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2434
  • 回复19

[车友杂谈] 从头文字D看五花八门赛车术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8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头文字D这部卡通片从日本进入国内,最早欣赏到的车迷观众恐怕是香港地区的,广东地区的车迷也顺势得福。于是黑白熊猫86成为年轻人口头禅之一,更不要说那令人神往而不敢亲为的各种甩尾动作了。某日无意中收集到以下的帖子,里面尽述头文字D当中的不少术语和情节,狂喜,转载自此与众分享,嘻嘻。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6-10-8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p align="left"><font color="#ff0000"><strong>Under </strong></font></p><p align="left">即Understeering或Understeer,简称Under,中文译作 "转向不足"。意思即是指前轮先于后轮失却循迹性, 结果前轮的弧度比后轮大。感觉上车头好像被推向外,如果转向不足时再踏油门,会令重心移向车尾,加 深转向不足的程度。要纠正转向不足,可透过调节油 门和煞车, 令重心移向车头,加强前轮的循迹性。影响转向特性的最大因素是车身重量分布,驱动方式和悬挂系统的设计。此外,改动前后避震的硬度和车胎气压也能将特性调节。</p>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6-10-8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p><strong><font color="#ff0000">ABS </font></strong></p><p>ABS,全写Anti-skid Braking System,是不是不该再重述了?呵呵。没有装置ABS的旧款汽车,煞车时车胎会立即被锁紧,汽车便会因此而减速。可是汽车在高速行驶时,即使煞车, 汽车也不会立刻停下来。当踏下煞车掣的一刹那,车胎会被锁 死,不能转动,但过剩的冲力会令汽车滑行,车胎失却循迹性,汽车便会 失控,容易造成意外 。装置了ABS煞车系统的汽车,煞车时车胎不会一下子被锁死,相反,煞车碟会一下接著一下的,有节奏地钳著车胎,因此, 车胎在煞车时也仍维持转动, 逐渐减速,这样,虽然煞车距离 (Braking Distance)会较长,但好处是汽车容易控制,减低发生意外的机会。<br/>拓海的86是旧款车,没有装设ABS系统,在 Act。10(第10集)里,拓海用脚连踏煞车掣,其目的就是要模仿出ABS煞车的效果。 (这可是高难度动作啊!)</p>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6-10-8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ff0000"><strong><p><font color="#ff0000"><strong>VTEC引擎 </strong></font></p><p><font color="#000000">&nbsp;&nbsp; VTEC全写为Variable valve Timing and lift Electronic Control (电子监控可变气阀呼吸时间及开辟幅度), 由于中文的意译太长,所以一般人都只叫其英文缩写,VTEC,基本上VTEC就是代表了本田引擎的最高技术水平,是本田引擎的代名词了,其他公司不是没有类似的技术,而是叫法不同而已。</font></p><p><font color="#000000">&nbsp;&nbsp; 引擎的动力来自燃料混合空气的爆炸。跑车和赛车的高性能引擎会用较长的气阀呼吸时间及开关幅度,让更多的空气高速进入引擎,产生更大动力。但此种引擎设计在低转数时便会缺乏扭力;相反,家用车需要的正是引擎在低转数时提供足够扭力,使耗油量保持在低水平。VTEC引擎在低速时只全开一个吸气气阀,另一个保持关闭或只开少许,引擎遂能以低耗油量提供足够扭力,应付日常行车需要;当汽车需要高速行驶时,加大油门,电子监察控制系统侦测到引擎转数上升,便会加开另一气阀,并加长开放时间,使引擎得到额外动力。这种集两项优点于一身的设计就是VTEC引擎的成功之处,使它广受欢迎,也使本田汽车创下销售纪录。 (补充一句,我觉得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有些车气门数目少,反而比同排量但是气门数多的车在低转时产生更大的扭矩,因此也有杂志说不能总是认为多气门就比少气门好,那是要看情况的)</font></p></strong></font>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6-10-8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p><strong><font color="#ff0000">FR </font></strong></p><p>&nbsp;&nbsp;&nbsp; FR是"Front Engine,Rear Drive"的简写,是用来描述一辆汽 车的机械结构布局的最基本资料之一 。