达512亿美元(现代汽车为92亿美元),除汽车、建设等核心企业,还包括造船、重电机械、电子等关系企业,这些企业在郑周永的亲督阵下,成为股票上市最少,外国资金最低,而最具“韩国色彩”的企业团体,在此全球分工合作的世代,成为独立特行的一匹车坛黑马。<br/>&nbsp;&nbsp;&nbsp;&nbsp;出生在现属北韩的江原道通川郡贫农家庭的郑周永,小学毕业后,即四处打工维生,起初是做手推车工过活,后来发觉不需要多少资金,就可以开一家汽车修理厂,于是在1942年,在汉城的一条小街上,设立了汽车修理厂。但是,郑周永的事业则始于1947年成立的现代建设。<p></p></span></p><p style="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MARGIN-BOTTOM: 12pt; 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1.25pt; TEXT-ALIGN: justify;"><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size: 10.0pt;">&nbsp;&nbsp;&nbsp;&nbsp;韩战结束后,郑周永因着过去做手推车工,在建筑工地获得经验,加入了建筑事业,因兴建驻韩美军营舍,而渐渐建立技术基础,以及日渐兴隆的商誉。在营建美军营房的同时,由于信用良好,也得到军用车辆的修护机会,从而埋下日后与福特汽车合作设厂的伏笔。<br/>&nbsp;&nbsp;&nbsp;&nbsp;随着韩国进入复兴期,事必躬亲,严格要求工期及品质的郑周永,得到修复汉江桥的工程,接着又负责兴建京釜、湖南等主要的国道高速公路,确立了在建筑界中的地位。1966年,他取得泰国高速公路兴建工程,迈出海外建设,企业国际化的第一步。<p></p></span></p><p style="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 TEXT-ALIGN: justify;"><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size: 10.0pt;">&nbsp;&nbsp;世界车坛的一匹黑马<br/>&nbsp;&nbsp;&nbsp;&nbsp;趁着在建筑界风生水起的大好时机,郑周永以在1962年经营贸易及制造机械、汽车零件而设立的现代洋行为基础,于1967年的12月与福特汽车公司合作,创立了现代汽车,正式向重工业进军。早期是以福特Corteira及Granadae两种车款做基准车,开发适合韩国使用的车种,成绩平平。<br/>&nbsp;&nbsp;&nbsp;&nbsp;也许是经营的理念无法达到共鸣,郑周永于1976年另与日本三菱集团的汽车部门签订技术合作,研发“小马”车款,由于三菱车厂全力支援技术移转,造型简洁利落,经济省油的小马车,具备了良好的性能与实用性,上市后在海内外都赢得很高的评价,特别是首度进军北美,即获得满堂彩。<br/>&nbsp;<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 </span>眼见现代车厂的小马车群,如过江之鲫般驶向世界的最大汽车市场―北美,郑周永领悟到“高品质”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于是不仅大量投资于研发部门,更在三菱汽车的技术支援下,不断更新各样生产设备,例如最新的电脑操控机器人,符合英国MIRA、日本MC标准的测试仪器一应俱全,使产品在材料、零组件、成车完整的各阶段,都经由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6-9-18 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size: 12.0pt;">汽车发展历程拾零<span lang="EN-US"><p></p></span></span></b></p><h2><a name="车一"></a><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size: 14.0pt;">1.汽车:对20世纪人类影响最大的产业<p></p></span></h2><p style="MARGIN-LEFT: 0cm;"><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size: 18.0pt;">20</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size: 12.0pt;">世纪是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的世纪。制造业是工业化的龙头,它影响着整个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从历史上看,汽车工业在制造业的发展中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这不仅是指汽车产业的规模和市场在制造业中举足轻重,也不仅是指汽车生产的需求刺激了相关技术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汽车产业在生产方式、经营管理方面的变革对制造业产生的深刻影响。回顾这一段历史,将有助于我们从经营管理的角度对现状进行反思并构思未来。<span lang="EN-US"><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size: 18.0pt;">制</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size: 12.0pt;">造业曾经长时期以手工作坊方式进行。工业革命后,特别是<span lang="EN-US">19世纪中,劳动分工和零件“互换性”的概念提出后,进入了大规模生产时期。随着物质财富的丰富,对商品的多样化需求日益突出,制造业开始向多品种小批量进军,相继提出了“柔性制造”、“精良生产”、“敏捷制造”等概念。有趣的是,这些发展的概念几乎都来源于汽车业。<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20</span></span><strong><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size: 13.5pt;">世纪初</span></strong><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size: 12.0pt;">,基于泰勒提出的<span lang="EN-US">“科学管理和时间研究”概念,福特公司在制造T型车时创造出影响整个世界工业的生产工艺——生产流水线,大幅度降低了生产周期和成本,同时也降低了售价,使许多人能买得起汽车,在短短几年就达到年产量70多万辆汽车。在1925年10月30日,福特公司一天造出了九千多辆车,创造了奇迹。从此,大量生产方式(Mass Production)的概念广为传播,而福特汽车公司也成为世界最大的企业之一。