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一些市民致电本报,质疑盛装饮料的塑料瓶质量是否过关,特别是那些塑料瓶是否可以循环利用呢?记者为此对市场和有关部门进行了采访。  16日上午,记者来到了位于城区皖西路的某大型超市。“买几瓶回去,饮料喝完以后,这些瓶子还可以装点白开水放在家里,既方便,又实惠。”一位中年女性在某品牌的饮料专柜前一口气买了10多瓶饮料。一位同样在购买饮料的市民告诉记者,孩子喝完果汁的饮料瓶,在外出的时候会经常用来装水,因为这种瓶子耐热也不会变形,既方便又“卫生”。而对于循环使用塑料瓶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该市民表示并不知情。 
  “到底该如何识别什么样的塑料瓶可以循环使用,什么样的瓶子用完就要扔掉呢?”现场的几位市民提出了这样疑问。同样,在该超市售卖水壶的专柜前,几位市民正在挑选塑料制的水壶,“孩子天天下午要出去打球锻炼,我觉得饮料不卫生,就想买个水壶从家里给他带点水,但就是不知道这样塑料的水壶会不会有毒。”一位家长说。记者在现场发现,部分塑料水壶并没有明确标注高温和低温范围,而且塑料水壶底部通常会被一个大大的商标遮盖住,根本看不见塑料材质的标注。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现在市场上用来盛装饮料的塑料瓶,在瓶底都会标有各种标识,但到底这些标识代表什么意思,很多市民都不甚了解。“我看了,瓶底是有一些符号,但这些符号到底代表什么意思呢?谁也看不懂。”一位市民疑惑地说。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合格的饮料瓶、矿泉水瓶要求用食品级的塑料做成,即PET瓶,但这些食品级的PET瓶不能耐高温,一般在70摄氏度以下使用是安全的。同时,一般塑料瓶底都会有一个三角形的符号,符号里面会有一个数字,三角形符号是一个塑料回收标志,每一个数字都代表不同的材料,数字越大越安全,如果数字在“5”或以上,就表示该塑料瓶可以循环使用,小于“5”甚至没有数字的,就不能再循环使用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