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1860
  • 回复4

[摩托车] [分享][注意][转帖]摩托车企业:中国的本田不是世界的本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1 04:10 | 显示全部楼层
<strong><font size="5">失去中国市场,意味着本田退出两轮事业<br/></font></strong><br/>本报记者郇丽日本本田公司宣布,本田将于2002年2月份在上海成立“本田摩托车研究开发公司”。且公司将投资1700万美元,用于开发适应中国市场多样化需求的产品。<br/><br/>但是事实上,本田的“中国战略”从本田-新大洲成立的那天起,就已经大幅展开了。有消息说,下一步,本田-新大洲将要控股五羊-本田,嘉陵-本田也有可能被纳入新公司体系,最终形成本田摩托(中国)有限公司。<br/><br/>可以说,本田这家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企业正在移师中国,而这种转变正是两地市场现状使然。一方面,日本本土摩托车市场近20年来一直下滑,市场启动乏力;另一方面,中国摩托车市场是个大而乱的市场,有业内人士甚至断言:中国的摩托车企业不可能依靠自己的实力解救自己,但从本田公司的角度看,这应该是个极好的机遇。本田真的能够在中国再创摩托车事业的辉煌吗?<br/><br/>用低价拓宽中国市场<br/><br/>本田-新大洲公司是本田公司在亚洲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基地,这也是本田多年来的一个梦想。新公司成立后,形成了海南生产发动机、上海生产中低档摩托车、天津生产高档摩托车的生产格局。按照规划,高档车使用本田商标,中低档车使用新大洲商标。本田-新大洲确定的2001~2004年的事业初步计划为,2004年产量达到220万辆,产值108亿元,成为东南亚地区摩托车行业的龙头。<br/><br/>设立了最大的生产基地,本田也从“高价位”的神坛上走了下来,给了自己一个前所未有的定位——“质优价廉”。从这个定位看,本田算是对中国摩托车市场有了一个比较准确的认识。以五羊-本田为例,作为本田公司前期的中国合作伙伴之一,五羊-本田一直奉行高价位路线,由于中国的大中城市的“限摩风”,五羊-本田终于卷进了畸形的价格战之中,市场份额逐年下滑。<br/><br/>据悉,本田-新大洲的第一款新车,市场零售价为6000元左右,与国产同排量车的价格差价不到20%。该车除了定位中国农村市场以外,2002年还将有4.5万辆销往日本本土。预计2002年,该公司会有12万辆不同款式的摩托车销往日本市场。<br/><br/>很显然,本田看中的,一是中国广阔的农村市场,二是在中国低廉的生产成本,三是中国摩托车对亚洲市场越来越强的辐射力。<br/><br/>本田公司两轮部部长铃木克郎认为,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摩托车市场,失去中国市场,意味着本田公司退出两轮事业。本田亚太地区的首席负责人则称,本田-新大洲要做中国摩托车市场的第一,做了中国摩托车市场的第一,也就成了世界摩托车市场的第一。<br/><br/>本田公司的专家宇崎的观点是,中国内地目前两轮摩托车年销售量为1014万辆,保有量为3162万辆,均居世界第一。他认为,今后要做的工作,就是在尾气排放、噪音和安全性能上确保优于竞争对手,尤其要注重提高上述技术指标的耐久性。业内评论,从技术面来说,只要本田是全心投入,它在中国国内基本上碰不到对手,现在,需要的只是时间。<br/><br/>本田第一步选择了新大洲。日本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社长吉野认为,新大洲拥有一个强大的营销网络优势,而这正是本田在中国所缺乏的。本田中国总代表门胁轰二介绍说,合资生产初期,将继续使用新大洲品牌作为过渡,本田——新大洲保持新大洲原有车型,便于与新大洲原来的经营系统磨合与衔接。本田的目标是,本田品牌将来全部被使用。<br/><br/>从已了解的情况来看,天津-本田车体、发动机已全部采用本田独立商标;新大洲某些品牌的产品也正在通过优化、改善、逐步提升质量,进而达到本田标准,可以获准使用本田商标。<br/><br/>日本本田的思路就是以新公司为龙头,逐步整合在中国的多项投资(包括汽车),达到资源的最优化利用,提升在中国的“品牌含金量”。<br/><br/>用低价激活本土市场<br/><br/>本田希望在中国生产的摩托车能够流向全世界。日本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社长吉野坦陈,要充分利用本田公司的国际销售网络,将新公司的产品销往日本、美国乃至全球每一个地方,要让新公司发展成为全球性供应基地。<br/><br/>日本摩托车市场自1982年达到328万辆后,一直保持下滑趋势,到了1999年,日本国内两轮车市场萎缩到84万辆,只有1982年顶峰时期的四分之一。长时间以来,日本两轮车四大会社总销量有9成要依赖欧美和亚洲等国外市场,也就是说,四大摩托车企业要靠国外事业补偿国内销售的不振。日本两轮企业都在不断地调整运营成本。2001年,日本第三大及第四大摩托车制造商铃木及川崎重工宣布结盟,合并部分摩托车生产工序,以求降低成本并拉近与本田和雅马哈公司的差距。但是,日本国内摩托车市场的萎缩似乎已不可扭转,以年轻者为中心的主要消费层需求低迷不振。<br/><br/>本田技研工业的土志田諭常务表示,本田将利用亚洲地区更为“经济”的摩托车生产基础设施,激活日本本土市场。因为同类同质的摩托车零部件,中国市场比日本市场要便宜3至4成。据悉,即将在本田-新大洲投产的一款50cc四冲程水冷发动机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 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8%"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 align="center"><span class="tittle"><strong><font size="4">摩托车企业:中国的本田不是世界的本田</font></strong></span><br/></td><td align="center"></td></tr></tbody></table><br/><!--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p>  南方网讯?