<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到了</span></span><strong><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size: 13.5pt;">近<span lang="EN-US">30年</span></span></strong><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size: 12.0pt;">,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一个型号的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大批量生产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竞争,迫使制造业进行战略和运行模式的研究。在此期间,由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创造和实施的<span lang="EN-US">“丰田生产方式”脱颖而出,丰田汽车公司开发新产品所用的时间是那些著名大型汽车厂的一半,工程设计工时的一半,现场库存只占一半,废品大大减少,而且能生产出更多更好,有各种变型的产品,备受世人瞩目。80年代中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设立了一个“国际汽车计划”,派出几十为教授到世界各地调查了十几个汽车公司,对丰田生产方式进行了总结并称之为“精良生产(Lean Production)”。精良生产与大量生产相比,一切投入都大为减少。用丰田生产方式的创始人大野耐一的话来说,丰田生产的基本思想是“减少一切不必要的活动,杜绝浪费”。<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span></span><strong><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size: 13.5pt;">八十年代</span></strong><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size: 12.0pt;">后期,美国意识到了必须夺回制造业的优势,才能保持美国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span lang="EN-US">1991年里海(Lihigh)大学的亚科卡(Iacocca)研究所受美国国会委托,邀请了国防部、工业界和学术界的代表,建立了以13家大公司为核心,有100多家公司参加的联合研究组,耗资50万美元,分析研究了美国共业界的400多篇报告,提出了“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的概念。敏捷制造描述的不是一个具体的生产过程或运行模式,它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包括组织、高度熟练和学识渊博的人、先进技术三者的集成,以达到合作和创新。它允许以任何方式来高速、低耗地完成企业所需的任何调整,以求在急速变化、连续分裂的全球市场中快速反应。<br/></span></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size: 18.0pt;">事</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size: 12.0pt;">实上,从美国</span><strong><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size: 13.5pt;">克莱斯勒</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6-9-18 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p class="MsoNormal"><a name="车二"></a><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宋体;">2.越野车的历史<p></p></span></b></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span lang="EN-US"><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 </span>关于第一辆越野车产直哪个国家,哪家公司,现在已经很难作出明确结论。因为这很复杂,一个成功的车型往往是综合许多车型的优点,是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德国的奔驰公司称该公司早在1926年就推出一种可以驶离公路的G1型越野车,并称这一天是奔驰公司永载史册的一天。尽管1926年的G1型越野车,我们已经难以找到图片资料,一睹风采,但奔驰公司1933年推出的G4型越野车我们却找到了一张珍贵的照片。的确,G4造型之精美,制作之考宽究,令人赞叹。但其不足之处也是明显的。<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真正成功的戟野车诞生于美国,是战争催生的。<span lang="EN-US">1940年11月11日,威利斯公司向美国军方送来了两辆叫做“QUAD”(夸德)的样车。这两辆样车都具有可选择四轮或两轮驱动的功能。在这之前,美国的班特公司已向军方递交了一辆名叫:步利兹帕奇”的样车但,就综合各项指标来看,“夸德”的确是出类拔萃的.由此威利斯公司的“夸德”车型就成了美国越野车的国家标准。所以,如果非要找出“越野车”的源流或鼻祖不可的话,那么我们认为美国威昨斯公司的“夸德”当之无愧,因为,“夸德”确立的越野车的基本特点仍然是今天越野车的基本特点仍然是今天越野车的精髓。<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在二战期间,威利斯和福特公司共生产了<span lang="EN-US">60万辆越野吉普车。美国二战中的将军乔治 对吉普在战场上 的表现评价道:“吉普是二战中的功不可没的功臣。”的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吉普扮演了诸多角色:担架,运货,火枪架,侦察车,枪支弹药运输车,出租车等等。<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至此,吉普的名字名扬四海。必须承认的是二战不仅是最艰苦卓绝的实践检验了吉普的令人信服的性能,而且赋予了吉普巨大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在世界范围内播下了<span lang="EN-US">“越野车崇拜”的文化火种。尽管二战结束后,越野车开始分成两种发展趋势:一种是继续为军用,另一种则发展为民用。但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越野车的本质特色并没有因战争结束而丢弃,那就是越野车的通过能力和征服险恶环境的能力。