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说起80后,一堆标签就出来了:独生子女、新新人类、零家务一族、不负责任等等。而就是这群80后,作为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诞生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已陆续步入婚姻的殿堂,组建了自我幸福的小生活。可原本美满的事情,却因婚前生活习惯及一些现实因素,屡屡出现矛盾,矛盾的源头,无外乎是关于“到底该谁做饭”的争执。
男人们认为女人做饭天经地义,女人们则认为大家都是独生子女,都是被父母宠着长大的,现在是男女平等的时代,都要忙自己的工作,做饭上也要男女平等,不仅如此,现代好男人就应该自觉做饭。所以是各抒己见,弄得矛盾是日益激进。然而,“民以食为天”,谁来做饭是每天都必得面对,必得解决的问题。但谁也不敢拍着胸脯底气十足地说,婚后就该女人或者男人做饭。矛盾出来了,必须想一个解决的办法。而让TA“爱上做饭,做有爱的饭”的解决之道越来越多地受到80后家庭的支持和参与。
爱上做饭,“做有爱的饭”,原本是老板电器对当代家庭发起的一种回归生活本真的倡导。理念看似简单,而面对现今家庭问题,这可谓是最简单却最奏效的办法之一。据权威调研机构数据显示,关心家人最佳途径就是和家人一同体验下厨的乐趣。对80后家庭来说这 “该谁做饭”不再成为争执,而是家庭责任感的体现,是关爱配偶的最佳途径。对于有孩子的年轻父母,和孩子一起下厨也是非常好的亲子活动,体验烹饪不仅让孩子锻炼动手能力,增长智慧,父母在无形中也给孩子启发为幸福家庭付出行动的观念。有爱的饭,使越来越多的家庭,感受到了“家”真正的温馨氛围,也使越来越多的婚姻变得幸福甜蜜。可面对各种压力,年轻一族又没有那么多耐心和时间,“有爱的饭”秘诀到底在哪里?
首先,逐步培养做饭的责任感:婚姻生活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浪漫,而是充满了琐碎和家常。走入婚姻生活的人,如果从小没有形成做饭的习惯,那么他对做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种抵触和推脱心理。所以要主动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体谅对方,要明白对方工作很辛苦,自己能分担一点就要尽量分担。当然,对于没有做饭习惯的那方,也要适时为自己定一个做饭计划,逐步改变。这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坚持的原动力自然是对家庭的责任心,对伴侣的感情,以及自我改变的决心。而这种关乎责任心的坚持和改变,也可以从老板电器所拍摄的微电影中窥得一二。
其次,把做饭当成乐趣:做饭的乐趣,既来自夫妻中有那么一方,酷爱烹饪,从买菜到烹煮,亲力亲为并且乐此不疲。当然,这样的情形,维系在里的,必定是满满的爱,才能心甘情愿地为心爱的TA当厨娘或者煮夫。而另外的“乐趣”情景,就是两人共同下厨,你洗菜来我生火,一起在工作之余,合力动手为家庭做上一顿热腾腾的饭菜。在对方生火时,适时地给TA擦擦汗,拍拍马屁,惊呼做的菜好吃等等,既培养TA做饭的成就感,也可趁此融洽下彼此的感情。这样饭菜,一旦摆放到餐桌上,吃下去的,必定是无限的满足感和婚姻的幸福感。
佛曰:500次的回眸才换来一次擦肩,千年的轮回才换来一次共枕眠。所以,如果爱,请深爱。有空的时候,化“该谁做饭”的纠结为“做有爱的饭”的甜蜜,用实实在在的实践践行对婚姻,对爱的承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