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时候,不喜欢吃茄子,总觉得他没什么味道。长大后,在哪里遇到茄子都会满口生津,因为会想起奶奶说的那句话,茄子其实是最美味最具智慧的蔬菜。因为茄子最会吸收佐料的味道,让自己变成美味。对于生活也一样,懂得扬长补短何尝不是一种智慧呢。 时不时,总会看到像这样一些和美食和人生有关的道理。这些吃食看似简单,就如一些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生活细节,其实里面往往蕴含着很多生活的智慧和哲学味道。 太阳西下,一碟青菜,两碗小米粥,摇扇树荫下,对望的双眼,我知道这就是奶奶和爷爷的幸福。简单、纯粹。又是太阳西下,我在楼下咖啡馆等着朋友,邻桌两个小年轻打了鸡血样,一个正在痛陈男友花心行径,所列罪行骇人听闻,桩桩不可饶恕。我随手在店里的小便签上写下:骂不会让一个人变好,爱才能。——送给热衷批判的感情小能手们。朋友来时,我交给老板扎在进门的软木板上。 朋友问我之后,路上跟我讲起自己怀孕时老公的细腻。可是如今儿子长成半人高,两口子精力都转移到儿子身上,自己也免不了对生活琐事慨叹一番。这时候,我又想起了另一段故事。两个恋爱的人在生活的最初,就像鲜活的鲫鱼,放点青菜就能别有一番风味;但随着岁月的流逝,会变得如包头鱼、鲢鱼一样,定要放些佐料,酸、甜、咸、辣,细细烧过了才好吃;再老些,则像鲤鱼一样,怎么做都不好吃,但可以画进画里,贴在墙上,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些。 这番话实在得个人细细揣摩。我们时常抱怨对方,尤其是当我们如包头鱼、鲢鱼、甚至鲤鱼之后,我们往往对曾经那些浮于表面的华丽蒙蔽了双眼,殊不知当下这些略显粗淡的日子里满是点滴的幸福。难道只能到了奶奶那样的年纪,才能明白这些浅显的道理么。 其实,生活处处有“味道”,不仅仅是吃食的美味,更是意味深长的味蕾哲学。而味蕾之上,是爱的绽放。 奶奶说,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该失了方寸。做菜的时候我们需要拿捏火候,掌握方寸。生活又何尝不是呢。在生活中很多事,更是要对另一半讲究个度。许多东西拿在自己手上才知道轻重,才知道要如何去把持。照本宣科做出来的事就像拿着计量器做出来的菜一样,总少了创造的乐趣与味道。 做菜需要经验的累积与变通,生活同样如是,没有不付出努力就能得到一切的。最近看了一部微电影,题目是有爱的饭,不得不惊叹,在如今商业利益价值链条化的大环境中,还能看到这样一部几乎没有任何过分雕琢与修饰的纯粹作品。味蕾上的哲学智慧或许从这部作品上,大家能够有更深刻的体会吧。作为70后,思想稍有保守的我,从80后新爸爸东东的身上,我看到了80后一代人的成长。 其实,我们所能做到的地方又何止在厨房里,又何止这一餐一饭中。然而我们最容易忽略掉的就是这最普通最平凡的生活细节。从厨房里开始,从有爱的饭里开始,从味蕾之上,记住“生活没有免费的午餐”,你所有的代价都源于最初的选择,所以要得到美味的人生自助餐,那么请起身,所有的美味也只是因为我们的主动出击。 责任、爱,一个都不能少。从味蕾之上,做个幸福的吃货,收获美好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