<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发展到今天,各大汽车公司纷纷推出自己的越野车,品牌已不下几十种<span lang="EN-US">,但是在这些越野车中,若论走烂路,走险路,或本没有路去创造路的能力而言,我们认为应该推举以下几种品牌:一是英国罗孚汽车公司生产的“陆虎”越野车,而二是美国“捍马”牌越野车,三是美国克莱斯勒公司生产的“大切诺基”,四是日本丰田公司生产的“陆地巡洋舰”。<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首先应该推荐的是英国的<span lang="EN-US">“陆虎”越野车有三兄弟“陆虎”“揽胜”,“发现”和“卫士”。三兄弟中最出色的是“揽胜”,此车有“越野皇后”之称。陆虎“揽胜”车竟登是了卢浮宫的艺术殿堂,被作为艺术珍品展出。据说,英国乔治六世试车后,当即决定买一辆,由此成为该车的第一位买主。陆虎“揽胜”不仅在功率,外观,内饰等综合指标上超人一等,更独特之处在于它的悬挂系统,那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电子自动调节充气悬挂系统。如果有车迷一定要一暑“揽胜”的风采的话,北京的故宫有一辆,那是1996年五月20日,英国外相赫塞尔廷访华时,代表英国政府赠给故宫博物院的。越野车发展到今天,仿佛走了一个圆圈:从当初的驶下公路,去征服艰险的自然环境到今天征服都市,征服都市的消费者。<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路越修越好,越野车的用武之地越来越少。越野车越来越承担着一种文化符号的作用。人们并不是用越野车去走烂路而是标现人性;人们并不是用它去吃苦。<span lang="EN-US"><a href="http://www.yzinfo.gov.cn/kxpj/qcfzs.htm#返回7"><span style="mso-ascii-font-family: 宋体;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返回7</span></a><p></p></span></span></p><p class="MsoNormal"><a name="车三"></a><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宋体;">3.吉普车的诞生<p></p></span></b></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6-9-18 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span lang="EN-US">Willys MB<p></p></span><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考虑到班塔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生产能力小,军方安排威利斯公司为<span lang="EN-US">MB的供应商。1941年12月7日,美国参战。美国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生产出大量的车辆。美国政府要求威利斯公司放弃MB的专有生产权,许可其它公司按MB的图纸进行生产。军方选择福特公司为第二个供应商,生产GPW吉普。“W"代表威利斯提供的图纸。GPW和MB完全通用,但是不知出于什么考虑,福特公司的GPW在一些小地方仍然保留了和MB的不同。首先,GPW前脸的垂直格栅条呈"U"型剖面,而MB的呈"O"型。其次,福特公司在一些零件上打上"F"标志,表示这是福特的产品。随年份不同,"F"的字体不同。凭这两个区别,今天的二战吉普爱好者可以将二者区别,并大致判定GPW的生产年份。<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很不幸,第一台吉普车的创始者班塔姆公司在生产了军方的合同<span lang="EN-US">1500辆和为苏联红军生产了1000辆后,整个战争期间没有再生产吉普车,而是为美军生产用于拖运坦克和重型装备的重型拖车。最终在1956年被出售。但是,班塔姆公司对吉普车诞生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不应该忘记的。<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从<span lang="EN-US">1941年到1945年,美国一共生产了640000辆吉普车,占整个军用车产量产量的18%.其中威利斯公司生产了360000辆,其余为福特公司生产。值得一提的是,和美国其它军需品生产线一样,妇女在吉普车生产线的工人中占了相当比例。美国妇女通过在“民主国家兵工厂”的辛勤工作,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所作的巨大贡献,为每一本二战史所记载。<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为了便利运输,美军在世界各地建立了装配车间<span lang="EN-US">,就近为各战线提供车辆。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装配的车辆,主要供应南太平洋战区的美澳军队;在英国装配的车辆,提供给欧洲和北非的盟军;在伊朗装配的车辆,长途行驶过伊朗北部的荒漠和高加索山区,提供给苏联红军。<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据统计,<span lang="EN-US">640000辆吉普车中的30% ,即近200000辆提供给盟军:<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span lang="EN-US">1941年10月,美国(还未参战)和苏联签订了一个秘密协定,保证迅速向苏联运送200架飞机.250辆坦克.5000辆吉普车.85000辆卡车。1941年,美国国会同意将苏联包括在租借法案的范围中。1942年夏季,援助计划进一步扩大。330万吨物资通过北海抵达摩尔曼斯克和阿汉格尔斯克,440万吨物资通过新建成的伊朗公路运抵(1941年8月英苏军队为了保证援助物资运抵,出兵攻占了伊朗)。整个战争期间,美国一共向苏联提供了51503辆吉普车和700000辆卡车。<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第一批吉普车是<span lang="EN-US">1941年底抵达的1000辆Bantam BRC40。1941年3月,罗斯福总统签署了“租借法案”,法案最主要的受惠国就是英国。应当说英国,包括英联邦国家的军队(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南.南非.印度)的轻型侦查车都是由美国提供的。<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span lang="EN-US">1943年后美国开始装备自由法国的军队,在北非装备了8个法国师和300个支援单位。