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font color="#ee1111" size="5">国产摩托车被当“古董”收藏</font></strong><br/> <p> <font size="3">1980年摩托车参加广交会只做成一单生意,此后再未亮相</font></p><p><font size="3"> 百届广交会盛典五十载</font></p><!--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div id="PublicRelation5" name="PublicRelation"><font size="3"></font></div><!--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p><font size="3"> □讲述人:冯锦满</font></p><p><font size="3"> 广交会情缘:原是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广州公司副总经理,退休前主管贸易,从1980年到2000年间整整参加了20年的广交会。</font></p><p><font size="3"> 今年60多岁的冯锦满将当年参加广交会的证件收集起来,拿出来给记者看,林林总总有十多个,“记忆最深的是1980年广交会,当时的入场证件是一枚红色的锦带,像婚礼上新郎新娘戴的那种,用别针别在衣服上。”</font></p><p><font size="3"> 摩托车稀里糊涂摆上展台</font></p><p><font size="3"> 1980年,正值改革开放之初,广交会打破了计划经济的垄断,国家所属的各部委所生产的民用产品被允许参加广交会,冯锦满所在的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广州公司属国防工办所管,获得了参加广交会的资格。</font></p><p><font size="3"> “一开始没什么东西好卖的,而且也不知道去卖些什么好。”由于生产的产品和所属系统特殊,航空类的飞机并不能参展,而摆上广交会的主要是民用类产品,“印象最深的是在广交会仅仅亮过一次相的国产摩托车,稀里糊涂地摆上了展台。”</font></p><p><font size="3"> 车型“仿古”让外商看上</font></p><p><font size="3"> 这是由南昌机械制造公司生产的中国首台国产摩托车,“它仿造德国的摩托车,车型是二战时用的那种,有三个轮子,草绿色的车身上印着‘八一’字样。”冯锦满对此记忆犹新,当时这种摩托车主要是边防武警在用,本想通过广交会打开出口市场,却不想一出场就遇冷。</font></p><p><font size="3"> “说实话,当时生产的摩托车算是挺落后的,摆在那里很久,卖不出去一台。”无人问津的摩托车一连在广交会摆了好几天,终于有外商看上了。</font></p><p><font size="3"> “是一个日本商人,觉得我们的车型很‘仿古’,一下子订了20台,拿回国内收藏去了。”冯锦满笑着告诉记者,寄予厚望的国产摩托车仅仅做了这一单生意,从此再也没有在广交会上亮过相。“但这届可能会摆出来,现在又有新需要了,它可以供人们娱乐。”</font></p><p><font size="3"> 从摩托车参展的冷遇时期一年30万至50万美金的生意,到20年后中航技系统进出口生意超过1个亿,冯锦满20年来经历了中国产口“不好卖至好卖”过程。他深有感触地说,广交会的发展,与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6 23:51:4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