按常规,一向把产品质量看作生命的日本企业,选择配套厂家应该都是一流的。但是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他们并没有完全这样做,有些为他们配套的厂家只是同业中的二、三流。</p><p>  就此问题,记者请教了新大洲本田摩托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赦慈。</p><p>  记者:日本企业的本土化过程当中是不是遇到一个问题,或者说一个 难题,即,中国有许多比较好的配套资源已经被中国的一些大企业所占有,本田如果采用它们配套的话,势必也有一个交叉、竞争的麻烦问题,出于这样的考虑,你们不得不选择二流、三流的企业。本田宁可花大力气,帮助他们提升品质,也不愿意和那些一流企业合作?</p><p>  黄赦慈:是的,确实是这样。优秀企业本来我们是非常想用的,在指导方面花的精力也会少一些。但是我们主要担心的是我们的知识产权会泄露。</p><p>  但日本企业在选择配套厂家时,还是费尽心机。据黄介绍,他们每个零部件首先考虑的是国内哪个厂家能生产,先就技术问题进行交流,看它能不能做出来,产量和时间是否可以满足要求。</p><p>  在国内厂家成熟之前,可能有些零部件需要进口,但据了解,这些零部件不一定是从日本进口,而可能从台湾地区、泰国或印度进口——都是从本田在全球的采购资源中购进,“哪个地方的便宜就从哪个地方买”。</p><p>  黄赦慈的这句话,不知是否透露出本田的本土化战略理念与过去发生了重大变化,即把降低成本列为第一位,而把他们一贯倡导的“质量第一”放到其次了。</p><p>  本土化可推进中国配套厂家产品质量的提升</p><p>  给本田产品配套的企业最关键要具备两点:一是有没有品质保证体系;二是有没有生产产品的技术能力,有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有没有能够达到本田的“中国质量标准”的设备。</p><p>  据黄赦慈介绍,“在选择合作者时,通常会发现很多配套厂家在这两个方面都有很大的欠缺,有些是质保体系的问题,会出现零部件的质量发生波动;有的厂家对产品理解不深,不知道哪个地方对发动机是最重要的;有的设备方面有些缺陷。为此,本田在这两个方面给配套厂指导比较多。令本田非常满意的是:一旦把问题和解决方法告诉他们,马上会发生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过去是在生产过程中摸索,现在等于来了个老师告诉他怎样去做。所以,现在配套厂家都非常满意,一听说外方专家要来考察,都纷纷打电话问能不能把他也排进去。”</p><p>  记者:对配套厂家技术上的指导,能够提升我们国家整个行业的品质。那么,对配套厂家的指导是派人住到现场呢,还是巡视的方式?</p><p>  黄赦慈:在这个方面我们有一套管理制度,这个制度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摸底,哪些做到了,哪些不具备,哪些存在问题。第一个阶段完了以后,我们会写一个东西留下来,告诉他这次考察有哪些项目,需要整改的有哪些项目,需要注意的有哪些,我们不可能常住在他们那里。他们得到了我们的指导以后怎么改善工作,这个体现在产品上。样品送到我们这儿来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进行第二阶段了,我发现有些厂家行了,可能是理解了,可有些厂家没有理解,那就要进行第二次指导,就细了,没有做好的地方再进行指导。这样来让他们把质量提高。一般的企业两次就可以了,可是有的企业还是需要指导。</p><p>  观察人士认为,按照这样的操作方式,日本企业没有完全选择一流的配套厂也许是个错误,因为那些二、三流的厂要达到一流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他们在这一段时间里生产出来的产品一定会影响整车的质量和品牌形象,而这个损失本来是可以避免的。</p><p>  日本企业本土化对于中国摩托车行业还有一个利好,就是促使采购价格不断降低。随着日本企业在我国采购大量零配件,必然会引起采购价格的下移。这一点,已在黄赦慈那里得到证实。他说:“谁都说供应给我们的零部件(价格)是最低的,供应别人要高一点,但是我们自己分析是差不多。给我们配套的厂家,我们也不反对它往外面供货,但有些零件只准供给我们,要对我们的技术保密,可他们怎么操作的我们也很难知道。”</p><p>  记者把获得的本田在中国采购的发动机零配件价格,与其他中国企业采购的零配件价格做了比较,发现基本没有差距,但部分零配件采购价格中国企业确实低于本田。</p><p>  记者调查中还发现,为日本摩托车企业配套的厂家也都在为中国摩托车生产厂配套。</p><p>  中国配套企业与日本配套企业有很大距离</p><p>  为了了解本田在中国的配套体系状况,记者专程到上海、重庆、苏州、浙江等地进行了实地调查采访,发现有些企业生产的零配件在同业中确实是国内一流的。如,重庆和诚电器有限公司,厂区、车间都显得非常干净;设备比较先进,特别是产品检测设备也都比较健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06-10-2 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em03][em03][em03]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7-5-21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em03][em03][em03]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7-5-22 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销量最大的50CC踏板是新大洲本田生产的TODAY,完全由日本高级工程师全程跟踪管理控制质量,但其他的踏板车就难以相比了,难怪TODAY的价格卖的和白雪公主还贵!新大洲本田确实让本田的销量增加了,但是口碑和品牌也给伤害了。日本销量最大的125CC踏板是台湾铃木(即:台铃)生产的<font size="2"><strong>Address V125G。</strong></fon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21 17:12:41编辑过]

六安论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