随着攻入法国,在法国本土又装备了3个师和40个辅助单位。<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span lang="EN-US">1941年12月美国宣战后,中国军队也大规模的用美国武器装备,包括使用的车辆。<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当然,美军的每一个单位更是广泛地装备了吉普车。随着盟国军队的作战行动,吉普车的轮迹也遍及世界各地,从北极圈内的摩尔曼斯克到赤道附近的新几内亚岛;从北非的利比亚沙漠到缅甸的热带雨林;从欧洲良好的公路到泥泞崎岖的滇缅公路,为嬴得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至于<span lang="EN-US">"jeep"一词的来历,要确切地考证已经不可能了。但是,存在的各种说法也是很有趣的.最可信的说法是:"GP"的样车交到军方试验车场时,管理车场的美国大兵按照习惯要给每一种试验车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6-9-18 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span lang="EN-US">Willys MB<p></p></span><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考虑到班塔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生产能力小,军方安排威利斯公司为<span lang="EN-US">MB的供应商。1941年12月7日,美国参战。美国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生产出大量的车辆。美国政府要求威利斯公司放弃MB的专有生产权,许可其它公司按MB的图纸进行生产。军方选择福特公司为第二个供应商,生产GPW吉普。“W"代表威利斯提供的图纸。GPW和MB完全通用,但是不知出于什么考虑,福特公司的GPW在一些小地方仍然保留了和MB的不同。首先,GPW前脸的垂直格栅条呈"U"型剖面,而MB的呈"O"型。其次,福特公司在一些零件上打上"F"标志,表示这是福特的产品。随年份不同,"F"的字体不同。凭这两个区别,今天的二战吉普爱好者可以将二者区别,并大致判定GPW的生产年份。<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很不幸,第一台吉普车的创始者班塔姆公司在生产了军方的合同<span lang="EN-US">1500辆和为苏联红军生产了1000辆后,整个战争期间没有再生产吉普车,而是为美军生产用于拖运坦克和重型装备的重型拖车。最终在1956年被出售。但是,班塔姆公司对吉普车诞生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不应该忘记的。<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从<span lang="EN-US">1941年到1945年,美国一共生产了640000辆吉普车,占整个军用车产量产量的18%.其中威利斯公司生产了360000辆,其余为福特公司生产。值得一提的是,和美国其它军需品生产线一样,妇女在吉普车生产线的工人中占了相当比例。美国妇女通过在“民主国家兵工厂”的辛勤工作,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所作的巨大贡献,为每一本二战史所记载。<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为了便利运输,美军在世界各地建立了装配车间<span lang="EN-US">,就近为各战线提供车辆。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装配的车辆,主要供应南太平洋战区的美澳军队;在英国装配的车辆,提供给欧洲和北非的盟军;在伊朗装配的车辆,长途行驶过伊朗北部的荒漠和高加索山区,提供给苏联红军。<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据统计,<span lang="EN-US">640000辆吉普车中的30% ,即近200000辆提供给盟军:<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span lang="EN-US">1941年10月,美国(还未参战)和苏联签订了一个秘密协定,保证迅速向苏联运送200架飞机.250辆坦克.5000辆吉普车.85000辆卡车。1941年,美国国会同意将苏联包括在租借法案的范围中。1942年夏季,援助计划进一步扩大。330万吨物资通过北海抵达摩尔曼斯克和阿汉格尔斯克,440万吨物资通过新建成的伊朗公路运抵(1941年8月英苏军队为了保证援助物资运抵,出兵攻占了伊朗)。整个战争期间,美国一共向苏联提供了51503辆吉普车和700000辆卡车。<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第一批吉普车是<span lang="EN-US">1941年底抵达的1000辆Bantam BRC40。1941年3月,罗斯福总统签署了“租借法案”,法案最主要的受惠国就是英国。应当说英国,包括英联邦国家的军队(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南.南非.印度)的轻型侦查车都是由美国提供的。<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span lang="EN-US">1943年后美国开始装备自由法国的军队,在北非装备了8个法国师和300个支援单位。随着攻入法国,在法国本土又装备了3个师和40个辅助单位。<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span lang="EN-US">1941年12月美国宣战后,中国军队也大规模的用美国武器装备,包括使用的车辆。<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当然,美军的每一个单位更是广泛地装备了吉普车。随着盟国军队的作战行动,吉普车的轮迹也遍及世界各地,从北极圈内的摩尔曼斯克到赤道附近的新几内亚岛;从北非的利比亚沙漠到缅甸的热带雨林;从欧洲良好的公路到泥泞崎岖的滇缅公路,为嬴得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至于<span lang="EN-US">"jeep"一词的来历,要确切地考证已经不可能了。但是,存在的各种说法也是很有趣的.最可信的说法是:"GP"的样车交到军方试验车场时,管理车场的美国大兵按照习惯要给每一种试验车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6-9-18 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span lang="EN-US">Willys MB<p></p></span><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考虑到班塔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生产能力小,军方安排威利斯公司为<span lang="EN-US">MB的供应商。