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2”(谐音“要爱”),而且一连3个,因此,不少人将2012年12月12日称为“世界示爱日”,许多赶潮流的情侣,选择在这一天去领结婚证。无独有偶,2013年1月4日,则因为 201314谐音“爱你一生一世”,而走红网络,许多年轻人追捧当天为结婚最佳“吉日”。广州民政部门网站竟因为预约在2013年1月4日结婚的人过多而瘫痪。
选择“吉日”领证包含了新人美好的愿望,然而,——
“吉日”领证渐流行
“不止是2012年12月12日和2013年1月4日,2008年8月8日和2009年9月9日以及2010年10月10日也曾经出现过年轻人扎堆领取结婚证的情况。”金安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主任刘志伟介绍说:“数字8谐音发,9谐音久,每年的8月8日和9月9日那天都有不少年轻人来领证,希望未来事业能发财,爱情能天长地久。”
裕安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主任胡振华则表示:“像情人节、农历七夕、元旦、春节等重要节日,也是年轻人领证比较集中的时间。”
“最近几天,打电话咨询和预约在2012年12月12日和2013年1月4日领证的年轻人不在少数,选择在哪天结婚是市民最基本的权利,民政部门要做的就是保证新人在当天能领到结婚证。”刘志伟表示:“之前,金安区婚登处最高峰一天办理了270对结婚登记,所以,只要一天当中不超过300对新人来领证,基本上是可以满足年轻人的需求的。”
胡振华同样表示:“对于市民选择某天来集中领证的现象,裕安区民政部门已经习以为常,只要市民有需求,民政部门会最大程度地满足市民的。”
“幸福指数”不如意
选择在“吉日”结婚领证,包含着新人们对长久爱情的期望和婚后生活的美好憧憬。然而,从民政部门近年来对我市婚姻状况的统计来看,年轻人的“幸福指数”与期望值有着很大差距。
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我市2660多对夫妻办理离婚手续,2007年,上升到2872对,而在2008年,则有3000多对。但从结婚的数据来看,2006年至2008年基本上都保持在5万对左右,没有太大变化。
在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给出的统计数据中,记者发现,2011年,我市共有69913对新人结为夫妻,而离婚人数却上升到了6095对。
“近年来,光金安区的离婚对数就以每年17%的速度增加。特别是有一些年轻人,把婚姻当儿戏,比如上次就有一个年轻人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在我们这里办理了两次结婚和一次离婚手续。”刘志伟表示:“婚姻是很神圣的,不是‘过家家’,但有一些年轻人结婚和离婚都很草率。”
胡振华也向记者介绍说,金安区婚登处的情况并非个案,裕安区婚登处也遇到部分把婚姻当儿戏的年轻人,更有甚者当天结婚,第二天就离婚。
数字不靠谱 婚姻需经营
为何我市离婚人数呈逐年增加趋势?在刘志伟看来,主要原因是年轻人结婚过早,生活经验缺乏,物质基础不牢固。“现在很多年轻人刚一到结婚年龄就来领证,这种现象在农村地区尤为突出。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并没有多少生活阅历,也刚刚参加工作,生活基础也处于起步阶段,一旦从热恋的激情走向婚姻的平淡,难免会产生各种问题。”
刘志伟的话,在统计数据里得到验证。2011年,全市共有69913对新人登记结婚,其中,20-24岁的新人占到了59522人,25-29岁的新人占到了31424人。而根据中国法定结婚年龄,男性不得早于22周岁,女性不得早于20周岁。
胡振华也表示:“喜欢一个人不需要理由,结婚的理由只因一个‘爱’字,而离婚的理由却有无数个。婚姻虽然需要有爱情的基础,但婚姻并不完全等同于爱情。虽然选择某个‘吉日’结婚出发点是美好的,无可厚非,但如果仅仅想用吉利的数字把婚姻经营好,却有点不靠谱。”
|
|