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士扼腕的另类思考 <p> 厂区内绿荫依旧,只是那曾经的凉爽已然伴随着人们的记忆消退为一种冷清。 </p><p> 这曾是一个有着1.6万人的大型企业,而如今员工却锐减为4000多人。除了那整齐划一的厂区和宽敞的厂房,人们已经很难想象得到当初的辉煌和傲视群雄的孤傲。 </p><p> 重庆向有“摩帮”(当地的摩托车企业)之说,他们之间的“战火”似乎从未间断,而一些私营摩托车企业竞相从嘉陵挖走技术和市场骨干更是戏中的主线。 </p><p> “他们偷我们的图纸,挖我们的主要骨干、技术工人和研究人员,我们的摩托车研究所都差点被一些私营摩托车企业‘连锅端’了。”谈及如今的窘境,嘉陵的一些员工至今仍归咎于私营摩托车企业挖了他们的墙脚,拖垮了整个企业。 </p><p> 也正如他们所说的,目前重庆市私营摩托车企业中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确有很多人出自嘉陵。出身“名门”,使得他们成为私企的宠儿:一些人还从嘉陵离开后,立即担任当地私营摩托车企业的总裁、副总裁,或者销售、财务或技术等重要岗位的负责人或骨干,相伴而来的当然也少不了待遇的大幅提升。 </p><p> “我过来立即配了一辆奥迪2.8豪华轿车和一套住房,这可是在原单位干一辈子也不可能挣到的。”3年前,一位私营摩托车企业总裁级人物淡淡的一句话仍在记者的耳边回响。他也出身嘉陵,在一重要岗位担任要职。 </p><p> 由于不堪这种“竞争”,嘉陵集团跟重庆几家私营摩托车企业打起1元钱索赔官司,彰显心头的不平。 </p><p> 此次“同门亲兄弟”嘉陵特种装备公司接手嘉陵工业有限公司的破产资产,当地媒体以“换了一个手”来戏称这一操作。嘉陵工业有限公司的破产,只不过是嘉陵集团为处理历史债务所做的一个断臂手术,或者说是一个脱壳技术而已。有智者断言:断臂术并不是彻底的解决方案。 </p><p> 经历过战火的洗礼,这昔日的“王者”骨子里毕竟有着一种不可磨灭的精神。毕竟,嘉陵的史册上依旧“光彩照人”:第一台摩托车是靠一群工人手工打造拼装出来的,第一辆中日合资摩托也是靠自有品质和实力赢得的合作机会,第一批在重庆做地产的国有大企业也是嘉陵(可惜的是,地产也是浅尝辄止)。 </p><p> 嘉陵称王的时候,海尔、康佳、TCL,甚至嘉陵的“堂弟”长安集团也都是没名气没地位的小兄弟,没想到,在小兄弟长成大人的时候,嘉陵却早衰了。 </p><p> 但是昔日的“王者”却迅速迷醉于既往的功劳簿上,忘却了当初创下这份基业的内功——创新和打拼。在这段没落的史册上,嘉陵竟有着一款型号的产品卖了10多年而无创新的不光彩记录。 </p><p> 而今,壮士扼腕,痛则痛矣,但经历过市场大起大落从“王者”到平民的洗礼,通过缴纳昂贵学费得到感悟或教训,也许应该能比其他人更具有反弹能力,更具有斗志。 </p><p> 嘉陵因傍依嘉陵江而得名。这条亘古的河流陪伴着嘉陵走过了孕育、成长,也见证了辉煌和没落。如今背负“扼腕”之痛的“王者”能否再次雄起,只可留待这千年的大江去见证。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15 19:30:2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