1941年12月7日,美国参战。美国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生产出大量的车辆。美国政府要求威利斯公司放弃MB的专有生产权,许可其它公司按MB的图纸进行生产。军方选择福特公司为第二个供应商,生产GPW吉普。“W"代表威利斯提供的图纸。GPW和MB完全通用,但是不知出于什么考虑,福特公司的GPW在一些小地方仍然保留了和MB的不同。首先,GPW前脸的垂直格栅条呈"U"型剖面,而MB的呈"O"型。其次,福特公司在一些零件上打上"F"标志,表示这是福特的产品。随年份不同,"F"的字体不同。凭这两个区别,今天的二战吉普爱好者可以将二者区别,并大致判定GPW的生产年份。<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很不幸,第一台吉普车的创始者班塔姆公司在生产了军方的合同<span lang="EN-US">1500辆和为苏联红军生产了1000辆后,整个战争期间没有再生产吉普车,而是为美军生产用于拖运坦克和重型装备的重型拖车。最终在1956年被出售。但是,班塔姆公司对吉普车诞生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不应该忘记的。<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从<span lang="EN-US">1941年到1945年,美国一共生产了640000辆吉普车,占整个军用车产量产量的18%.其中威利斯公司生产了360000辆,其余为福特公司生产。值得一提的是,和美国其它军需品生产线一样,妇女在吉普车生产线的工人中占了相当比例。美国妇女通过在“民主国家兵工厂”的辛勤工作,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所作的巨大贡献,为每一本二战史所记载。<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为了便利运输,美军在世界各地建立了装配车间<span lang="EN-US">,就近为各战线提供车辆。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装配的车辆,主要供应南太平洋战区的美澳军队;在英国装配的车辆,提供给欧洲和北非的盟军;在伊朗装配的车辆,长途行驶过伊朗北部的荒漠和高加索山区,提供给苏联红军。<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据统计,<span lang="EN-US">640000辆吉普车中的30% ,即近200000辆提供给盟军:<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span lang="EN-US">1941年10月,美国(还未参战)和苏联签订了一个秘密协定,保证迅速向苏联运送200架飞机.250辆坦克.5000辆吉普车.85000辆卡车。1941年,美国国会同意将苏联包括在租借法案的范围中。1942年夏季,援助计划进一步扩大。330万吨物资通过北海抵达摩尔曼斯克和阿汉格尔斯克,440万吨物资通过新建成的伊朗公路运抵(1941年8月英苏军队为了保证援助物资运抵,出兵攻占了伊朗)。整个战争期间,美国一共向苏联提供了51503辆吉普车和700000辆卡车。<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第一批吉普车是<span lang="EN-US">1941年底抵达的1000辆Bantam BRC40。1941年3月,罗斯福总统签署了“租借法案”,法案最主要的受惠国就是英国。应当说英国,包括英联邦国家的军队(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南.南非.印度)的轻型侦查车都是由美国提供的。<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span lang="EN-US">1943年后美国开始装备自由法国的军队,在北非装备了8个法国师和300个支援单位。随着攻入法国,在法国本土又装备了3个师和40个辅助单位。<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span lang="EN-US">1941年12月美国宣战后,中国军队也大规模的用美国武器装备,包括使用的车辆。<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当然,美军的每一个单位更是广泛地装备了吉普车。随着盟国军队的作战行动,吉普车的轮迹也遍及世界各地,从北极圈内的摩尔曼斯克到赤道附近的新几内亚岛;从北非的利比亚沙漠到缅甸的热带雨林;从欧洲良好的公路到泥泞崎岖的滇缅公路,为嬴得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至于<span lang="EN-US">"jeep"一词的来历,要确切地考证已经不可能了。但是,存在的各种说法也是很有趣的.最可信的说法是:"GP"的样车交到军方试验车场时,管理车场的美国大兵按照习惯要给每一种试验车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6-9-18 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p class="MsoNormal"><a name="车四"></a><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宋体;">4.消防汽车的发展史<p></p></span></b></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有记载的世界第一辆消防车是<span lang="EN-US">1518年受德国奥格斯堡市的委托,由作金属工艺品的手艺人安特尼·布拉特纳制造的。对这台消防车的详细情况,我们知道得甚少。据《奥格斯堡市工艺史》一书记载,这消防车是将用杠杆操作的大型水泵装在车子上形成的。也许是马拉消防车或人力推的车吧。<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span lang="EN-US">1666年,英国伦敦发生了一场大火,烧了4天,将1300座房屋烧毁了,包括著名的圣保罗教堂。一些中世纪的建筑物在这场火灾中一扫而光。教训十分深刻,人们开始重视城市的消防工作了。<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不久,英国有人发明了世界第一辆用手摇水泵的消防车,并且使用上了水龙带来灭火。<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伦敦市也专门设立了消防值班员。他们手持铜铃,昼夜在街上巡逻,一发现火情,迅速报警,并组织自愿参加救火的人使用消防器材来灭火。