意思是"前置引擎, 后轮驱动",即所谓"前置后驱"。顾名思义,车的引擎放在车头,透过一条传动轴将动力传到尾部车轮,再经尾部车轮将 动力转到地面。车的前轮是没有动力的,只作转向之用。在现存汽车布局中,它可算是很早就出现的一种,多用于大车或跑车。优点是结构简单可靠,操控敏捷。缺点是转动轴占据车箱空间(一般的计程车和高档车后排中座凸起的位置就是传动轴所在)和带来额外重量。此外,FR虽操控敏捷,于转弯速度过高失控时却不如FF(前置前驱)和4WD(四轮驱动)那样容易修正。现今最新推出的FR己经不再需要大型的传动轴,因此车箱空间可以更宽敞了。 由于FR在操控上、加速上具备无比的优势,是不少跑车和高档轿车均使用的驱动布局方式,而一般的家用车是不用采用这种布局的。</p>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6-10-8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color="#ff0000"><strong>FF </strong></font></p><p>&nbsp;&nbsp;&nbsp; FF是"Front Engine,Front Drive"的简写,意思是"前置引擎, 前轮驱动",即所谓"前置前驱"。引擎放在车头,波箱紧贴引擎,动力由前轮送到地面。前轮兼负动力转送和转向的功 能。优点就是省却通往后轮的传动轴,车箱有更大的空间, 车身也自然轻。 虽然一般而言它不及FR 般灵活,但胜在操控容易,高速失控时也较易救车,所以在飞车圈子也普遍受落。本来FF另有缺点,就是前轮传动轴的万向接头(俗称"和尚头" )容易耗损,不宜大动力传送,但随著汽 车工艺与科技的进步,这问题得以渐渐减少。所以,FF成为今天轿车的主流,更愈来愈多大型车采用。</p>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6-10-8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color="#ff0000"><strong>MR </strong></font></p><p>&nbsp;&nbsp;&nbsp; MR是"Mid Engine,Rear Drive"的简写,即中置引擎,后轮推动。引擎安装在驾驶位后的位置,车辆重心变成在车的中间, 车辆的重量分布比大约是40:60,重心偏后,造漂移时便容易得多,因此MR车往往在转弯时反应 特别敏锐(可能会趋于反应过敏而导致转向过度, 但MR的情况总比重量完全集中在车尾的RR好)。<br/>MR的引擎安装的位置较低,因此中置引擎的车有低重心的特性,由于重 心偏低,所以车辆在加速时车胎不易打滑;还有,由于引擎在中间,传动轴缩短的关系,MR的加速力也比FR好,所以一级方程或也是MR规格的。</p>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6-10-8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color="#ff0000"><strong>4WD </strong></font></p><p>&nbsp;&nbsp;&nbsp; 4 Wheel Drive,即前或后置引擎,四轮驱动。</p>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6-10-8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color="#ff0000"><strong>LSD</strong></font></p><p>&nbsp;&nbsp;&nbsp;&nbsp; LSD,中文译作"限滑差速器"。LSD会使两轮之间的转速差限定在一定的程度内, 使汽车不会像传统差速器般造成动力的中断,但缺点是车子会变得比较难开,当作大幅度转弯时,回转半径会加大不少。由于85车款太旧,所以并未有装置LSD,但自86开始,LSD已经成为了基本配备。</p>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6-10-8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color="#ff0000"><strong>NA </strong></font></p><p>&nbsp;&nbsp;&nbsp; NA,即是自然吸气,NA的引擎是利用汽缸内活塞下降的负压来吸入混合气,其原理 和我们肺部呼吸的原理一样(有读过生物科吗?)。由于是靠气压吸气,因此被给入 汽缸的压力也大约只有一个大气压力(atm)(这次是物理科的,是压力的单位,读理科的网友应该懂得,不懂的便算了吧。。。),而且引擎的出力受气压影响,气压高,引擎出力就高;气压低,出力就低。虽然如此 ,但Turbo车在引擎转速不足,未有足够的压力推动涡轮时,其表现可能比NA车更差,因此买车用来代步的人,很多也会选择NA车</p>
六安论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