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感受着当年铁马金戈的威武雄壮,聆听着“瓮中捉鳖”“人心不足蛇吞象”等传说的渊源,理解着她所见证的千年历史……国庆节期间,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齐聚古城寿县,体验了千年古城墙的独特魅力。
“我也曾游览过其他地方的古城墙,相对来说,寿县古城墙可谓独具特色,保存得如此完整,且目前仍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实属难得。”来自江苏徐州市的王海说。
寿县位于安徽中部、淮河中游南岸。古城距今逾2500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绕城一周的古城墙,始建于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年-1077年),是目前全国唯一保存较完好的一座宋代城墙。
“为了抵御金兵和防患洪灾,北宋时期修筑了绕城一周的城墙。墙体以石作基,用土夯筑,呈现比例为1:3的斜坡,外侧贴砌砖壁。”寿县文物管理局局长李凤鑫说。
在古城墙的“庇护”下,每一次洪灾均被化险为夷。记者来到东门城墙上,两块刻着“公元1954年最高水位线:海拔25.78米”、“公元1991年最高水位线:海拔24.46米”的牌匾赫然在目,旁边不时有游人驻足观赏,并在牌匾下合影留念。
回忆起1991年的那次洪水,75岁的寿县居民洪文祥激动地说:“当时最高水位离北城墙顶部不到1米,人们坐在城墙上伸腿便可洗脚,城墙随时都有被洪水冲破的危险。”由于城墙独具的防洪功能和抢险的及时,大水在围城50余天后退去。
近千年来,古城墙历经沧桑,经明朝42次、清朝12次修缮,功能愈加齐全和完善。李凤鑫告诉记者,城墙上的每一块砖都清晰地“记录”着一段历史,如刻有“嘉靖12年”的墙砖,就蕴涵了明朝嘉靖年间关于军事防御、城市防洪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
2001年,寿县古城墙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随着《寿县古城墙保护管理办法》的实施,名城风采重新焕发。在寿县古城墙旅游区综合开发项目、古城墙复建工程等一系列政策呵护下,这座千年古城墙将变得更具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