<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span lang="EN-US">1673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市的杨·班·德尔·海登发明了用皮革做的软输水管,用于灭火。1721年和1725年,英国的理查德·涅夏姆发明了比软输水管效率更高的,有车轮的灭火机。这种灭火机有手握把柄灭火的人,有蹬踏板驱动泵筒的人,大家共同操作,能连续喷射出水流灭火。这种灭火机取得了专利。以蒸汽机作动力的消防车 是1829年在伦敦出现的,发明人是蒸汽机工程师约翰·布雷斯韦特。这是一种以煤为燃料,并装有一根软水龙带,用10马力双缸蒸汽机驱动的消防车。但这种消防车在英国得到广泛使用时已经到了1860年。<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从<span lang="EN-US">18世纪到1832年,伦敦的消防活动主要由火灾保险公司的消防队担任,各公司的消防队员都身着各式美观的制服,对各自授护户负责消防任务。不久,他们又互相协助,以增强消防实力。<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美国纽约市于<span lang="EN-US">1835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支专业化的消防队,开始编制只有4人。他们领取预付的工资,专门从事救火工作。次年,这支消防队增加到了40人。后来定名为“消防警察”,纳入城市警察的序列。<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美国最早的蒸汽动力消防车是<span lang="EN-US">1841年由住在纽约的英国人波尔·R·霍古制造的。它能将水喷射到纽约市政厅的屋顶上。1855年,纽约市建立了第一个消防站。<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span lang="EN-US">19世纪末,这种蒸汽消防车得到了普及。后来内燃机逐渐取代了蒸汽机,出现了消防汽车。1872年,德国研制出云梯消防车。云梯是靠手工操作的。<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span lang="EN-US">1898年,在法国凡尔赛召开的车型展览中,法国里尔的甘比尔公司展出了世界最早的消防汽车。尽管它很原始也不完善。<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span lang="EN-US">1901年,英国利物浦的洛亚尔·卡利迪公司也生产出消防汽车,被利物浦市消防队所采用。同年8月,这台消防汽车首次出动执行任务。司机乔治·贝克特尔没等消防队员全上车,就把车开动起来。由于这汽车速度很慢,没上去车的消防队员从后面追上来,都跳上了汽车。当这台消防汽车到达火灾现场时,连后续的消防马车也都赶到了。可想而知,这台消防汽车表现多么差劲。据说它在行走时,还接连不断地回火,因此人们给它起个外号叫作“放屁的阿尼”。<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span lang="EN-US">1903年,德国也出现了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消防车,但真正的汽油发动机高速消防汽车 是1910年由纽约州埃尔米拉的AMERICANLA FRANCE消防汽车公司生产的。<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6-9-18 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p class="MsoNormal"><a name="车六"></a><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宋体;">6.船型汽车<p></p></span></b></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美国福特公司经过几年的努力于<span lang="EN-US">1949中推出具有历史意义的新型的福特V8型汽车。<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这种车型改变了以往汽车造型的模式,使前翼子板和发动机罩,后翼子板和行李舱罩溶于一体,大灯和散热器罩也形成整体,车身两侧形成一个平滑的面,车室位于车的中部,整个造型很象一只小船,所以人们把这类车称为<span lang="EN-US">“船型汽车”。<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整个造型很象一只小船,所以人们把这类车称为<span lang="EN-US">“船型汽车” 福特 V8型汽车的成功,不仅仅在外形上有所突破,而且还首先把人体工程学应用在汽车的设计上。强调以人为主体的设计思想也就是让设计师置身于驾驶员及至乘员的位置,来设计便于操纵、乘坐舒适的汽车。<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船型汽车不论从外形上还是从性能上来看都优干甲壳虫型汽车,并且还解决了甲壳虫型汽车对横风不稳定的问题。这是因为船型车发动机前置。<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汽车重心相对前移,而且加大了行李舱,使风压中心位于汽车重心之后的缘故,所以遇到横风就不会摇头摆尾。从五十年代开始一直到现在,不论是美国还是欧亚大陆不管是大型车或看是中、小型车都采用了船型车身。从而使船型造型成为世界上数量最多的一种车型。<span lang="EN-US"><a href="http://www.yzinfo.gov.cn/kxpj/qcfzs.htm#返回7"><span style="mso-ascii-font-family: 宋体;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返回7</span></a><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a name="车七"></a><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size: 12.0pt;">7.鱼型汽车<p></p></span></b></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span lang="EN-US"><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 </span>船型汽车尾部过分向后伸出形成阶梯状在高速时会产生较强的空气涡流。为了克服这一缺陷人们把船型车的后窗玻璃逐渐倾斜倾斜的极限即成为斜背式。由于斜背式汽车的背部象鱼的脊背,所以这类车称为“鱼型汽车”。<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鱼型汽车和甲壳虫型汽车光从背部来看很相近但仔细观察可以看出鱼型汽车的背部和地面的角度比较小尾部较长围绕车身的气流也比较平顺涡流阻力也较小。另外鱼型汽车基本上保留了船型汽车的长处,车室宽大,视野开阔,舒适性也好另外鱼型汽车还增大了行李舱的容积。最初的鱼型车是美国<span lang="EN-US">1952年生产的别克牌小客车。1964年美国的克莱斯勒顺风牌和1965年的福特野马牌都采用了鱼型造型。自顺风牌以后世界各国逐渐主产鱼型汽车;鱼型汽车存在的缺点:由干鱼型车后窗玻璃倾斜太甚,面积增加两倍强度下降,产生结构上的缺陷。鱼型车还有一个潜在的重大缺点就是对横风的不稳定性。鱼型车发动机前置车身重心相对前移,一般来讲横风的风压中心和车身重心接近。但由干鱼型车的造型关系在高速时会产生一种升力使车轮附着力减小,从而抵挡不佳横风的吹袭,发生偏离的危险。鱼型车的这一缺点人们想了很多办法加以克服,例如人们在鱼型车的尾部安上一只翘翘的“鸭尾”以克服一部分扬力,这便是“鱼型鸭尾”式车型。</span></span></p>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6-9-18 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p class="MsoNormal"><a name="车八"></a><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宋体;">8.箱型汽车<p></p></span></b></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马车型汽车很难抵挡风雨的侵袭,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span lang="EN-US">1915中生产出一种新型的福特T型车,这种车的车室部分很象一只大箱子并装有门和窗,人们把这类车称为“箱型汽车”。<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早期的箱型汽车以美国的福特<span lang="EN-US">T型车最为著名,年产量达到30多万辆,占美国汽车总产量的70%-80%。<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雪佛莱部看准用户多样化的要求,于<span lang="EN-US">1928年制造出在散热器罩、发动机通风口和轮罩上增加豪华装饰的汽车从而博得了用户的欢迎。<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随看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车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使汽车跑得快,有两条主要途径,一是增大功率,二是减小空气阻力。因此人们开始降低车的高度减小空气阻力。随着车顶高度的降低,前窗玻璃不断变窄,影晌前方的视野,乘员感到十分憋闷。后来放弃了降低高度提高速度的办法,转而通过提高功率的办法来克服空气的阻力。这样一来,发动机由单缸变成四缸、六缸、八缸,而且气缸是一列排开的,因而发动机罩也随之变长。典型的例子就是意大利<span lang="EN-US">1931年生产的阿尔法.罗密欧牌汽车的外型。<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作为高速车来讲。箱型汽车是不够理想,因为它的阻力大,大大妨碍了汽车前进的速度。所以人们又开始研究一种新的车型<span lang="EN-US">-流线型汽车。<a href="http://www.yzinfo.gov.cn/kxpj/qcfzs.htm#返回7"><span style="mso-ascii-font-family: 宋体;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返回7</span></a><p></p></span></span></p><p class="MsoNormal"><a name="车九"></a><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宋体;">9.子弹头型汽车<p></p></span></b></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按说,汽车外形发展到楔型以后,升力问题基本上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但人类追求至善至美的心态是永不满足的,当轿车的升力问题基本解决以后,人们又从改变轿车的基本概念上做起了文章,于是,一种新型的轿车<span lang="EN-US">——多用途轿车(Multi Purpose Vehicle即MPV,或All Purpose Vehicel即APV,我国称之为“子弹头型”)问世了。<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进入<span lang="EN-US">80年代以后,克莱斯勒汽车公司道奇分部和顺风分部先后推出了“商队”(Caravan)和“航海家”(Voyager)两种新型汽车。尽管这两种汽车仍以轿车外型为原型,但其车身造型却一改轿车传统的二厢或三厢式结构概念,在小型客车(面包车)车型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发展,使之成为既有轿车的造型风格、操纵性能和乘坐感觉等特性,又具小客车的多乘客和大空间的优点,成为集商务、家用和旅游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多用途车。这种车一问世,马上引起了消费者的极大兴趣,销售形势非常乐观。后来,为了商业竞争的需要,通用、福特、丰田、雷诺、戴姆勒—奔驰等汽车公司先后推出了自己的MPV,使这种类型的汽车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由于这种车的造型酷似子弹头,因此,在我国,人们将其俗称为“子弹头型”汽车,而在国外,消费者则将其称为“蛋形造型”。<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span lang="EN-US">MPV不仅在外形设计上集流线型与楔型的优点于一身, 而且在制造加工上引进了当今航空航天的先进技术。两种不同风格的交叉结合,表现出了流线型从以往的短曲线发展成为了长弧曲线。这种造型表现出了未来主义的艺术倾向,线条流畅,色调温和,动感性强,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时尚风格。<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由于<span lang="EN-US">MPV的前风挡玻璃倾斜度很大,外形圆滑,因此风阻系数很小(小于0.3),非常有利于车速的提高。<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综观汽车外形的发展,可以看出它一直是在围绕着<span lang="EN-US">“高速、安全、舒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6-9-18 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p style="MARGIN-LEFT: 0cm;"><a name="车十"></a><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size: 12.0pt;">10.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史<p></p></span></b></p><p class="MsoNormal"><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宋体;">&nbsp;<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 </span>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汽车的发展与发动机的进步有着直接的联系。<br/>  18世纪中叶,瓦特发明了蒸气机,此后人们开始设想把蒸汽机装到车子上载人。法国的居纽(N.J.Cugnot)是第一个将蒸汽机装到车子上的人。1770年,居纽制作了一辆三轮蒸汽机车。这辆车全长7.23米,时速为3.5公里,是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br/>  1858年,定居在法国巴黎的里诺发明了煤气发动机,并于1860年申请了专利。发动机用煤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取代往复式蒸汽机的蒸汽,使用电池和感应线圈产生电火花,用电火花将混合气点燃爆发。这种发动机有气缸、活塞、连杆、飞轮等。煤气机是内燃机的初级产品,因为煤气发动机的压缩比为零。<br/>  1867年,德国人奥托(Nicolaus August Otto)受里诺研制煤气发动机的启发,对煤气发动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制作了一台卧式气压煤气发动机,后经过改进,于1878年在法国举办的国际展览会上展出了他制作的样品。由于该发动机工作效率高,引起了参观者极大的兴趣。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奥托提出了内燃机的四冲程理论,为内燃机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德国人奥姆勒和卡尔·本茨根据奥托发动机的原理,各自研制出具有现代意义的汽油发动机,为汽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br/>  1892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根据定压热功循环原理,研制出压燃式柴油机,并取得了制造这种发动机的专利权。<br/>  1957年,德国人汪克尔发明了转子活塞发动机,这是汽油发动机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转子发动机的特点是利用内转子圆外旋轮线和外转子圆内旋轮线相结合的机构,无曲轴连杆和配气机构,可将三角活塞运动直接转换为旋转运动。它的零件数比往复活塞式汽油少40%,质量轻、体积小、转速高、功率大。1958年汪克尔将外转子改为固定转子为行星运动,制成功率为22.79千瓦、转速为5500转/分的新型旋转活塞发动机。该机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因而引起各国的重视。日本东洋公司(马自达公司)买下了转子发动机的样机,并把转子发动机装在汽车上,可以说,转子发动机生在德国,长在日本。</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0.5pt;"><a href="http://www.yzinfo.gov.cn/kxpj/qcfzs.htm#返回7"><span style="mso-ascii-font-family: 宋体;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返回7</span></a></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宋体;"><p></p></span></p><p class="MsoNormal"><a name="车一一"></a><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宋体;">11.汽车灯的发展史<p></p></span></b></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据说第一个汽车前大灯是家用手提灯。<span lang="EN-US">1887年, 一个驾驶员在黑暗的旷野上迷路时 ,一农民用手提灯把他引回家。<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span lang="EN-US">1898年,哥伦比亚号电动汽车把电用于前灯和尾灯 ,这样车灯就诞生了。最初的前大灯不能调光,所以在会车时有些晃眼,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后来采用了附加光度调节器。这种前大灯可以在垂直方向移动,但驾驶员必须下车搬动夹具装置。<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span lang="EN-US">1925年,导航公司推广了双丝灯泡,远光和近光的调节通过装在转向柱上的开关来控制。<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转向信号灯的使用非常有趣。<span lang="EN-US">1916年,美国一个名叫C·H·托马斯的人把一带电池的灯泡装在手套上,这样夜间行车时,对方驾驶员就能看到他打的手势。<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span lang="EN-US">1938年,别克汽车制造商提供了转向灯作为选用的附件,但当时只在汽车尾部安装。<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到<span lang="EN-US">1940年以后,汽车前面也装有转向信号灯了,而且信号开关具有随时调节的功能。<p></p></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20%;"><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5pt;">1906年,世界上第一次用一个蓄电池供电的电灯照明。 <p></p></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 LINE-HEIGHT: 1
六安论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